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就综合实力来说,俾斯麦级战列舰和纳尔逊级战列舰,谁更强一些?

伍尔夫尤拉伦


作为德国海军为数不多的主力,俾斯麦号服役于1940年8月24日,是一艘新锐的战舰,舰长251米,宽36米,航速30节,标排41700吨,满载50900吨,主要舰载武器为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

德国海军最重视装甲保护,俾斯麦级是二战时代舰体侧面装甲最厚的战列舰,绝对厚度达480毫米,全舰的防护厚度超过了其它所有国家的主力战舰。

(俾斯麦战列舰)

纳尔逊级,是条约型战列舰,服役于1927年末,标排36000吨,满载43000吨,航速23节,主要舰载武器为3座3联装406毫米主炮。

受条约限制,纳尔逊级的3座3联装主炮全都安装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除了造成主炮存在后方死角的缺陷以外,战斗中极有可能被一发炮弹击中引起连锁反应。

(围歼俾斯麦战列舰)

尽管从纸面技术上看,纳尔逊级3座3联装406毫米主炮,口径要超过俾斯麦级上的381毫米主炮,但纳尔逊级排水量低,航速低,火炮射速慢,在海战时,极有可能被俾斯麦舰主炮击中前甲板,象英国海军最大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一样,被俾斯麦舰一发高爆穿甲弹击中,引发弹药库爆炸而沉入大西洋。

相反,由于俾斯麦级重视装甲防护,厚达480毫米的防护层,纳尔逊级406毫米主炮,无论如何不能将俾斯麦舰击沉,事实上英皇家海军围殴因螺旋桨受损减速非常严重的俾斯麦号,至少被命中了4条鱼雷,加上数艘战列舰406毫米主炮和重型巡洋舰203毫米舰炮不断地轰击,才最终将俾斯麦号送进海底,其中,鱼雷的打击才是致命的。

(纳尔逊级战列舰)

二战时期,战列舰被舰炮击沉的极少,大都是在航空炸弹和鱼雷的共同作用下被击沉,才魂归大海。

综上,就综合实力来说,俾斯麦号战列舰在纳尔逊级战列舰之上,毕竟纳尔逊级是款老旧的条约型战列舰,排水量低,航速不高,主炮安装不合理,既有射击死角,又存有殉爆的可能。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如果说综合战力俾斯麦级比那逊级强,那么击沉俾斯麦号的纳尔逊级2号舰罗德尼号肯定是不服的,但是考虑到俾斯麦先和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后打了一架,干沉了胡德并赶走了威尔士亲王号。半途又被剑鱼断了退,所以我觉得还是俾斯麦更强一些。

从纸面数据上来看,那迅疾唯一拥有优势的就是其406毫米主炮,而且还比俾斯麦多了一根。火力上却强于俾斯麦。但是在防护和机动上面似乎没有俾斯麦那么强,而且俾斯麦380毫米的主炮威力也不弱,毕竟德系炮一向都是主炮口径较小,但是精度高、拥有更强的穿深。



而在机动上俾斯麦30节的航速能甩23节航速的纳尔逊几条街。防护上作为条约型战列舰,为了节省空间将主炮压缩在前甲板。而俾斯麦不但吨位比纳尔逊级大,而且主炮吨位更小,节省下来的排水量给了防护,防护比纳尔逊给好。从舰首挨了威尔士亲王的3发炮弹,航速只下降到27节。之后又挨了4枚鱼雷。这防护不算逆天也算屌了。

俾斯麦的装甲防护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综合实力?

