04.19 30岁之后被失业,老员工到底有多惨

30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娶妻生子的时候,一方面家庭压力增大,一方面职场上的地位却越发尴尬。稍不留神,就会在这两个战场节节败退。

那么,在这个时代,想给自己一份保障,让自己能够从容地活着,到底应该怎么办?

哪怕你还没到30岁,也应该好好看下这篇文章。

毕竟,人总有30岁的时候,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

去年,华为裁员的事情从华为自己的心声论坛发酵,进而出现在各个网站和媒体上,引发了各方关注。具体的内容是华为职工反映,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

对此,华为官方表示纯属谣言,也有海外老员工表示自己并未被清退。其实,华为裁员并不是新闻,华为的人员流动一直比较大,但是出现以年龄裁人的传言,还是第一次,这让华为内部外部震动都很大。

“30岁现象”为何引发广泛关注

“不仅仅是华为遇到这个问题,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而言,35岁、40岁都是一个敏感的年龄段。几乎是职场的生死线,到了这个年龄段,公司就把你归到“老人”的行列了,认为你干不动了,也不懂年轻人了。”

“30岁和40岁的年纪,人生正当年时,但对特殊价值而言已经过季,确实有点残酷。现实就是现实,当有限的贡献无法满足无限欲望或无法释放别人的生存压力时,唯有相对弱者淘汰。人当自强。”

华为按年龄裁员不是个例,身边还有很多这样令人心碎的案例:

一个百度出来的总监,40岁左右,因为人事斗争被架空,一气之下辞职创业,觉得自己有人脉有资源能混口饭吃,没想到啥都没做成,最后只好在家里蹲着,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课,偶尔给人做做行业顾问赚钱。

一个外资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因为外资撤离,公司倒闭,他失业了,因为超过45岁,没有中国公司敢要他,他只能自己创业,半年就亏掉了100多万。

事实上,每一个面临裁员的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只要勤勤恳恳干活,就能有丰厚的回报。

然而,时代变了,这是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时代。

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给自己找到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样以后你的职场发展,就会有更多的筹码。

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