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三国时期突然有外族入侵,三个国家会不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双鱼儿30


你想多了。

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部威胁是在北方。所以是魏国独自扛着外族入侵。南方俩国家乐于看热闹。

当时魏国有两位抵抗鲜卑、乌丸的名将,分别是田豫、牵招(曹彰也曾经平定过代郡乌丸的叛乱)。巧合的是,两人都跟刘备的关系很好。所以他们就大半辈子被安排在了北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

而且,诸葛亮还跟鲜卑首领轲比能结盟,大家相约一块打魏国。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轲比能就发动了进攻以响应诸葛亮。


国史拾遗


如果当时有外敌入侵,他们肯定会号召一致对外,但谁都不会真正的出力,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借外地之手来限制自己的对手。这个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在这里,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猜测:外敌入侵,三国联手,他们各自会有什么表现。



我认为首先叫的最凶的当属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诸侯都要听他的号令。他会先对刘备和孙权进行一番有名无实的褒奖和人命,然后站在民族大义的制高点,逼孙刘去迎战。

这一招,蒋公没有学会。曹操和蒋公一样,手里拿着金牌令箭。以曹操的英武,采取这个做法的可能性极大。



在袁术称帝后,孙权曾一度向曹操上“劝进表”,怂恿曹操称帝。

曹操说了句: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

刘备攻吴的时候,见刘备来势汹汹,孙权吓的要死,又向曹丕称臣。战胜刘备后,他又撕毁合约。

以孙权的作风,应该会捧曹操为三军总司令,对外号称听曹操指挥,但不会派出一兵一卒,甚至可能找机会捞一点油水。

至于刘备,个人觉得他应该会喊打喊杀喊的最凶。毕竟有忠义之名在身,他有把这个名声当作立身之本,如果有机会表现,断没有错过的道理。

但以刘备之虚伪,真正抵御外敌几乎不可能。他随时都在思考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这点从近现代史就可以看出,帝王手段,无需多言。


雷场猫子


如果三国时期突然有外族入侵,三个国家会不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对问题回答毫无疑问的是:不会!

为什么能说的这么肯定?分析一下原因就清楚了。

魏,蜀,吴三国鼎立,各国最大的利益愿望,就是希望各自国家能吞并其它两国,完成统一。当时曹魏的力量稍占优势,蜀,吴势力弱小,所以面对强魏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时,蜀吴在任何一方都难以单独抵挡形式下。才形成蜀吴联合抗魏火烧赤壁之战的局面。赤壁之战削弱了曹魏,三国势力达到均衡。



这时如果突然有外族入侵,入侵外族必定不会四面出击,对三国同时用兵,只能选择入侵一国,而这种局面,正符合其它两国能用借刀杀人的手段来谋取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局势。因此对未受侵略的两国来说,机会千载难逢,正好可袖手做壁上观,静待局势变化。等交战两国两虎相争,大伤元气时再出手收拾残局,唾手可得渔翁之利,两国何乐而不为。



而如果三国联手一致对外,虽然可以驱除外虏,但是只能对被入侵一国有利。其它两国的高人绝不会去做对有损本国利益,最终却是费力不讨好的蠢事。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如果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国是绝对不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的。

码字不易,欢迎对政史问答有兴趣的友友们,关注参与讨论。



文中图片来自搜图


熠熠古客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1.真实情况:三国时期其实也是不断有外族骚扰入侵的。只不过周边各国被自汉武帝以后的两汉王朝不断打压 ,到三国时期基本上没有能力和中原汉族相抗衡了。因而所谓入侵只能归咎于叛乱的级别了,根本就无法对三国的任何一个国家造成根本上的威胁。先看一下当时各国疆域地图:

经过两汉持续不断的打压,原本疆土最为广大的匈奴到三国时期已经势衰。随着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内迁,匈奴作为中原汉人王朝主要敌人的阶段已经成为历史。随着匈奴的衰落,东胡人逐渐在汉民族的北方兴起,建立了鲜卑,乌桓。

