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东周时期周天子花式作死总冠军:周襄王

前文讲 ,没有讲周襄王的故事,不是因为这哥们不作死,而是这哥们太会作死了,作死作出了新高度,有必要拿出来专门研究。周襄王的作死方式大概有:

兄弟内斗,带头破坏周礼,乱作和事佬,有功不赏,有过不罚,赏罚没有规矩,乱结盟等。

周襄王姬郑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後母曰惠后。惠后生叔带,有宠於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奔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

——《史记·周本纪》

1、兄弟内斗

哥哥不相信弟弟,弟弟引狼入室,勾结少数民族想要杀害哥哥,哥哥要杀弟弟,弟弟出逃,齐桓公出来给这哥俩擦屁股。

2
、天子带头破坏周礼

周礼乱套了,周天子不讲礼,诸侯的大臣讲礼。但周襄王的这一行为也可以理解,一方面,毕竟管仲辅佐齐桓公快速建立了齐国的霸业,这样的人才,周襄王想要拉拢;另一方面,齐国称霸,而管仲在齐国的影响力,或者说对齐桓公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想通过拉拢管仲,获得齐国的支持。但管仲选择做诸侯的臣子,而不是直接做天子的臣子,也可以看出周朝的没落,中央政权就是个摆设了。

3、有过不罚

叔带于周?这个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和交易呢?曾经叛乱过的人,居然可以回国,还不惩罚?这事处理的很差劲,其他人都会效仿的。

叔带从都城赶走了周襄王,自立为王

十三年,郑伐滑,王使游孙、伯服请滑,郑人囚之。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囚伯服。王怒,将以翟伐郑。富辰谏曰:“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穨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弃之!”王不听。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弃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十六年,王绌翟后,翟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吾数谏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

——《史记·周本纪》

4、乱作和事佬

和事佬不好当,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要么德行高,别人服你;要么实力强,别人不愿意得罪你。否则很容易被两边人一起殴打的。劝架也是有讲究的,最忌讳的就是自己掺和进去,不但没劝好,反倒把事情越搞越大。

5、乱结盟

曾经,叔带与戎、翟勾结,阴谋攻打周襄王,现在周襄王又想跟翟国联合攻打郑。虽然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与狼共舞,考虑过风险吗?

6、乱赏赐

虽然感激,但也不用立翟王的女儿为王后,既然已经立了,又废除,把国家大事当儿戏的,完全没有战略规划,决策全部看心情,任性的不要不要的,真是能把所有人都得罪光啊,各种花式作死。

晋文公救周襄王获赏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郑,郑居王于氾。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珪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史记·周本纪》

7、内外树敌,自取其辱

周襄王内有惠后、王子叔带等,外竖强敌郑国、翟国等敌对势力,内外夹击,无奈出逃到郑国。

逃亡都没有规划的,跟郑国交恶,发生那么多事,去了能有好待遇啊,基本上被郑国流放,史书都在美化这段历史,没有讲的太明白,但看看氾邑(今河南襄城县,平顶山周边,山区,少水)的地理位置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但偏偏就往郑国跑,可能就是因为离得近吧。

好在有晋文公救驾,周襄王流亡一年多之后重新回到周国,这次学乖了,赏赐很丰厚,让晋文公担任诸侯的首领,并把河内的地盘赐给晋国。但晋文公也不是善主,明显的把周襄王当桥过,周襄王的正名、站台还不能够让他满足,还要在公开场合让周襄王臣服。也算是周襄王自取其辱,引狼入室吧。

点评

周襄王真是命好,这么作死都没亡国,最后还是自然死亡。没那么好命的人,还是别作了,以史为鉴,规避这些不好的行为吧。

东周天子们作死可以说是前赴后继,周襄王更是朵奇葩,友友们说是不是?是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