考虑到实际运用,铁王八的航速,说的难听点,连吃屎都吃不到热乎的,也就bsm被断腿了,才有机会追上去。

任何一条高速舰,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战力,连敌人都摸不到,没资格奢谈攻防。

(虽然这俩打起来也是互有命门)


37mmSKC30


纳尔逊级更强吧,毕竟big7之一,纳尔逊级二号舰罗德尼号也是击沉俾斯曼号的头号功臣,当时皇家海军抵达战场两艘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 英王乔治五世号因为主炮故障早早退出战斗 还有一艘战列巡洋舰声望号也因为被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轰炸机误炸没有加入战斗,在皇家方舟号上的剑鱼轰炸机炸毁俾斯曼号船舵系统后基本就是罗德尼单挑俾斯曼了


史上最强人罗布路奇


皇家海军的底蕴不是暴发户德国能比的

不说别的,让英国人设计俾斯麦螺旋桨的桨型,俾斯麦至少能多跑3节你信不?

皇家海军纵横大洋三百年,点点滴滴的积累根本不是用文字能说完的

不过德国军舰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家根本就不是为了战列线对轰而设计的,人家所有的船都是为了突出北海进入大西洋去恶心运输线准备的。

非要让那些破交舰去比参数还真没啥意义,因为有些东西在战列线对轰的时候根本卵用没有,比如欧根亲王105mm厚的装甲司令部外壳,而破交舰缺失的部分是因为人家不去战列线对轰,完全没必要画蛇添足。

所以用途都不一样,咋比较?


皇家骑士16


先不说俾斯麦级战列舰,就纳尔逊级来说虽然它有9门406毫米主炮,但是大家都知道它的船体布局太奇葩,忽略掉它的主炮的话它的船体布局就和现在的大型油轮或集装箱船差不多,所以它在舰体后部的上层结构就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一旦被多发大口径炮弹击中的话,它基本就丧失了操纵系统,指挥系统和各种光学或雷达设备,这些容易被损坏的东西失去作用后它就只能撤退了。但是,就凭它那23节的最高航速来说,不管跑还是战,都是死路一条了。而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弱点可能也就是它的船舵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如果俾斯麦和纳尔逊单挑的话,纳尔逊只能成为第二个胡德号,因为俾斯麦级有高航速(30+节),而纳尔逊就只有最高23节的速度,就像前面说的一样,打坏它的瞄准系统或操作系统的话,纳尔逊就是一个漂浮的炮台而已,俾斯麦确可以选择任何角度攻击它,比如快速绕到它的屁股后面使它的9门重炮成为摆设等。


渝采风


自然是俾斯麦。纳尔逊除了火力,其余方面均不及俾斯麦。吨位上纳尔逊不到四万吨对俾斯麦将近五万吨,差距非常明显。防护上纳尔逊水线以下几乎是裸奔状态,防护存在有重大漏洞,俾斯麦是全面防护,虽然部分重点区域装甲厚度不及纳尔逊,但整体防护水平比纳尔逊还是有很大提高,防护漏洞也小的多,配合冗余吨位设计带来的巨大抗沉性能,防护自然优于纳尔逊。航速,纳尔逊23节龟速怎么可能与俾斯麦近30航速相比,否则纳尔逊也不可能被叫浅水重炮舰。火控系统,不用说,俾斯麦又完胜纳尔逊,差不多二十年的科技差距,俾斯麦在雷达坏掉的情况下用光学火控系统引导射击成功的命中胡德,反观英国方面,胡德至少多射击两轮,结果欧根还在海上跑,俾斯麦连毛都没伤了,不是新锐舰的纳尔逊估计比胡德强不到哪。


猫爪锋利


俾斯麦的设计思路和胡德几乎一样,只是多出数千吨的装甲防护,都是战巡的思路,本来就不是拿来硬刚的。

如单纯对比技术参数,俾斯麦优于纳尔逊,毕竟早了十几年,当时军舰服役寿命也不过二三十年,技术十年一个革新,基本上差了一代。

纳尔逊是典型条约型战列舰,为了最大化火力采取奇葩造型,但更好的应用重点防护原则,齐射状态防御力更强。建造初衷就是用来决战死磕的,机动能力放在必要地位。

这俩本来就不是一个思路的产物,难以区分高下。如果两舰对垒,火力纳尔逊绝对优势(实战中罗德尼已证明),俾斯麦可以利用机动优势逃离战场,纳尔逊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