三国时期汉民族在北方的主要对手也就是匈奴,鲜卑 ,乌桓。

匈奴:三国时期的匈奴被分为几个部分 ,其地盘大都在魏国控制之下,自曹操开始就对匈奴采取恩威并重,分而治之的方略,因而三国时期匈奴并未掀起什么风浪。

乌桓:也叫乌丸,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白狼山一役,张辽阵斩乌桓首领塌頓,乌桓归降。建安二十三年,乌桓又叛,曹彰仅用一千步兵数百骑兵就大败乌桓上万铁骑,从此再无实力反叛曹魏。

鲜卑:期间虽然占据了横跨漠北的庞大疆域 ,但是他们的政权统治力非常薄弱 ,没有太长时间就分裂成四部,各部之间相互攻杀,战乱不断,直至轲比能兴起才引起曹魏的重视。青龙三年,曹魏派刺客韩龙刺杀轲比能,至此鲜卑再度分裂,就再也无法对曹魏政权形成威胁了。

曹魏的整体实力虽不如强汉,不过结合分化安抚,平衡打压的方针,足以防御北方的威胁。相比较而言 ,西蜀的南蛮,东吴的山越给另外两国带来的威胁就更小了。

因而 , 实际情况是当时周边各国并没有动摇三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因而并无联手的必要。从而得出这个问题只能基于假设。

2.假设情况:如果有实力远超三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族入侵,以当时那种强汉影响还有延续 ,谋士英雄倍出的社会背景推断。三个国家是有可能联手对外的,理由如下:

(1)大汉王朝的影响虽然逐渐淡薄 ,但三国时期的诸侯莫不是兴起于汉朝,从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看,他们在面对一些强大力量时是有可能联手的;



(2)三国时期精于谋略之士众多,如果有实力强于任何一国的外族入侵 ,以三国谋士对天下大势的分析能力,不难得出联手抗敌的结论;



(3)虽然三国之间争斗频繁,但是在相互对抗的同时,每个国家都有相当一部分兵力用做守卫疆界,即使有时面临暂时困境也未见召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对外族的态度。



总之,三国时代是智者众多,英雄辈出的年代。英雄既是对手,又彼此相惜。若真有强大外族入侵,我认为是有可能一致对外,同仇敌忾的。


飘落的感觉2008


不会。也不可能。

三国虽然是乱世,但魏蜀吴三国的军事实力都是可以碾压周边外族的。

魏国方面,虽然东汉末年有匈奴洗劫长安的经历,但后面也被曹操揍得很惨。甚至当时北方最厉害的乌桓,也是被曹操吊打过。所以,在北方,曹魏对各外族有着绝对的军事优势。

蜀汉方面,蜀汉周边主要是西羌和南蛮。西羌一方面面对曹魏的压力,另一方面蜀汉的马家也拥有非常大的威望,羌人甚至可以说就是蜀汉的盟友,不会对蜀汉造成什么危险。至于南蛮,实力就相对弱小很多了。加上蜀汉的恩威并施,基本上不敢造次。

东吴面对的山越各族,相比北方各族是非常非常弱小的。事实上,山越各族不仅不会给东吴带来威胁,甚至还是东吴壮丁的来源之一。

所以,三国时代,是没有哪个外族有实力能够挑战中原王朝的。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三国联合了。

至于说如果三国实力弱小,而真的有外族入侵话,三国也不可能联合。

原因一是古代还没有现代这种强烈的民族思想。二是三国是家天下,家是第一,没有哪一家愿意为大义妥协的。三是历史经验,看后面的东晋16国和五代10国,外族入侵那么厉害,也没有见哪些小朝廷联合对外的。


苏绽


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有可能,没必要。

为什么说有可能?因为彼时这三个国家虽然互相敌对,但至少都是有一定认同性的,那就是大家都是一个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许我惦记着把你给灭了,但是我的目的是夺取包括你的整个领土在内的整个天下,这块肉我动可以,但是别人家来动,绝对不行!所以我说,如果有外族入侵的话,三国是有可能联合的。毕竟“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混账话,任何一个汉家儿女都说不出口。



