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普瓦捷战役:英、法民族意识觉醒的根源之战争意识形态的转变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百余年,史称“百年战争“。战争对英、法两国消耗巨大,由于法国是主战场,所以战争对法国的破坏尤其严重。在军事史上,百年战争开始了从骑士作战向雇佣兵作战的转折,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折。

英王爱德华三世经过克雷西战役之后,本通向巴黎的大门已被打开,但他却选择了继续进攻加来,爱德华三世认为如果能够拿下加来,那么进攻法国则轻而易举,于是英军围攻加来11月之久,最终攻下加来,而在这11个月里,法国也未曾进行过任何援助。实际上,在克雷西战役之后,法兰西的封建骑士军事制度就已经受到重创,但法兰西的贵族依旧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仍然寄希望于重装骑士。

然而事实证明,“穷则思变,变则思通,通则思达”并非无稽之谈,这场百年之战注定因为率先做出改变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最终英格兰以少胜多,战胜了数倍于自己兵力的法兰西,最关键的是还生擒了法兰西国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更为赎回国王犯了难,固有的等级制度固然是好,但是契约制军队却更具灵活性和战斗力。


威武的重装骑士


凭借战略优势绝境逢生的黑太子---法兰西的耻辱开端

1356年9月,普瓦捷战役爆发,战争开始之初,黑太子爱德华大概只率领了不到1.2万人的军队,穿过法国腹地,而法兰西的约翰二世被此次进攻激怒,于是希望借助年轻王子的鲁莽取胜,集结不下60000人军队,去阻拦英军的进攻,英军发现自己受困无法摆脱便去向法军提议求和,遭到法军拒绝,英军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作战,由于战略战术的得当,法军战败,伤亡惨重。

法王约翰二世及其众臣被俘,俘虏人数大约在1000-3000人之间。英格兰借此机会向法兰西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被迫与英格兰签订《布雷蒂尼和约》,英军之所以能够取胜,是因为运用了先进的军事手段,这也成为了法兰西的耻辱。

普瓦捷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前期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英军蓄谋已久的一场战役,也就此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百年战争不是一次性战争,而是对1337-1453年间发生在英、法两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百年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1337年-1360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普瓦提埃战役就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战役之一。

倾举国之力提供后勤保障---战马长弓的标配占尽先机

英格兰是两个作战王国中比较团结、组织较好的一个,而且与威尔士、苏格兰的作战经历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教训,在此次战争中,英格兰对战争的投入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英格兰几次召开国会募资使用于军队和武器装备,当然,这也是得到了国内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军队的团结以及良好的后勤保障。

长弓-骑兵方阵


英格兰在军事方面也是拥有先进的战术,并且招募了很多职业军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了军队的无用开支。而武器,也是采用了长弓,长弓是13世纪兴起于英格兰的一种投射兵器,在百年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英王爱德华三世拥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队,就是长弓手部队,他们骑马出征,徒步作战,训练有素的长弓手在弓箭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重重打击来袭敌人。

长弓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能够准确命中目标,在与法军交战的过程中,英格兰通常会采取妥协的方法以适应形式的变化,并且与长弓配合使用,为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契约制军队的先见之明---让法兰西贵族束手无策

英格兰的军队由职业军人组成,他们多为民兵的后代,且受过严格的训练,在行进过程中,经常穿带有标志性的外套,指挥官多出于骑士,且数量控制合理。


普瓦捷战役士兵风采


爱德华三世运用契约制度组建军队,而不是依靠封建制度,在契约制度中,国王直接和地方领导者签订私人契约,这些领导者通常为地方权贵,由他们着手组建一直军队,保持军纪严格,且绝对服从长官,以契约供养军队,所有参军的自由民则需要自己准备一束弓箭、匕首或剑,骑士得拥有一匹马、一把长矛、一副铠甲,然后参加严格训练,以备战时需要,这也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在国家结构方面,英法双方结构基本相似,但法兰西存在着一个秩序更加严明的等级结构,用以处理国家事务,贵族们一心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很少有人会去真正在意国家的危亡,也没有人真正的去研究对付英军的策略,导致在法军有其绝对数量上的优势时,依然一败涂地。

全面剖析普瓦捷战役---英格兰险胜却存在必然性

由于约翰二世的腐败政治,使得法兰西的三级会议并不信任约翰二世,导致他们之间矛盾重重,而且有大多数贵族都在结党营私,觊觎约翰二世,导致国力被削弱。多数史学家认为,法王约翰二世和法兰西国内主要贵族的领导不力是普瓦捷战役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翰二世


当然法兰西布列塔尼王位继承问题也是导致该战战败的另一原因,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没有子嗣,担心身后继承权发生争议,公国臣民将遭受动乱之苦,于是他便立自己弟弟的女儿为继承人,可没想到在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去世后,关于王位继承还是起了很大的争议,导致了内乱,引起了党派纷争,严重影响了国内团结,相比之下英格兰国内团结,无明显党争之患,法兰西国内各主要政治势力无法一致对外,造成战役最终失败。

