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被太监坑死的大宋宰相,挖个皇陵就被免职

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当政时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便是与北方的大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为后来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打下了基础。

可惜的是原本主导此事的宰相寇准很快被小人王钦若用馋言干倒,后来虽然再次回朝任宰相,又很快被自己的亲信手下丁谓干倒,从此被贬得远远的再没回到朝廷。

丁谓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溜须拍马”中“溜须”的主角。当年寇准任宰相时丁谓是主管财政的三司使,一次中午众高官聚在一起吃饭时寇准胡子上沾了一些饭粒,丁谓看到后马上一溜小跑上前帮寇准抚掉胡须上的饭。

这个拍马屁的举动很让当时在场的宰相们看不起,寇准也是个直脾气,当即便嘲笑他说:“世上谁见过溜须的三司使?”

溜须拍马

丁谓当场闹了个大红脸,从此对寇准恨之入骨,扳倒寇准之后甚至想要派人把他干掉,只不过寇准这人也是胆大心细才没有让他得逞。

丁谓成功上位之后不久宋真宗便驾鹤西游,刚满十三岁的太子赵祯即位,史称宋仁宗。因为他年龄太小,便由太后刘娥辅政。

丁谓很看不起一个寡妇带着个小孩子来治理国家,再加上宋朝特有的文人治国的制度,很快便把所有大权揽到自己手里,基本上架空了太后和小皇帝的权力。

丁谓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不受威胁,私下里与宫里的大太监雷允恭勾结在一起,这样宫内宫外所有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真正做到了在大宋朝的唯我独尊。

可惜丁谓太过嚣张跋扈的行为惹恼了其他的宰相们,不过大家都是同朝为官,而且丁谓又是一把手,因此表面上暂时还维持着一团和气没有撕破脸。

其中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曾也是两朝老臣,当年便与寇准同朝为官辅佐宋真宗,此时又很得太后看重辅佐小皇帝仁宗。

看到丁谓倒行逆施为所欲为,甚至差点把前朝宰相李迪和寇准逼死的恶行,王曾实在忍无可忍,便派人前去询问丁谓一旦朝廷知道是你害死的他们,你就不怕悠悠众口吗?

丁谓听到此话之后哈哈大笑,反驳说就算人人知道那又怎么样,反正他们已经死了。这个回答让人听了心底生寒,也让王曾坚定了要搞倒丁谓的决心。

可惜的是丁谓吸取了寇准做事的教训,根本不给人留下任何把柄和借口,而且朝政大权抓得死死的,任何人都找不到搞倒他的理由和借口。

王曾也是无计可施,只得暂时把自己的计划放下,冷眼旁观丁谓做事,等着他露出破绽再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谁都想不到丁谓丁大宰相最终会败在一个太监手里。

雷允恭

按照朝廷的规定,皇帝死了得由宰相担任“山陵使”,主导皇帝陵寝的挖掘工作。当时宋真宗死的很突然,而且他在当政后期走火入魔开始大搞拜神工作,也没想到会很早便与神仙们见面,因此迟迟没有下令开挖自己的地宫。

这时朝廷才有些着急,派人紧急赶赴洛阳寻找宝地挖坟。钦天监很快选定了一块地方开挖,原本应该由丁谓全程监督指导,可惜他太能干了,朝廷一刻都离不开丁大宰相。更主要的是他害怕自己一旦离开东京前往洛阳,很快便会被人落井下石搞下去。

原本他计划从朝中选一个亲信前去监督工程,谁知还没等他选定人员便出了岔子。宫内的内线雷允恭认为监修皇陵能让自己在政治上更进一步,更能在皇宫之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威望,便在没有和丁谓沟通的情况下私自找到太后刘娥一力求情要去洛阳。

刘娥早知道他是丁谓的内线,自然巴不得他早点离开,当即爽快的答应下来。雷允恭马不停蹄便赶往了洛阳,让丁谓知道后恨得牙直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还好过了十几天安然无恙,丁谓这才有些放下心来。雷允恭此时在洛阳真正做到了一手遮天,可惜地宫挖掘进度较慢,虽然着急却也没有办法。

正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位钦天监大臣过来拜见雷大太监并告诉他,只要把皇陵向上移一百米便是一个风水宝穴,会对大宋后代子孙有很大好处。

雷允恭立即双眼放光,要求立刻改变计划上移百米开挖。不过那位大臣告诉他据观察那里石头太多,而且不排除下面会有地下水。

挖地宫最怕的便是挖到地下水,特别是对皇家来说更是不吉利。不过雷允恭已经被美好的前途蒙蔽了眼睛,马上跑到东京向太后汇报并请求移坟。

刘娥此时表现得极为低调,实际上她们母子也没有能力撼动丁谓的权力,只得点头同意。

雷允恭再次窜回洛阳主导移宫开挖工作,数万工匠连续干了数天,等把地下的石头清理干净之后,一位工匠一斧头下去,地下顿时冒出清冽的泉水。

在场全部官员当场傻眼,雷允恭更是全身冰冷,知道自己这下真的完蛋了,连丁谓都保不住自己。

消息传回东京很快引起宰相们的注意,丁谓得知消息后更是急得吃不下饭,急忙使出各种手段平息此事。

在他强力手腕之下朝廷暂时安稳下来,副宰相们看样子也没有起来对付他的意思。丁谓这才松了口气,当即准备丢卒保车把雷允恭干掉。

计划还没实施便出了大问题,这一天下朝之后副宰相王曾突然转头对宰相们说:“太可惜了,你们都有儿子,可我没有儿子。”

宰相们立即对他表示了深切同情。王曾跟着说:“我没有儿子,不过我弟弟有儿子,他已经答应送一个给我,明天退朝之后我就去找太后求封。”

宰相的儿子们按照惯例可以求得朝廷封荫,不用考试便可以做官。其他宰相纷纷向王曾表示祝贺。

第二天退朝之后王曾便捧着奏章请求单独求见太后,所有人都知道他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封,自然没人在意。

王曾见到太后时并没有说起自己儿子的事,反而开始陈述丁谓和雷允恭勾结把持朝政陷害同僚众多事情。

太后原本正发愁无人与自己同心,此时得王曾投靠喜出望外,立即商量把丁谓免掉任命王曾为大宋宰相。

双方一拍即合,第二天便展开行动,先是太后召见丁谓问洛阳皇陵的事。在丁谓极力为自己辨别的时候一个太监突然冷冷地告诉他太后与皇帝早走了,丁谓没想到太后居然会用如此方式羞辱他,当即便愣在了那里半天不动。

同僚们趁机在王曾主导下结成了倒丁联盟,相继上书揭露丁谓的罪过。刘太后立即下令免去丁谓所有职务勒令回家,同时把他所有受封做官的儿子全部免职。

王曾顺利上位,官场重新洗牌,宰相集团相继换人,一批新人迅速崛起上位,原来阿附丁谓的大臣相继被降职外调,不过刘太后当时还是比较仁善,并没有过多牵连,因此朝政很快稳定下来。

刘太后在王曾扶持之下扳倒丁谓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启了历史上长达十年的“天圣”朝统治时光。

雷允恭被发配去守皇陵,从此再与东京无缘。不过他的神助攻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而被他坑死的丁谓从此更是被远贬离东京城数千里之外的崖州,一直到死都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