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战役」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强渡汝河之战

提前跃进

1947年夏,刘邓大军渡黄河南下,胜利完成鲁西南战役,原拟先休整半个月,尔后依托豫院苏解放区,机动于陇海路南北,以两个月的时间歼敌七八个旅,再视情况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发展。7月29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刘邓“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邓小平语),次日即复电:“直趋大别山……实行宽大机动……准备无后方作战!”

渡黄河南下的刘邓大军

8月2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郓城以南赵家楼野战军司令部召集各纵队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会议,决心部队分三路南进: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西路(右路),沿曹县、宁陵、拓城、项城、周家口、上蔡之线以西直奔豫南,第3纵队为东路(左路),沿成武、虞城、鹿邑、界首之线以东直奔皖西;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率第2、第6纵队为中路,沿单县、虞城、毫县、界首、临泉之线以西南进,南下工作团的千余名地方干部随各纵队行进。此外,第1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黄河渡口佯动,造成北渡假象,吸引国民党军。同时,为保证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野战军第1、第3、第4、第8、第10等纵队暂由刘邓指挥,并令陈毅、粟裕率第6纵队及特种兵纵队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上述纵队,钳制国民党军,策应刘邓行动。

就在刘邓加紧准备的时候,鲁西南战场发生了不利于刘邓大军的变化。蒋介石认为,国民党军虽在鲁西南一战损失惨重,但大部不是他的嫡系主力,而且刘邓大军损失不小,连续作战后疲惫不堪,必定要在郓城、定陶、巨野地区休整。因此,他调集张淦纵队、罗广文兵团、王敬久兵团、刘汝明部等九个整编师于鲁西南战场,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分进合击术,一举把刘邓大军歼灭在黄河与陇诲路之间,至少逐回黄河以北。时值雨季,8月2日黄河滦口水位由2米增至30.3米,每秒流量达2034立方米,南岸老堤随时有决堤危险。一时间,流言四起,鲁西南地区数百万群众人心惶惶。甚至蒋介石在部署合围刘邓大军的同时,也曾准备重施抗日战争初期花园口以水代兵的故伎。

军情紧急大水无情,形势已是刻不容缓,刘伯承、邓小平当机立断,结束休整,于8月6日下达预备命令:乘敌合击部署尚未完成和陇诲路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敌兵力薄弱之机,突然南进,先敌在大别山展开。次日,刘邓致电中央军委;“邱清泉、欧震主力昨日已过运河以西.罗广文兵团同日占临濮集东北之郑家营,其目的为郓城,估计明日可到达。我已以宋时轮、王秉璋两纵队与敌保持小接触.迷惑敌人。我两主力已向南转移.宋王两纵亦适时转至敌侧背或外线。我们即顺此态势南下。”邓小平40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我这一生,这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中央军委于8月9日、10日连续复电:“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并要求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所部照刘邓7日电,第—步在陇海路两侧,第二步在陇海路南,第三步转到鲁西南内线活动,掩护刘邓大军南进。这时,刘邓已经机断行事,于8月7日黄昏从郓城以南的赵家楼地区开始了战略意义重大而极为艰苦的大别山征程。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注意图中部左侧示意强渡汝河

汝河北岸千钧一发

从鲁西南到大别山相隔千里,其间有陇海路、黄泛区、涡河、沙河、汝河、淮河等重重障碍。刘邓大军按预定计划兵分三路,8月12日前后跨过陇海路,“金蝉脱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随即进入豫皖苏解放区。14日全军在大牛岭、吴台庙、杨菜园地区休整一天。当天下午,刘邓到达豫皖苏军区司令部驻地吴台庙,由邓小平主持召开军直首长会议,检讨了行军一周来的情况,并对下一阶段行军任务作了布置。为改善生活,减少病号,降低减员,加快行军速度,会议规定全军增加每日的菜金和粮袜,并成立军直指挥部,加强对军直行军的组织指挥。同日,刘邓发布命令:16日11时30分,向黄泛区开进。

黄泛区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1938年6月,蒋介石为阻止侵华日军南下,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使黄河夺贾鲁河、颖河的河道,在皖东颖上注入淮河.沿线泛滥成灾。1947年3月15日,蒋介石下令将黄河复归故道。结果大水一退,形成鹿邑以南至项城间宽约20公里的黄泛区。区内淤泥遍地,积水浅者没膝,深处齐腰,毫无通道,人迹罕至。又恰好遇到盛夏多雨,黄泛区内更是泥泞一片,车辆通行尤为困难。刘邓大军在豫皖苏解放区政府的向导帮助下,于17日晨开始通过黄泛区,部队在淤泥和积水中并肩携手、推车挽炮,艰难地跋涉前进。此情此景让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不禁感慨:“这真是第二个草地!”在行军过程中,最艰苦的要数炮兵部队——车炮太重,在淤泥里实在难以前进,为了不拖累行军,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重装备除带走少数外,其余不得不忍痛掩埋或炸毁。总之,南下大军以坚定的毅力克服了黄泛区重重险阻,冒着国民党空军的扫射轰炸,至18日夜全部胜利走出黄泛区,直趋沙河。