在人数上相比,虽然英军人数较少,但英军的战略部署得当以及完美的配合和良好的时机,所以英军取胜的原因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反之,法军的战术不得当与制度的散漫导致其失败是必然,法军的战败不仅有着在战略上的失误,还受着王室内部的纷争问题,再加上纳瓦拉查理的背叛,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法国的失败。

战后若干问题与协议纠纷---却成功引爆兰斯战役

1356年,普瓦捷战役法军失败后,英格兰的声望不断提高,而法国却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法兰西国王被俘期间,皇太子查理监国,他不得不依赖国王身边无能顾问的建议,号召全国筹钱赎回国王,而由于国内党派分裂,民不聊生,没有人愿意捐钱赎回国王。

1356-1357年间,英法双方不断的进行谈判,终于在1358年5月8日签下了第一次合约《第一次伦敦合约》,改合约是在教皇调停下开展的,合约内容大致是:

1.法王约翰赎金400万埃居(666,666英镑)

2.法须归还英在阿基坦与蓬蒂约之的全部领土。

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其不平等的条约,法兰西基本上割让了三分之一的领土。

第二次合约于1359年3月24日签订:《第二次伦敦合约》:

这一次相比第一次更加苛刻,法兰西需要缴纳300万埃居,还要求得到卢瓦尔河以北的全部领土,总面积近王国一半。

而这一回,法兰西拒绝了英格兰的无理要求,因为此时法兰西的国力已经开始逐渐得到恢复,内乱也暂时得到了平息。法兰西宣布:

金雀花王室的两次要求既不可接受又不切实际,撕毁所有合约,双方备战。

之后双方进行了百年战争中最大的一场战役:兰斯战役

兰斯战争期间的士兵


《加来合约》签订暂时敲定和平---实则酝酿更紧张局势

由于上一场战役的失败使得法兰西的防御工程大大加强使得英军暂时失利,只好于之后于1360年5月8日重新签订合约《布雷蒂尼和约》,使爱德华所获减少了300万金克朗。不久,英王爱德华三世带着军队永远离开了法兰西。该合约后来在加来进行修改并加以确认,所以也称为《加来合约》。

其主要内容大致是:

恢复法王的自由,且赎金50万英镑。纳瓦拉国王应当恢复一切荣誉和封地。结束英法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且法兰西送40名人质到英格兰,以保证条约的进行。

《加来合约》的签订使英法暂时结束了敌对关系,理论上,封君封臣关系和王朝争端都得到了解决,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肢解法兰西“的条约,这对法兰西的利益损害是如此深远。

爱德华三世与腓力六世


一方面,法兰西需要支付大量赎金给英格兰,对国家财政上造成巨大压力,且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实质上,赎金的数量很大,几乎难以实现,所以导致了支付赎金的违约,使得双方又单另签订了一个“人质合约“以维持双方的稳定。

不过总的来看,该条约给英法双方带来了和平,至少没有公开敌对了,《加来合约》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被称为”伟大的和平“,即使该合约有着一些局限性以及为之后带来了更为紧张的局势。

普瓦捷战役之后,英法为解决双方历史与现实矛盾,签订一系列合约,有两次《伦敦合约》,《布雷蒂尼一加来合约》。

该战役对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促进了英格兰早期民族意识的萌发和议会地位的提高,但对于法兰西,不仅造成了国内混乱与农民起义,还使得国王权利被削弱,三级议会的权利得到了提高。

总结:

英格兰与法兰西的作战,使得英格兰人民开始变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促进了民族意识形态的发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和国家的向心力。由于在战争期间对军费的要求比较高,使得英王需要经常召开会议进行探讨,在这期间,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增加了更多的权利与职能。

对于法兰西的影响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战争的爆发不仅对国家的财政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加速了王室的纷争,党派的分裂,社会的混乱,英格兰入侵者在法国境内破坏乡村,导致田地无法耕种,田间也不再有牛羊家禽,狼群只能以青草为食,生灵涂炭,荒田遍野。

皇室贵族却仍然无所作为,整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导致失去了人民和三级会议的信任,国王的权利遭到 大大削弱,再加上,各方党派贵族的意见不合和对皇室的觊觎使得国王权利进一步削弱,加速了国内的混乱。为了赎回法王,国家经济也遭受到巨大打击,法兰西的财政开始面临巨大困难。

总的来说,普瓦捷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一场重要的战役,它对英法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普瓦提埃战役之后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尤其是《加来合约》,英格兰在其中获取了巨大利益,使得英格兰的声望得到提高。但从后来的历史中得知,这些利益都只是暂时的,英格兰未能够征服法兰西的资源,仅凭突袭,而绝非军事占领。当英格兰发现胜算微小时,法兰西已经下定了驱逐入侵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