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一家三代军旅情、双胞胎兄弟共赴军营……热血故事听一听!

投笔从戎 我把青春献军营

近日,全区应征青年体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近900名应征青年进行了体格检查和适应性能力测试,有412名应征青年体检合格,向军营更进一步。

在今年的征兵工作中,我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大学生应征青年进行面对面教育,给每位大学生算好经济账、厘清政治账,激发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涌现出一批向往绿色军营的大学生典型。

一家三代军旅情

19岁吴家豪家住济川街道办济川社区,他顺利通过征兵体检的事让一家人高兴不已。

吴家豪打小就爱端详父亲吴义兵的军装照,也爱听父亲讲自己的军旅故事,他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好投身军营。

2017年,18岁的吴家豪考进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因为体重达85公斤,担心体检过不了,吴家豪开始了一年的减肥历程。经过一年的坚持不懈,2018年,瘦了30斤的吴家豪迫不及待的把想休学当兵的想法告诉了家人。

一家人里,最兴奋的要数父亲吴义兵了。和吴家豪一样,吴义兵也是从小就听伯父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保家卫国的念头早早就根植在他心里。1991年,吴义兵顺利参军入伍,当了一名坦克兵。吴义兵说,那是他最引以为傲的人生经历。“现在的青年人生活被电子产品围绕,需要磨砺磨砺。”吴义兵说,“军旅生活,能让人受益终生。”

在父亲的支持下,吴家豪办理了休学手续。在顺利通过体检后,他开始畅想着军营里的生活,“我要在部队里继续学习,争取考上军校!”吴家豪说,

“ 人生就是需要多一点体验,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报效祖国,去部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母亲送双胞胎进军营

“军人很帅!”哥哥刘荃说。“当兵能磨练意志!”弟弟刘荟说。这对双胞胎来自宣州区黄渡乡,他们出生相差四分钟,8月10日,他们兴致勃勃地回答笔者“为什么当兵”的问题。双胞胎母亲李梅,盯着两个儿子看,脸上挂满了笑容。她说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希望他们能走进军营,投身报国。没想到,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孩子真的就长大了。

“青春就要过得有意义!”李梅说,她在电视上看过抗洪抢险时搏击风浪的子弟兵、看过抗震救灾时不顾安危的子弟兵,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们一样,用青春回报祖国,在她看来的这样的青春最有意义。

就读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兄弟俩同样也想投身军营。刘荟说,上初中参加军训时,他就觉得站的笔直的教官格外有气质,并且他也想跟教官一样成为一名武警。刘荃想当一名炮兵,并且他想着要是能“留在部队发展就更好了”,并且他相信自己凭借着“干什么事一定会坚持下去的韧劲”也一定能走的更远。

兄弟俩打小就没分开过,连大学都是一个寝室,面对入伍后可能分开,两人想得都很开。刘荃说,期待着各自都能为足下的土地站好岗。

“你怎么把两个都送去当兵了,好歹留一个在身边啊!”兄弟俩都参军后,也有亲戚朋友责备李梅心狠,可李梅坚信,为国家做贡献兄弟俩都责无旁贷,并且当下的磨炼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

区人武部征兵办相关负责人彭杨告诉笔者,近年来,宣州区大学生士兵征集比例逐年上升,这表明大学生参军的热情逐渐高涨,参军入伍正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