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封神》三部曲发布30s先导预告,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吴文建


对于封神三部曲来讲,相信很多人最近都看过关于它的一些新闻。大部分新闻的角度都是这部剧投资非常大,据说超过了30亿等等,还有一些专家给这部电视剧做过一些相应分析,推测出它的票房需要超过100亿才能够回本。这还不包括一些最低的利润要求,那么对于这部电影来讲获得高票房的自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是其中的一些演员相对比较知名,比如说像黄渤,夏雨,还有陈坤,从阵容上来讲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毕竟这些人能够带动的粉丝效应都有一大批,哪怕电影拍的没有预期当中的那么好,但是通过友情价其实也能够赚取不少的票房。而且最近陈坤也在自己的一些社交平台上面透露过关于封神三部曲的一些信息包括出演的角色,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情。

其实每一个观众对于封神三部曲都非常的熟悉,因为在之前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都有过播出,只是说在电影院当中上映的作品几乎很少有。因为总体来讲,它的成本和实际拍摄过程当中的难度都是非常之高的,一般的导演可能根本就操作不了这个。

虽然是乌尔善担任导演,但是仍有不少业内人士为之捏一把汗,毕竟这需要我们前期投入的非常多,想要收回成本确实压力是非常大的。不过,我还是很期待这部剧最后的呈现效果,毕竟聚集了这么多专业演员,想必会带来一场不错地视觉盛宴。



跳舞的甜甜圈


说实话,当我真的看到这三十秒的预告片,尤其是大殿内那短短一闪而过的质子战舞的时候,内心的澎湃真是波涛汹涌,心里想这么久的辛苦真的没有白费啊!

很多细节其实有比较多的专家解读过了,比如服饰道具还有与道教文化有关的部分,我因为是本剧的礼仪指导,这里主要是狗尾续貂,说一下短短三十秒预告中的礼仪问题。大的礼仪场景在这短短的预告片中却没有体现,然而一些小的细节很耐人寻味哦。

不知道有没有热心的网友在看着演员老师们熟悉而又英俊的脸(黄渤老师那个也算英俊啦)之外,有没有注意到老师们的手,尤其是老师们手的放置方式。基本上站立时候都是拢手的,并没有像我们现代人一样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这是一个古人生活的习惯,就是敛手而立,或称为抱手而立。顺势抬起手来,就是一个拱手行礼的姿势了。

拱,又称拱手,两手相交,其中一只放于另外一只上面,放于胸前。许慎《说文解字》中说:“拱,敛手也。”注:“谓沓其手。”沓是重叠的意思,“沓其手,”就是两手相交一一重叠之意。从后世人对“拱”字的理解来看,拱手时,双手放于胸前,而双肘不应抬高,两手臂应成一自然圆弧形。

在《论语·微子》中,有“子路拱而立”一句,来形容子路知礼守礼。《礼记·曲礼上》中也有,“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一句来教导人们对师长的尊敬。

唉,这谁不知道啊,你说的就是这?别急别急,其实以上就是我们这次小揭秘的先行基础了。然而光是知道古人的拱手敛手还是不够的,因为究竟是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

随着传统文化的普及,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已经意识到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的问题,并予以呈现。正常行礼时,一般是男子左手压右手,而女子右手压左手。

“凡男拜尚左手,女拜尚右手。”贾疏:“右,阴。”——《礼记·内则》

然而行的礼是有吉礼和凶礼之分的,古礼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在行吉礼的时候,男子左手在上,而在行凶礼的时候,则是右手在上。女子则反之。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郑玄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礼记正义•檀弓上》

“拱,……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说文解字注》

“凡拜,男尚左手,左阳也。其拱亦然。凶事则尚右手,反吉也。妇人则吉事尚右,凶事尚左。”——清·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八

为何非要如此严苛要求左右手的上下顺序呢?古人最讲究阴阳调和。行吉礼的时候要突出“阳”,而行凶礼的时候要突出“阴”。在古人眼中,男子是“阳”,而女子是“阴”,左手是“阳”,而右手是“阴”。因此男子“尚左”,就是阳加阳,结果是阳,女子“尚右”,就是阴加阴,负负为正,结果还是阳。于是和吉礼的“阳”相调和。反之呢?男子尚右是阳加阴,就是阴,女子尚左是阴加阳,也是阴,于是和凶礼的“阴”相调和。古人对于礼仪的严格可见一斑。

