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他是民国著名的“六不”总理,打死不做汉奸的真英雄

抗日期间不乏有很多汉奸,他们残害同胞,卖祖求荣,他们终将被钉入耻辱柱上。但是抗日期间也出过很多真正的热血志士,为国为民,宁死不屈,打死也不愿意做汉奸。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担任过民国总理的段祺瑞。

段祺瑞,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他曾助袁世凯练北洋新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段祺瑞在历史上以“六不”出名。这“六不”是哪六个呢?分别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一生秉承这六大戒律的段祺瑞算得上是民国时期官员中的一股清流了,他为人处事原则性极强。

1926年年4月9日段祺瑞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为了避免中国出现太过强烈的反抗,日本人开始在北方寻找自己的傀儡,溥仪、汪精卫等人都因日本的这个战略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华北要交给谁来管呢?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了独居天津的段祺瑞。

为了请段祺瑞出山,日本特务机关首领土肥原贤二曾经多次上门拜访,想通过他建立一个傀儡政权,然而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段祺瑞都丝毫没有动摇。为了自身的安全,1933年初,段祺瑞对外宣布,将南下看望在上海读书的二女儿段宏彬,并往浙江普陀山拜佛。名义上是探亲,实际上段祺瑞只是想避免受到日本人的控制,以免身不由己。1933年1月22日,段祺瑞南下上海,当他到达上海时,蒋介石本人全副戎装亲到码头恭迎段祺瑞,行师生礼。

段祺瑞举家迁来上海后公开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他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惟有自救耳。”

1936年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第二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

吴佩孚曾评价段祺瑞:“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葬令里评价:“持躬廉介,谋国公忠。辛亥倡率各军,赞助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洁身引退,力维正义,节慨凛然。嗣值复辟变作,誓师马场,迅遏逆氛,率能重奠邦基,巩固政体,殊勋硕望,薄海同钦.....”

梁启超评价段祺瑞:“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