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一武将是个美男子,做的事却让人害怕,太后和皇帝被他扔进黄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历史上又一个割据混战时期。历史上每到这种阶段,都会出现一个现象,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大英雄,拥兵自重称王称霸,皇帝比兔子还多。但真正的大英雄却迟迟不露面,于是一群野心家和军阀就在那里打来打去,为了皇位和地盘连年征战不休。无论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莫不如此。英雄的缺席,使得一群形形色色的奇葩人物层出不穷。

当时在北方中原地区,盘踞着一个强大敌国,后世称之为北魏。北魏的北方,存在着众多游牧部族,有一个契胡部族日渐强大,他们的酋长,是一个名叫尔朱荣的人。《魏书》记载,尔朱荣“洁白,美容貌”,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不过,他外表虽英俊秀气,却根本不是什么温润如玉的花样美男,恰恰相反,他是个剽悍勇猛、胆大包天的悍将,做的事令许多人害怕。

尔朱荣不仅继承了游牧部族骁勇善战的基因,还对中原文化颇有研究,兵书战策烂熟于心,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尔朱荣在战场上曾经多次创造过他人难以企及的奇迹,威震四方,在战场上是个让对手极为害怕的武将。他的成名之战是邺城之战,也是一次以少击众的经典战例。当时北魏统治腐朽,民不聊生,有个叫葛荣的人在河北聚众造反,攻州打县四处劫掠,四方豪杰盗匪纷纷慕名来投,使得葛荣实力迅速发展壮大。

孝昌三年,葛荣率领大军数万大军,围攻北魏重镇邺城。北魏的军队不堪一击,纷纷败阵。关键时刻尔朱荣带兵出战。由于事发仓促,他仅仅带领七千人前去平乱,而葛荣“众号百万”,实力远远超过尔朱荣,他的手下众将都心怀畏惧。葛荣听说对方只带了几千人马,喜形于色,吩咐手下赶紧准备大量绳索,到时候用来抓俘虏用。

尔朱荣精于用兵之道,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把队伍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骑兵小分队,散布游走在葛荣大军四周,虚张声势摇旗呐喊,充当疑兵。一部分精兵暗中绕到葛荣大军背后,选择有利地形埋伏起来。他自己带领主力正面强攻。开战前,他让士卒们每人携带一根大棍,以便于近战。并宣布作战中不以割首级记功,防止士卒因争抢首级贻误战机。

布置得当之后,两军对垒,尔朱荣一马当先率兵冲入敌阵,双方激烈厮杀。酣战中,尔朱荣预先埋伏的奇兵,突然从敌军背后发起冲击,前后夹攻,葛荣大军瞬间大乱。尔朱荣的疑兵也在四周摇旗鼓噪,葛荣的义军大多是百姓或盗匪出身,人数虽多,却根本没见过大阵仗,十余万大军很快溃散一空。尔朱荣仅用不足一万兵马,战胜数倍于己的敌军,威名赫赫传遍天下。

尔朱荣在战场上是个令人害怕的战将,到了朝堂之上,他又成为一个让人害怕的野心家。当时北魏朝局混乱,魏孝明帝年幼无知,母亲胡太后专权乱政。历史上女子掌权治国,本不乏德才兼备之人,但这个胡太后却是一无才,二无德。她大肆任用亲族心腹,排除异己,善于阿谀逢迎之辈都安居高位,使得北魏朝纲败坏无遗。胡太后还滥情放纵,秽乱后宫,德行败坏。

她的儿子魏孝明帝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极不满意,想夺回大权,结果竟然被胡太后毒死,另外立了个三岁的宗室之子元钊当皇帝。胡太后丧心病狂的举止,激起天下人愤慨,尔朱荣一见有机可乘,带领大兵进入京城,捉住了胡太后。胡太后幻想博得尔朱荣的同情,百般求情辩解,尔朱荣一言不发拂袖而去。《北史》记载,“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残暴的尔朱荣,竟然把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扔进黄河淹死。尔朱荣虽然逞凶一时,最后也死于宫廷夺权的争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