此处的“吉礼”并非单单只是只五礼中的“吉礼”,而是泛指非凶礼以外的礼仪。因此古人的日常交往,都是以“吉礼”视之的,这才有了男子“左压右”,女子“右压左”,即现代人也常说的“男左女右”一说。

男子若行凶拜之礼时,则会右手在上。比如鄙人之前做过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便有体现。

而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到的是,预告片中所出现的人物(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人都是右手在左手上的。比如一开始姜子牙献宝时身后的杨戬

广场典礼上的姜皇后和太子殷郊(下面有附图)

接纣王酒杯的伯邑考(下面有附图)

这就是我及整个《封神三部曲》礼仪组为本剧的殷商礼仪设计的一个基调:殷人尚右,无论男女。

在齐梁宗室,南朝养生家萧吉所著《五行大义》中的《论律吕》中提到:“周以天统,服色尚赤者,阳道尚左,故天左旋。周以木德王,火是其子,火色赤左行,用其赤色也。殷以地统,服色尚白者,阴道尚右,其行右转。殷以水德王。金是其母,金色白,故右行,用其白色。”此论法中提到了殷商文明阴道(并没有搞黄色)尚右,这与《礼记·檀弓上》中:“殷人尚白,大事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吕氏春秋·应同篇》中:“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及《逸周书·······武顺篇》中:“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诸多上古文献比照,可以体现出殷商人尚右的观点。

除了文献以外,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商代都城、宫殿、墓葬、祭祀坑等考古材料也皆反映了殷人尚右的习俗。另外,从殷商卜辞之中也能体现出其尚右的习俗,最显著的莫过于军事行伍卜辞中左右并列时,一般都会先说右,再说左。例如:

王„„若乙丑允伐右卯暨左卯,隹牝牛?(《合集》16131正)

叀右?。叀左?吉。(《合集》37520)

于右?于左?(《合集》28769)

王族其敦人方邑舊右左其□丁?□丁其舊于之若„„右旅„„雉„„众?(《屯南》2064)

甲子贞:我右左?(《合集》33700) 

由此可以看出殷人有尚右的习俗,这与之后周礼左右分开相互为礼截然不同。之后就是我们礼仪组自己的艺术想象了,我们“设计”了一整套右手在左手上的殷商礼仪,以及左手在右手上的西岐(周)礼仪。

不仅如此,大家再仔细看质子团舞蹈那个瞬间,这里做个小剧透,画左(西侧)是文官,画右(东侧)是武官;而前图殿前典礼的那场,画左(西侧)是皇后,画右(东侧)是太子。这是我们在左右东西上面,设计了一个和之后周礼“大拧个”的表现方式。文官在西而武官在东,这和之后的排班站位截然相反;王后与西尊位,而太子虽然是储君然而仍低于其母后,故而暂居东卑位。

以殷人尚右,尚西,尚白,尚金;而周人尚左,尚东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大框架,来体现西岐周文明应天顺人,其文明的表现形式与殷商文明截然相反,且更为重视阴阳和谐(男女吉凶左右的区别)的《封神三部曲》礼仪设计基本理念。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礼仪如此,服饰器皿等方面也可见一斑,剧中殷人服饰白色金色的相映成辉,是对上古文明的一种独特的想象。

另外就是要说一下,纣王右手拿着的是“黄钺”。黄钺是古代兵器钺的一种,属于专属兵器,专门制造,帝王专用,主要代表军权。之所以称为黄钺,是因为钺上饰以黄金。《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金斧,黄钺也”。黄钺形状如斧,最早出现于商代。这里的黄钺设计成金镶玉的感觉,应该是美术老师的一种独特设计。PS:牧誓中的“王”就是指的武王姬发。

尊重历史,尊重中华文明祖先的智慧;尊重文献,尊重出土实物;即便是一个神话剧,依然不空想,不懈怠,不苟且,这是每一个封神人的工作原则:努力打造出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硬核的史诗巨制。

等等,有人估计要问了,那伯邑考是西岐人啊,为什么也右压左?杨戬不是仙人吗?他也要遵循凡人的这种礼数吗?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届时到电影院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