沙河平均宽约70米,水深流急,是刘邓大军南征中遇到的第一条大河。18日,第3纵队从旧县集渡过沙河。第1纵队21日夜从祝湾等渡口渡河。刘邓亲率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和第2、第6纵队及南下干部团一部,自18日夜至19日晨依靠豫皖苏军区第2军分区预先架好的浮桥渡过沙河。

刘邓大军顽强而迅速地通过黄泛区,大大出乎敌人预料

直到这个时候,国军统帅部方才省悟:原来刘邓大军是“有预谋地”向大别山挺进!蒋介石急忙改变部署,令整编第85师迅速乘火车到确山,然后徒步赶到汝河南岸,占领渡口,毁掉民船;令整编第65师乘火车到长台关,防备刘邓大军越平汉路西进;令罗广文兵团经郾城、汝南向正阳方向追击;令张淦纵队经拓城、项城向新蔡方向追击;令王敬久兵团经毫县,界首向临泉方向追击。总之,企图将刘邓大军压缩歼灭于沙河以南、平汉路以东、汝河以北地区,并令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到郑州指挥。

刘邓大军胜利渡过沙河后,休整一天,刘伯承、邓小平正式向全军指战员宣布“跃进大别山”的任务,提出“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的战斗号召。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部队再次轻装,埋藏和炸毁了一些笨重武器和车辆,直奔汝河而去。22日至23日,第1、第2、第3纵队相继渡过汝河。

汝河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淮河支流,平均宽60米,但河床深凹,两岸陡峭,水流湍急,无法徒涉。23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和第6纵队(该纵20日兵分两路:左路由第17旅掩护炮兵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右路按第18 旅、纵队直属队、第16 旅的序列前进,由汝南埠过河)抵达汝河北岸时,发现南岸已有敌情,北岸各渡口也不见船影。汝河两岸为浅丘陵,地势平坦,只有南岸汝南埠地势较高,是绝好的制高点。次日天亮后,国民党军飞机就出现在汝河上空。

上午,第18旅前卫第52 团到达汝河北岸的柿树园,第53 团到达汝河北岸杨湾村。旅参谋长邢荣杰命令工兵分队准备架设浮桥,旅长肖永银命令第52 团政委李少清迅速过河抢占滩头阵地。第52团参谋长沈伯英立即率领 3营,利用仅有的一只木船以及靠木头、高梁杆赶制的一批筏子进行泅渡,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冲上对岸,驱逐当地民团武装,占领了南岸河堤以及大小雷岗村之间一段,随即掩护工兵架桥。

正在干部会议上动员的刘伯承

正当工兵紧张作业的时候,南岸油坊店、泥楼、汝南埠出现了国民党正规军,并用迫击炮轰击。第52 团3 营击退300多名敌人的反扑,占领了大雷岗。2营在副营长戴发生指挥下,由6连在杨湾下游水浅处寻到 30块门板,用肩膀抬着,搭成“人桥”,使得全营迅速通过,占领南岸河堤及堤上炮楼。第16、第18旅的工兵在当地群众帮助下,从河上游找来几条木船和一些木头、门板,选定河道较窄、与南岸大雷岗相望的北岸黄刘营附近杨湾村,冒着敌机轰炸,于15时架起一座能通过车马的浮桥,作为全军主要渡河通道。此时国民党军集中炮火猛轰浮桥,并以优势兵力争夺南岸阵地。第18旅从俘虏口中得知,占领油坊店、汝南埠一线之敌是从平汉路赶来的整编第85师等,大军南进道路已被阻截。而后面尾追的国民党军张淦纵队、罗广文兵团已进抵新蔡县城北孙召乡,距刘邓大军中路后卫不足30公里,追兵先头部队已与第6纵队接火。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中间汝河挡住去路,空中还有飞机威胁,对刘邓大军来说,眼下形势是千钧一发,极其险恶。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这危急关头,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在第6纵队政委杜义德、副司令员韦杰的陪同下,来到第18旅汝河前线指挥所,得知敌整编第85师已进入油坊店汝南埠一线。在河南岸,我第52团占领了大雷岗,工兵已经架设浮桥,现在敌人正集中火力封锁。接着李达打开地图,简要地介绍了整个敌情:“敌人正以十几个师的兵力从我背后追杀,紧跟我们的……三个整编师距我只有50里,近的炮火已打到河岸边,明天就可赶到。我正面敌人是整编第85师和第64旅,已经挡住了我军去路。”

刘伯承说:“情况就是这样,我们能否在几个小时之间渡过汝河,关系到整个跃进的成败。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上来,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战略跃进,而且使我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有多少,我们都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这里杀开一条血路冲过去。野司要从你们这里渡河!”他神情异常凝重地看着第16、第18旅的军政主官,“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明白吗?”

