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西方人眼中谁是中国千古一帝?不是秦皇汉武,是一位被忽视的帝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很多人都喜欢拿古代的帝王进行对比。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则是人们心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帝王。那在国际上,外国的学者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这些帝王的呢?其实现在的一些西方学者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历代帝王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不是第一个统一华夏的秦始皇,也也不是汉朝的汉武帝,也不是唐朝创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也不是宋朝的开国皇帝的宋太祖,更不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他是汉朝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北周随国公,柱国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可以说是出身显赫。杨坚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就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随国公。当时北周的皇帝是周武帝,他把杨坚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说杨坚的女儿成了太子妃。

而且他对杨坚也非常的信任和尊重,朝中有很多人都对周武帝说杨坚有造反的相貌,必须尽快除掉他,否则将来必成大祸。虽然周武帝没有听那些人的话,但是杨坚心里还是非常害怕,他后来在平常的为人处事中也更加小心谨慎。

周武帝驾崩之后,周宣帝即位,现在的杨坚已经成为了国丈,于是他在北周的权势更加膨胀。这引起了周宣帝的不满,有一次,他甚至把杨坚叫进皇宫,想把杨坚除掉,但是后来还是没能杀了杨坚。但是杨坚这时知道,周宣帝已经容不下他了,而这是他也不想在京城里受气,天天心惊胆战。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托别人向周宣帝透露了自己想调往外地的想法。周宣帝知道以后非常高兴,于是立马就把杨坚调往了亳州。

后来周宣帝登基还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递给了自己不到六岁的儿子,还任命杨坚为辅政大臣。杨坚当上北周的大丞相之后,就开始了他的窃国计划。杨坚先镇压了很多北周皇室的藩王,然后又一个一个收服了北周朝廷中的大臣。最终,他就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隋文帝登基之后,在国内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然后又灭掉陈国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西晋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严重分裂局面。国家统一之后隋文帝开始励精图治,在各个方面都展开改革。

在朝廷的中枢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所谓三省就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这样三个宰相之间就能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宰相大权独揽情况出现的概率。

六部就是在三省之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六部具体负责国家各项事务的处理和实施。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有原来的九品中正制改为科举制,使得出身贫寒的真正人才也能为国家所用。

他的这些改革措施,都在中国后来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后世虽然有所改革但是都跳不出这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