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邬思道让胤祥辞掉铁帽子王,但是胤祥做了铁帽子王,为何没有事?

雍正登基前的十三爷号称“侠王”,助人为乐,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相比于其他的皇子,他更是难得的有情有义。这是康熙皇帝常常对他称道的地方,甚至在太子胤礽即将被废的时候,也毫不避嫌,拉太子一把。

十三爷没有听信邬思道之言请辞铁帽子王,为何安然无恙?

可是雍正登基之后呢,我们少见了十三爷允祥的豪情仗义,更多的是唯唯诺诺,谦恭卑微的形象,害得雍正皇帝大为光火,说:那个拼命十三郎到哪里去了?雍正要的拼命十三郎,不是豪侠义气,而是努力为雍正办差,共度雍正朝的难关。

十三爷没有听信邬思道之言请辞铁帽子王,为何安然无恙?

可是,正如邬思道所说:与平民交,共患难难,共享乐易;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因为天子一人是皇帝,其他任何人都臣民,古有三纲五常,国有王法规矩,不可越雷池半步。雍正皇帝当王爷的时候,和十三爷是兄弟,地位平等,故没有那么多束缚,反而显得自在。

邬思道是看透了这一点,鉴于前若干年允祥为人的表现,于是临行之际,让允祥辞掉铁帽子王,究其原因,还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看法。邬思道以雍王府秘密办差之人一夜消失为例,警醒十三爷。

十三爷没有听信邬思道之言请辞铁帽子王,为何安然无恙?

但是,邬思道很快又说:只要十三爷隐藏锋芒,低调行事,皇上是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大意)。这句话才是问题的重点。邬思道的意思很明白,要是你像以前一样行事,那么最好辞去铁帽子王,雍正鉴于兄弟之情,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你行事低调,谨慎处之,那么就算是接受铁帽子王,也不用担心。关键的关键,还是要

收敛锋芒,谨慎行事。

十三爷没有听信邬思道之言请辞铁帽子王,为何安然无恙?

除此之外,邬思道实际上还有另外的意思没有表明。

一是雍正皇帝没有可信之人,十三爷是他唯一的依靠。从胤禛登基的过程来看,十三爷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是为最大的保障,要是没有十三爷,很可能就会产生一场血战,因为老八胤禩已经布置妥当,就等京城大乱。老十三向来和胤禛关系最为要好,胤禛虽然兄弟多,但都是虎狼之辈,在雍正登基后,还有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虎视眈眈,雍正不可能自断手臂,他还需要十三爷为他“清理路障”。

十三爷没有听信邬思道之言请辞铁帽子王,为何安然无恙?

二是雍正需要十三爷作为表率。要是雍正真正对兄弟一网打尽,那么从皇室到民间,雍正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本来在登基的问题上就含糊不清,再来一个全戮兄弟,那岂不是无道暴君在世,很可能就演化成乱子,为老八胤禩所用。所以,雍正需要树立一个兄弟模范君臣的榜样,让那些说雍正不顾兄弟之情的人闭嘴。

三是雍正需要心腹。雍正登基之后,老八胤禩是最大的政敌,隆科多是先帝康熙手里提拔的重臣,马齐是贵族势力的代表,张廷玉是汉臣。在各有心思的内阁,雍正不敢掉以轻心,如果他不依靠允祥如何实现内阁的制衡?内阁中五个重臣中,雍正起码也要占两票才能摆平,这两票当属允祥和张廷玉。所以,没有允祥,雍正也很难。

十三爷没有听信邬思道之言请辞铁帽子王,为何安然无恙?

在上述情况下,邬思道算是看透了雍正,故他才说只要十三爷谨慎行事,接受铁帽子王也未尝不可。只是,后来的允祥身上,在也没有“侠王”的风范了,除了为刘墨林与苏舜卿出过两次头之后,就只剩下一个唯唯诺诺的十三爷了。

自然,这个唯唯诺诺的十三爷接受了铁帽子王,也没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