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当其冲被入侵的那个国家已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领土沦丧殆尽,整个国家都有被灭国的危险的时候,才会有可能请求别国来帮忙。因为如果不是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候,请别国来帮忙打外族就是开门揖盗。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我想三国领导层都应该懂。

那么这个条件满足不满足呢?很多人可能会拿五胡乱华来说事,认为此时如果胡人大举南侵,汉人很难抵挡。但是五胡乱华是在天下已经大乱百余年,八王之乱又把晋朝给折腾得奄奄一息的时候爆发的,此时汉人的军力已经相当衰微,因此才愚蠢的请刘渊来搅局的。



但是三国时期,各国还没被折腾得那么惨,军力收拾外族还是相当富裕的。实际上,著名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不正是汉族政权收拾外族入侵的典范吗?魏国早就有曹操平定南匈奴的故事,甚至还上演了一出文姬归汉的好戏;孙权派卫温攻取夷洲(台湾),都是三国对待外族的态度。



因此,这三个国家不收拾周围的小国异族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如果碰到五胡乱华那样的重大事件,也许他们会联合,但在那个时代,还是不大可能的。


青言论史


开玩笑,当然不会。如果三国时期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国必然会想办法利用外族来干掉自己的对手,怎么可能帮别国去抵抗外族,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鲜卑轲比能在乌桓蹋顿死后,通过几十年奋战,统一了鲜卑各部,成为曹魏北方巨大的威胁,这个时候蜀汉可没有帮曹魏一起共抗外侮,而是与轲比能联手。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招诱轲比能至石城,一起攻魏。

氐、羌是魏国西边的少民,与魏国多有冲突,蜀汉照样没打算帮魏国抵御氐、羌,反而拉拢氐、羌,给魏国制造麻烦。魏国亦然,拉拢氐、羌进攻蜀国,少民是各国的资源,怎么可能为了别国消灭少民。

山越是越族的孑遗,在东吴腹地兴风作浪,一部东吴史同时也是半部山越征服史,曹魏也没想帮东吴抵抗山越,反而对山越封官许愿,让他们进攻东吴的背后,可没有什么爱国主义精神。

南中的爨氏等西南夷民族以及南中大姓,被魏国招诱反蜀,当时吴蜀反目,孙权也没打算帮蜀汉镇压西南夷,反而给西南君长封官许愿,让他们反抗蜀汉,自己好从中渔利。

可见三国时代如果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国是绝壁不会联手御敌的。但为什么三国没被外族干掉呢,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军力还比较强,即使分为三国,依然可以轻松击败周边的异民族,但五胡乱华以后则异族经济、军事、文化实力均大增,汉族的军力想要对异族继续维持碾压则不可能了,宋以后就更是处于军力孱弱的一方了。


文史宴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说自己独到见解!

首先,汉末虽然是军阀割据,但是外族哪一个不是被其中任意一个国家收拾得服服帖帖呢?从秦朝就骚扰中原的匈奴全是最强大的了,可是被汉武帝驱逐于燕然山外,分为东西匈奴,已经无力再来入侵中原!而西蜀刘备这边七擒孟获,北魏也是直接将西凉三十六郡尽收麾下,这样的实力中华民族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王朝在末期能做到的,哪怕是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唐帝国,后期还不是被异族入侵,被欺负,最窝囊的就是晋朝五胡乱华,这简直是耻辱!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可能,三国时代有外族入侵中原,三个国家肯定是会联合到一起的,因为那个时候其实都还认为自己是大汉的人,可是大汉龙脉不在,气息将尽!蜀汉就不用说了一定会去抵御外侮,其次北魏肯定也会去的,为了不失人心,另外东吴不联合另外两个国家肯定不干,这个时候国内的矛盾就上升到了民族矛盾!给大家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吧!抗日战争,国共还在内战,可是最后不也是联合起来抗日么!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同一个种族,怎能由你在我们的地盘上胡闹,那个时候的人种族感很强的,汉家都称自己才是正统,其他的都是南蛮北夷,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任由外族入侵而不管!


