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大米”在宋朝时才普及,那宋朝之前古人主要吃什么?

人之所以能活在世上,靠的是一日三餐的维持;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仍然是得益于种粮技术的普及,人类解决了吃饭问题,文明才得以延续。而维持人类必不可少的食物便是水稻,它的成品自然是我们熟知的大米,可大米直到宋朝才普及,那么宋朝之前古人主要是靠什么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呢?

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专家们曾发现过炭化的稻谷,说明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靠着粮食来填饱肚子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可以制作简单的烹具来蒸米饭,说明此时的人们已经习惯吃熟米饭,而吃上熟米饭必备的烹饪工具便是甗,先秦时期,蒸饭开始成为流行,但是制作工艺的限制和交通的限制,大米仍然没有普及,只是存在于局部或者是富贵子弟,而很大部分人的主食是“禄米”。

汉代的时候,人们的口味发生了变化,糗糒成为人们的主食,其实就是把熟米饭晒干之后,等饿了的时候用水泡着吃,且易于保存,随吃随泡;麦饭也是当时人们的主食,不过只存在于下层人民,人们把小麦连壳煮熟,自然不易于消化,经常闹肚子,人们误以为小麦有毒,所以麦子一直得不到推广,所以更不能用麦子招待客人,这视为不敬。

魏晋的时候菜饭成为主流,之所叫菜饭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是以菜为主食,充饱肚子,而米饭都是精心挑选的颜值高的大米,自然充当“菜”的角色,寻常百姓是很难吃到的,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稻米产量低,真的是“一米难求”。到了南北朝后期,随着稻米面积的增大,老百姓才能偶尔吃到美味的大米。

隋唐时期人们主要吃豆子,如果过量食用自然会引起肠胃不适,这是老百姓生活不如意的表现,而皇帝自然不会受此限制,基本上吃的还是大米饭,所以影视剧中看见战士们都吃白米饭,都是编剧忽悠人的。

宋朝的时候,饮食状况才发生巨大的变革,基本与现在一样,调味品逐渐推广,烹饪技术也得到改进,百姓也比较富裕,米饭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主食,而且花样颇多,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