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徐寿——“穿越”到清朝的万能发明家!

这个清朝人竟发过《Nature》,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个科技学校,连你背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都是他翻译命名的。这个人奠定近代中国的科学基础,比起那些“穿越”到清朝的恋爱的人们,这位大爷才是真厉害!

此人姓徐名寿,号雪村,18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

这孩子自小聪颖,不仅喜欢工艺制作,还诸子百家啥都看,常常发表一些独到见解,四邻五舍见了就夸。

没想到的是,这个所有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科考却失利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不过,如果像范进他们用一辈子去科考,那他也就不是晚清科技第一人了。

徐寿曾说:“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翻译过来就是:八股文有个鬼用,老子不学了。在这之后,他便毅然放弃了“应试教育”和科举当官的打算,开始通往“经世致用”之路——科学。

徐寿涉猎的科技范围极广,律吕(音乐)、几何、重学(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就没有一样是他不喜欢的。为了求实,他曾自制过指南针、炮用象限仪、甚至是结构极其复杂的自鸣钟。此外,他还研究制造出好几种古代乐器。

这样一个精巧的钟放家里,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呐。

真正带他走上人生巅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对乐器的研究,心灵手巧的他会做好多种古代乐器。

有一次,他在县城帮人修理七弦琴,作为一个博览群书之人,他手法美妙,谈吐优雅。

人群中一双眼睛扫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代举人华翼纶,他正在给儿子华蘅芳找玩伴,就是陪读陪玩陪上厕所咯。

徐寿就跟着去了,他比华蘅芳大15岁,没想到的是,二人一见面就觉相见恨晚,在茫茫大清朝终于有一个可以谈论科学技术的人了。

二人立组CP携手走天涯,寻找科学宝藏和同道中人。

别人都忙着种地读书,徐寿却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知道在一个男耕女织的社会,大家眼里的徐寿就是:这人有病,得治!鸦片战争失败,闭关锁国几百年的大清,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极度赏识这小子,第一时间想到了徐,并高空喊话:放着,让徐寿来。

当时外国轮船十分嚣张跋扈,大家一致决定,先造蒸汽机。说起来容易,一无图纸,二无材料,简直是异想天开。没想到,徐寿就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然后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天,回来就开始造了,没有零件就一锉子一锉子自己做,3个月后,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居然被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造出来了。

验证光的折射和分色要用到三棱镜,没有,他就拿一个水晶图章磨出来。

看到蒸汽机的图片要验证原理,没有,他就跑到洋人的轮船上看去。

蒸汽机造好了,大家说,那咱们还得有蒸汽轮船啊,外有洋人的坚船利炮,内有太平军,曾国藩立马拍板:造!1864年,军械所从安庆搬到南京,在徐寿、华蘅芳这对CP的组织下,历时两年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诞生了。

作为中国军工业的新生儿,徐寿建议成立翻译馆,他这一翻译就是17年,共翻译作品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把西方近代化学引入中国,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

其中最重要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从罗马音到汉字,徐寿花费了大量心血去翻译,还造出了很多新字,一直沿用至今。后成立了格致书院,几乎同时,徐寿和傅兰雅也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

同治帝因徐寿的功勋卓著特钦赐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巧匠

徐寿和傅兰雅还去成立了个学校。

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成立。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专业相继开设。

他通过自己的捐赠1000银元并发动各界共筹款7700银元,让这所学校得以继续发展流传至今,成为了如今的上海市格致中学。

2010年,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有51%进入清华北大等中国Top10大学。

除了在这本本土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外,徐寿当时竟还向外国科技期刊投稿。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就刊登有徐寿的一篇论文——《考证律吕说》,也是我国第一篇在《Nature》上的文章。

1884年,徐寿在他亲手创建的学校病逝了。但是他一手培养了自己的儿子徐建寅替他完成未竟使命,这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