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杨修是因为猜中曹操心思才被杀的?咋可能呢,正史告诉你!

杨修是东汉末年太尉杨彪的儿子,而且是独生子。此人胆识过人,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是曹操之子曹植的贴身幕僚。简单来说,也就是曹植的私人教师。

杨修有一双洞察细微的眼睛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可以看穿别人心中所想,这要是放在今天可不得了,一定会成为一代心理学大师的。即使是在那个年代,杨修能看穿帝王心中所想,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然而,伴君如伴虎,看破不可说破,否则便是死路一条。

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杨修是被曹操所杀,只是因为杨修持才放狂,因为“一口酥”,“门太阔”事件招致曹操记恨,因为后期被杀。杨修被杀的原因到底为何,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就会明白曹操并不是因为嫉恨杨修的才华才杀他。

杨修真正的死因是因为他犯了古代君王之家最大的忌讳,那就是他参与了夺嫡之争。众所周知,杨修是曹植的私人教师,也就是说他是支持曹植的,曹操在初期内心里也是更加倾向于曹植的。然而曹丕是嫡长子,曹植却不是,自古以来,自古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即使曹操想传位于曹植,也得封住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的口。曹操心里明白,当年的袁绍之所以败与他,就是因为袁绍的三个儿子在关键时候争夺世子大位,错过了战机而导致的。

然而,真正让曹操对杨修动了杀心的是吴质入府事件。话说,当年曹丕看到曹操极为青睐曹植,感觉到自己这嫡长子的位置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便邀请吴质入府商议对策。然而,兄弟之间,勾心斗角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于是曹丕就把吴质装入箱子中,把他抬入府内。

而杨修呢?他是天天盯着曹丕的动静,看到这一幕,立刻跑去给曹操告密。曹操起初不愿理睬,想着都是些自己家的事,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家的丑事外传。可谁知,杨修居然纠集了一批王公大臣亲自跑到曹操跟前,让曹操去抓吴质,曹操不得已,便派人去曹丕府内抓吴质。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并没有抓到吴质。

此时此刻的曹操心里早已对杨修动了杀心,心里想:我自己家的事还用你这外人来操闲心,居然还纠集这么多人来看笑话!而后,曹操传位于曹丕,曹植失败。而曹操心里明白,杨修一直不支持曹丕,而如今曹丕就是未来的魏王。杨修作为一个反对者,而且还这么聪明,这种人绝对留不得,必须除之而后快。于是在后期凭借“鸡肋事件”,以杨修扰乱军心为名将杨修斩首。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大意是说曹操之所以杀杨修是因为杨修是袁绍的外甥,其实这种原因也仅仅为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参与立嗣之争。

杨修本身也的的确确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他自己那样做必死无疑,可他仍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其实他理想就是想辅佐一位自己认可的君王,以实现自己宏伟的抱负而已。也正如他死之前所说:修自知终难免此下场,只恨来的稍晚而已,修此去,无怨无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