搭建浮桥在刘邓大军南进途中可谓司空见惯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现在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决地打过去!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打过去!全军生死在此一举!”刘伯承随即下令:部队立即轻装,清理秘密文件,该烧的烧掉,中原局、直属队和随同南下开辟新区工作的2000名地方干部分为三个梯队过河,集合地点是彭店。

这时离天明只剩下四五个小时,一刻也不得耽误。杜义德、韦杰当即向第6 旅旅长尤太忠说:“我们6纵历来完成任务都很坚决,这次一定要坚决打过去,保护野司首长和首脑机关的安全!18旅从正中杀出去,向两边撕开,顶住敌人,打开通道……16旅除以 46 团担任后卫阻击追兵外,主力过河后接替18旅,坚守大小雷岗阵地,保护浮桥……,旅长、政委要亲自带队伍冲,各级干部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起模范作用。我们6纵只要发扬过去敢拼敢杀的光荣传统,就一定能把阻挡我们的敌人消灭,杀开一条血路前进!”同志们担心刘邓在枪炮射程内穿过去,是否安全,建议他们从第17旅方向过河,邓小平将话打断:“不要管我们,你们打好仗就行!”

1947年8月27日(25日凌晨刘邓强渡汝河),邓小平在光山会议总结

会后,第18旅立即命令第53、第54团和旅直属队向汝河南岸挺进,接着在大雷岗召集团以上干部会,简要地传达了刘邓首长命令和纵队部署。指战员们听到刘邓首长已经亲临河边,顿时热血沸腾,一致保证打开前进道路!接着旅级、团级干部们下营连动员:“我们打过许多漂亮仗。这一仗,我们的枪口上、刺刀上系着野司、中原局、纵队和全旅的安危,我们要保卫刘邓首长!保卫野司!”不到一个小时,整个部队沸腾起来。“保卫刘邓首长,保卫野司”成为全旅指战员的共同决心,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决心不惜牺牲! 只要有人的地方,到处都传诵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言壮语。第18旅自从鲁西南战斗休整后,人员齐备、弹药充足,实力空前壮大,此刻更是求战情绪旺盛,各营、各连竞相要求担任尖刀任务,作开路先锋。

根据敌情,第18旅在战术手段上采取了相应的坚决措施:各团按 1至 9 连的序列,排成四路纵队,攻击前进,枪上刺刀,手榴弹揭盖,见一村打一村,消灭一切敢于顽抗的敌人!大军所到之处,不准留下一个据点、一个敌人,要从河岸起,打开一条畅通无阻的进军大道!

渡河后南下大别山的刘邓大军

8月25日凌晨2 时,肖永银指挥第52 团在左,邢荣杰指挥率第53 团在右,并肩攻击前进,第54团为第二梯队,前后各放一个营护卫刘邓首长及领导机关从“打出来的路”通过。第52 、第53团在旅长、旅参谋长指挥下,锐不可当,势如破竹:第52 团迅速打垮了大杨庄方向敌人,连续攻占了陈庄、彭庄、西王庄等敌占村落,控制了公路左侧,向汝南埠全面警戒;第53 团在扫清了泥楼等沿河几个村庄的敌人之后,连续攻占了公路右侧大赵店、魏龚庄、东王庄、李双楼等敌占村庄,攻歼了公路北侧杨柳楼守敌一个营,并打垮敌人的反扑,向油坊店派出了警戒。经过两个团前仆后继、浴血拼杀,打开了一条长约5公里、宽约3公里的通路。第二梯队的第54 团除应旅首长要求,由政委李震带1个营坚守大小雷岗外,团主力为纵队前卫,立即从第52、第53 团之间插进,保护刘邓首长及领导机关前进。战士们看到旅团首长都在最前面指挥,特别是刘邓首长也和自己在一起,更觉豪气干云,勇气倍增,眼前就没有打不垮的敌人,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同日凌晨 3时许,第16旅接替第18旅防务,第47、第48团分别占领大小雷岗阵地。为确保浮桥及第18旅杀出的血路,第16旅不顾炮火射击和飞机轰炸,在一片火海中沉着应战,干部身先士卒,战士前仆后继,与敌展开白刃格斗,顽强击退国民党军十余次冲击。战至13时,旅预备队出击,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阻截,刘邓首长、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纵队直属队和南下干部井然有序地安全渡过汝河。

今日汝南县烈士陵园,安葬着强渡汝河时牺牲的战士们

由岳城渡河的第17旅掩护纵队野炮营和辎重队,也安全渡过汝河。旅长李德生以主力进至汝南埠以南,直接威胁敌侧后,有力地配合了纵队主力作战。敌整编地85师恐遭不测,未敢再动。

结语

汝河之战是第6纵队挺进大别山途中最险恶最关键的一仗,也是最激烈最顽强的一仗。部队指战员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敢于打硬仗,打恶仗,敢于刺刀见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护卫了刘邓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安全,保证了任务顺利完成。到达彭店后,刘伯承将第6纵队旅级主官找去,高兴地赞许:“这一仗打得好!我们这次能突破敌人的包围,主要靠我军采取了坚决进攻、迫使敌人进行防御的作战方针。打仗就是要这样,在关键的时刻,要勇、要猛,才能战胜敌人。敌人想把我们消灭在汝河两岸,但是,在我们的勇敢面前,敌人的企图完全被粉碎了,敌人完全失败了!”(特约:蔡朋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