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春秋第一美男勇冠三军,却因杀了一个纯孝之人,为人神所共愤

公孙子都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为公孙阏,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

子都是春秋时期第一美男,不仅武艺高超,能征善射,而且相貌堂堂,英俊潇洒,深得国君郑庄公的宠幸,被提拔为统领军队的大夫。

对于子都的美貌,《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在环境优美的地方,一个女子跟美少年有个约会,她翘首以盼,焦急的等待,心上人儿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行动轻狂的愚笨之徒,少女是多么的哀怨和惆怅啊。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少女心目中帅哥的代名词,可想而知,子都有多么的美貌。

《孟子·告子上》 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意思是全天下没有不知道子都的英俊美丽,不知道子都美貌的人是个瞎眼的人。过了几百年,战国时代以严肃正统著称的儒家代表孟子也深深地被子都的美貌所吸引而大发感慨,可见子都之美是多么的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但就是这样一个武艺超群风华绝代的大帅哥,却是一个心胸狭窄的暗箭伤人之辈。

话说郑国决定讨伐许国,郑庄公大阅军马,组织了一次隆重的祭天仪式。庄公命人将一杆旗面方一丈二尺、旗杆长三丈三尺的大旗绑在大车上,传令:"有能手执大旗,步履如常者,拜为先锋,即以辂车赐之。" 辂车是一辆郑庄公自己乘坐的车,是很高的奖赏和荣誉。

大夫瑕叔盈首先出马,握住大旗,上前三步,退后三步,大气不喘。瑕叔盈正想叫人把辂车赶走,大夫颍考叔也上前,将大旗托在手上,如长枪一样舞动如风。庄公大喜,称赞颍考叔乃是一员虎将,就想把辂车奖给他并拜为先锋。子都非常不服气,就大踏步走上前来抢车子。颍考叔一手把着大旗,一手抓住车辕,飞也似跑走了。子都怎么追也追不上,恨恨而返,觉得颍考叔藐视于他,必欲杀之而后快。

郑国大军兵临许国城下, 颍考叔擎着大旗,奋勇当先,登上了城墙。城下的子都想起争车之恨,又忌恨颍考叔,怕他夺得头功,就躲在人丛中,瞄准颍考叔射出一枝冷箭,正中颍考叔后心,颍考叔连旗带人跌下城墙,一命身亡。瑕叔盈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兵将杀死的,拾起大旗,勇猛向前,登城大呼,士兵们一拥而上,终于攻破了敌城。

颍考叔是郑国大夫,先是担任执掌颍谷的地方官,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好声誉。在郑庄公因气愤母亲武姜帮助弟弟共叔段反叛自己,对其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大孝子颍考叔觉得不妥,专程赶来京城,建议挖一个隧道,取名"黄泉", 安排郑庄公与武姜在"黄泉"见面,母子关系得以恢复。这就是后世闻名的"郑庄公掘地见母"。《古文观止》中也对此事做出了"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的评论。这样一个纯孝忠勇之人,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实在是让人惋惜。

那么,暗箭伤人的子都最终是什么结局?是否受到了惩罚?

据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郑庄公回国后,非常思念颍考叔,深恨射颍考叔之人,但苦于不知道是谁。于是命人摆上祭品,让巫师写下符文,诅咒射死颍考叔的人。如此将近三日,忽有一人蓬头垢面跑来,跪在庄公脚下哭着说:"臣颍考叔先登许城,被奸臣子都挟争车之恨,冷箭射死。我已向天帝请命,天帝允准让子都给我偿命。"说完,把手插入自己喉咙,喉中喷血如注,登时气绝而死。庄公认出此人正是子都,原来子都是被颍考叔附魂索命,自诉于庄公之前。庄公这才明白,原来射死颍考叔的是子都,不禁仰天嗟叹不已。

子都虽美貌绝世,才华过人,却心胸狭窄,行事阴狠,最终落得个人神共愤、天地不容的结局,实在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