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前方日军炮火连天,此初二女学生做了什么?国内外竟然无人不知

家国危难面前,挺身而起上战场的基本都是热血男儿,虽然历史上不乏娘子军的存在,可是在烈火弥漫、硝烟滚滚的战火面前,妇女和儿童毕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弱者,更不用说女学生了。可是在抗战时期,却有这样一个初二女生,在日军的隆隆炮火声中,她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一件事,国内外竟然无人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淞沪会战说起。

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的上海,加上之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在这里中国军队已经两次与日军交锋。当时日军投入了八个师团、两个旅团20多万的兵力,中国守军约100万,在双方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单就战役结果来说,日军是占领了上海,可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而最让日军见识到国人抗战热情的,就是在一座仓库上飘扬而起的一面国旗。这个仓库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当年在中国守军撤退时期,这里有八百守军前后数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掩护了主力部队的转移,就在最艰难的时刻,一面旗帜的升起让爱国官兵热血沸腾。而这也就引出了一个初二女生杨慧敏的故事。

杨慧敏是江苏镇江人,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她才十二岁。虽然年纪尚幼,但在当时全民抗战的局面下,杨慧敏也不甘人后加入了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既然是服务团,也就是做一些非战斗性工作,为何杨慧敏会向前线将士送去一面国旗呢?说起来和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有关。

那个时候,四行仓库和外国租界只隔着一条苏州河,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看到周围悬挂起的都是日本旗帜和外国旗帜,杨慧敏气愤不过。于是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她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游过苏州河,把国旗献给八百壮士。

看到杨慧敏送来的中国旗帜,守军将士热血沸腾;看到战场上升起的中国旗帜,数天来目睹了中国守军顽强抗战精神的租界内的外国人更是深感震撼。就在四行仓库中国军人打出壮烈、英勇奇迹的一仗之后,杨慧敏也因此成为了国内外无人不知的抗战英雄。

画家刘海粟根据杨慧敏的事迹创作了《四行仓库》,作为中国宣传抗战的“形象大使”,杨慧敏曾参加世界青年第二届和平大会,受到华侨英雄式的欢迎,极大地宣传了中国的抗战。此后共接受英、法、德、意、荷等十余国的邀请,约两年内,巡回发表演说达300余次。

虽然成为了著名的抗战英雄,可是杨慧敏并没有陶醉于荣誉和光环之下而停止抗战的脚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她又在香港秘密协助接运各界爱国人士回到内地。而真正铭刻在世人眼中的,还要数她当年冒险送去的那面国旗了。这一壮举曾在1976年时被拍成电影《八百壮士》,由林青霞饰演杨惠敏本人,一时成为经典。

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解读史林,想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uzizhoupan,我们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