第三,只有这么一块蛋糕,而又加一个外面的人来分,谁又能容忍呢?其实很多人都有一种本地人的心态,很多人都排外,在城市和国家间也一样,所以肯定会联合的,等到驱逐外族后再来解决自己内部矛盾!


摄影安澜


用不着,三国时随便抓一个国家出来都可以狠虐外族!三国时期之所以成为历史的经典,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强大!虽然三国时期从总人口,总经济量跟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相比,但是,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看,三国时期的这三大强国并不比其他时代的强国弱!三国累计跨度将近百年,这百年时间里,各国都铆足劲头在发展军工军事!武器工业十分发达,而连年征战,战备水平也十分高!

我们可以这么参考一下,以魏军为例,曹操征乌桓,一战灭之。鲜卑族作乱,曹操派曹彰出击,一战灭之。

以吴军为例,巅峰吴国战船两千多艘,辽东公孙康耍孙权,孙权怒,欲发兵灭之,可见当时吴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多强。孙权派兵沿台湾海峡南下,攻占菲律宾,马来西亚,到越南,把整个南海变成内海。

蜀军虽然没有怎么与外族武装作战的案例,可是,蜀军战力强于魏军吴军是两国公认的。

这些事实说明,有竞争才有前进!三国时期互相竞争,励精图治,才使得军事力量有这么强大!反之,晋朝统一三国以后,糜烂的一逼,最终才为五胡乱华!


优己


假如三国时期突然外族入侵,三个国家会不会一致对外?


首先:各朝以弱亡而独汉强亡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共识“都想着统一”,那时汉人的归属感是相当强烈的,这也就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民族归属感,割据的出现在于政治措施有误,而并非文化的错误性和落后性,就是因为这一民族归属感,才会出现有在外族入侵时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千年之后的抗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里小编要说几句闲话希望读者不要见意。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信仰的人很多,欧美基督教,阿拉伯地区,等其他地区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在亚洲地区,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于有些国人都认为自己没信仰,“错”,中国人的信仰比任何一个宗教都要强大,那就是一个字“家”,请大伙记住,以后在有人说就这样回他,保证他半句都不敢回你。

第二看曹操如何驱逐外夷

东汉时期,名将陈汤喊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公元91年,北匈奴被东汉所灭,南匈奴从此依附于汉朝。公元216年,南匈奴最后一个单于呼厨泉去邺城拜见曹操。人妻曹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从此灰飞烟灭,从地图上抹去,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被清除干净。 至于其他游牧民族,如乌桓、鲜卑、羌人和南蛮等,虽颇有战斗力,有的在后期对东汉王朝构成巨大威胁,但还没有强大到推翻东汉王朝的地步。 三国时期虽然混乱,但名将众多,且对外族持一致对外的态度。 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先后进攻曹操有数次投降于他,始终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公元216年,曹操晋封魏王,声名传到北方,地区,匈奴人十分仰慕。呼厨泉到邺城向曹操拜贺,这一来就走不了了,曹操将其留在邺城,实际上,呼厨泉等于是被软禁了。


第三看孙权如何驱逐外夷

孙权从公元200年开始向山越用兵,历时三十八年,平定山越人的叛乱。 三国时期建立的政权相对稳定,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曹魏方面,曹操先后灭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地区;蜀汉方面,刘备颇有威名,蜀中地区物产丰饶,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致力于休养生息的政策;孙吴方面,孙策、孙权等经营江东地区,打击世家大族,剿抚山越。正是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富庶,才使得三国虽然割据纷争不断,但依然能够有能力组织对外族的征战。


第四看蜀国如何驱逐外夷

知道三国的都会有映像,诸葛亮七擒孟获,没错这就是征南蛮。

请各位读者不要误解驱逐一词,这里的驱逐并非赶出去,而是征服,教化的意思。
最后请记住我们中国是有信仰的,那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