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光武帝刘秀之后,曹魏豪华智囊团中的预言家,效力三代,不得善终

导读:真读三国,不看演义(散仙君说三国第三十一期)。

(1)

三国时期曹魏智囊团可谓是人才济济,贾诩、荀攸这样的顶尖谋士自然不必说,他们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很多人都说那郭嘉呢?我告诉你,检验一个人是不是顶级谋士,我们要看他的战绩,郭嘉虽然也很优秀,但是他显然还达不到顶级的标准。

如果你认为曹操只有他们,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曹操的智能团是三国中阵容最豪华的,前面几期我们已经介绍过贾诩、郭嘉,这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曹魏的另外一位顶级谋士——刘晔。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他跟其他谋士不同的是他独有的皇室出身,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代。

有人肯定想问小编,光武帝刘秀的后人为什么要帮助曹魏来窃取大汉江山呢?这个问题显然很高级,但是他还难不倒小编。

第一、刘晔投靠曹操的时候,他并不认为曹操是一个篡权夺政的佞臣,相反,他认为曹操才是结束这乱世局面的枭雄。

第二、曹操去世后,虽然曹丕夺取了汉室江山,改朝换代,结束了汉王朝的辉煌,但是刘晔依然认为只有完成一统天下的理想,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前者是希望曹操能够拯救汉室,后者是辅佐曹丕完成统一,解救天下黎民苍生。从这点就能显示出刘晔的格局与胸怀,既有大仁,也有小义。

(2)灭郑宝,投曹操,献良策

刘晔早年丧母,那时他才7岁,但是刘晔的生母在死前叮嘱他们兄弟二人,长大后一定要除掉父亲身边的亲信侍者,因为这个人一直图谋不轨,品行不端,在府中隐忍多年,有可能会对刘氏家族不利。

7岁的刘晔记住了母亲的叮嘱,在他13岁那年,他完成了母亲的遗嘱,解决掉了父亲身边图谋不轨的侍者,当他的母亲得知真相后也并没有因为他的鲁莽而责怪他,相反,刘普认为,他的儿子刘晔已经能成为了刘氏家族的顶梁柱。

刘晔20岁时,正值江东豪强并起,其中以孙策、郑宝、张多、许干等人的势力是最为强悍的,在扬州地面,他们都算一方豪强。

出身名门贵族的刘晔就成为了这几方势力想要拉拢的第一目标,最先对刘晔提出邀请的就是郑宝,但是刘晔并不看好郑宝,他认为郑宝成不了大事,所以不愿意为郑宝效力。

与此同时,兖州的曹操也为刘晔递出了橄榄枝。在刘晔心中他仍然是偏向汉室王朝的,因为郑宝只是一介武夫,而曹操拥立献帝起码也算是维护了汉室江山最后的尊严。

所以,在这几方势力中,刘晔的目标还是更愿意成为汉室的守护者。正因为刘晔果敢的决定,才导致郑宝命丧黄泉,刘晔不但在自己的府中斩杀了郑宝,而且还单枪匹马前去郑宝军营招降了他的残部。

后来,刘晔先去了刘勋处效力,但是小霸王孙策却用一批金银财宝成功的收买了刘勋,让他去攻打上缭城。

当时,刘晔就极力反对刘勋出兵攻打上缭,因为上缭也是一座坚城,要想攻打上缭就必须倾巢而出,而刘晔预言只要刘勋出兵上缭,小霸王孙策肯定会趁机夺取他们的后方根据地,但是刘勋却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

之后,正当刘勋统兵攻打上缭城的时候,孙策果然率领雄师占据了刘勋的后方,自此刘勋一败涂地。

公元199年,刘晔又辗转反侧成为了曹老大的忠实铁粉。刘晔入仕后,跟随曹老大来到了寿春,当时寿春地面有一股山贼势力极为强悍,曹操想要派兵剿灭他们,又担心贼兵势大,难以讨伐。

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大多数文臣武将都劝阻曹操不要讨伐山贼陈策,但是刘晔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陈策等人只不过是一群散乱的山贼,不具备与正规军对抗的能力,若先派猛将招降,再发大军施压,陈策等山贼定会不战而降。

结果,正如刘晔所料一样,陈策等山贼在重兵的威压下,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3)诬陷

公元215年,曹操领兵攻打汉中张鲁,张鲁凭借地势誓死抵抗,使得曹操骑虎难下,正当曹操要班师回朝的时候,刘晔发现了张鲁军并不是那么强大,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心惊胆战,于是就大胆建议曹操出击。

果然,在曹操强烈的猛攻下,张鲁兵败投降。那时刘备也刚刚占据西川,刘晔建议曹操顺势而下,直取刘备,但是曹操的疑心病又犯了,没有采纳刘晔的意见。

过了几天,曹操发现错失良机,就询问刘晔还能不能攻打刘备,刘晔说西川之前刚被刘备占据,人心不稳,这时刘备已经安定好了西川军民,此时出击于军不利。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刘晔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他准确地预测了刘备会和孙权因为荆州而开战,这场战役也就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

公元227年,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为东亭侯。

最开始,曹叡对刘晔非常器重,而刘晔也因为直言劝谏而深得曹叡的赏识。后来刘晔被小人诬陷,导致曹叡对他十分冷淡,因此刘晔被曹叡降职留用。

刘晔因被诬陷而性情发狂,最终郁郁而终。

刘晔在曹魏阵营中虽然不像顶级谋士荀攸和贾诩那样,但是他的才识依然深得曹氏认可,他一生为曹氏出谋划策,到头来却没有得到善终,这也是令人惋惜的一点。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书·刘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