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男乎为妓

因为社会环境封杀,另一必须点破的畸形是——同性恋情况的严重。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乡土得要命,以中国文化和乡土自豪的,实在不可不知。

照《阅微草堂笔记》的说法,中国同性恋历史之久,可以上溯黄帝时代。

中国自古就流传“美男破产,美女破居”的谚语:《晏子春秋》记齐景公与羽人的事;《韩非子》《说苑》记卫灵公与弥子瑕的事;《战国策》《说苑》记安陵与龙阳的事;乃至《史记》《汉书》记高帝与籍孺,惠帝与闳孺,文帝与邓通、赵谈、北宫伯子,景帝与周仁,昭帝与金赏,武帝与韩嫣、韩说、李延年,宣帝与张彭祖,元帝与弘慕、石显,成帝与张放、淳于长,哀帝与董贤等的事,都是习见的例子。

两晋南北朝时代,竟有许散愁向统治者自白,表示:“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不搞后庭花➀,竟成为一个人足以自豪的美德!可反证当时男色的普遍!

同性恋不但有普遍性,甚至普遍到别有地区性,褚人获《坚瓠集》里,就记有“闽广两粤尤甚”的“南风”,清朝的福建省、广东省以及首都北京,在这种风气上都前卫得十足。北京的特色是戏子做相公。相公者,像姑也,像姑娘而实非姑娘,当时地位还不如妓女,倡优排名,只能跟进,伶人见妓女,得行礼请安。清朝法律中明定优伶子孙以至受逼被奸的男子,不许参加联考。一律成为被联考拒绝的小子,可见多邪门儿,这种优不如倡,直到梅兰芳出现,才算人心大变。梅兰芳的出现,使举国若狂,使中国人的奇异爱情尺码完全情不自禁。这种流风,只要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反串,看到中国人喜欢男不男女不女的“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就可恍然大悟了!

《中国时报》1979年11月10日

本文节选自《大中华/小爱情·君子爱人以色》李敖著

➀编者按:“后庭花”指肛门。明冯梦龙《古今谭概·癖嗜·好外》:“ 俞大夫 华麓有好外癖,尝拟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后庭诞育,可废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