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美国能够拦截多少枚进入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

杨楣


美国为何有声音要求军队放弃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空军要求武器公司为军队研制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用以替代现役的“民兵”系列导弹,然而美国专家却借助更换武器的关键时刻,纷纷要求放弃对“民兵”系列洲际导弹的更新计划,并要求军方彻底放弃陆基核武器及其发射平台,用以节约有限的国会预算。声称美军依靠B-2和俄亥俄级战略潜艇依旧可以承担核打击任务,所以洲际弹道导弹已是多余。然而洲际弹道导弹真的多余吗?

2016年全球军费高达1.68万亿美元,而美国占了其中的6110亿美元,是中俄两国军费的2倍多。但美军军费已较9•11以来以降低不少,美军军费最高时曾创下11180亿美元,但美军通过减小战争规模、缩减军队规模等手段,进行了军费调整。据数据显示自9•11之后海军削减了14%的规模、空军在人员编制方面也削减了12%,战斗机数量方面削减了26%。然而国会在资金方面依旧捉襟见肘,所以这一次打压军费的心思放到了洲际导弹导弹上面。

美军现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民兵”Ⅲ,也是美军战略打击力量的中枢。该导弹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在当时采用先进的固体燃料技术所以在发射时大幅削减了准备时间,加上自身拥有超远的射程和可靠的性能,另美军欣喜若狂,并决定大量装备。之后“民兵”系列从“民兵”Ⅰ型一直发展到了今天的“民兵”Ⅲ型,虽然同出一门,但丝毫不减其锋芒。最大14800km的射程和相当于60枚广岛原子弹的弹头威力以及弹头分导技术令这款导弹依旧具有极大的杀伤性能。


浩汉防务论坛


以现在的技术,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美国一枚也拦截不了。为什么呢?

█“难以置信的成就”。这个成就开始于2017年5月30日,虽称“关键里程碑”,但它自己也说,完全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第一次拦截洲际导弹实验,拦了一次就“成就”如此,没人会相信,但却吹得凶,原因正在于川普上台执政乏善可陈,不弄一点新鲜玩意,支持率还会严重滑坡,这次给有钱人送上保健药,定心丸,唬弄唬弄鬼,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大善政吧。说拦截,只好唬弄鬼,或说连鬼都不会信。

█如果成了那就不得了。全球战略平衡被打破,我可以打你,你不会打着我,应该讲想法不错,也不无实现可能,只是不是现在。现在的水平,只能说正在努力之中。至少,对目标捕获技术实现了突破,拦下20马赫的导弹,传统捕获方式碍难实现,这次的成功说明可以定位捕获目标了呢,致于动能杀伤式拦截成不成,另当别论,“子弹打子弹”,没那么容易。成功只能说明电脑控制之下,有了一种努力的可能性。

█“萨德”果如何?中国历史故事,自相矛盾,拿起矛来说无坚不摧,举起盾来又讲坚固无比,吹一吹好销售,正是卖瓜之王婆,你的不好谁买呀,对不?现在的统计,“爱国者”3,拦截成功率30%都不到;“萨德”也不足40%。此番测试,不过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一次升级,这是从未有过的事,美国想试一试。到今天,美国共有36个陆基反导系统,就这一点点,够做么子使的,再说,弄了也是白弄,无非起一个心理安慰作用。论起来,它不比俄罗斯的S-400更有效,在反导能力方面,俄才是世界第一。


魂舞大漠



“能够拦截多少枚进入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是同一时段对密集型的多弹齐射攻击进行拦截?那么攻击者同一时段又能发射多少枚呢?洲际弹道导弹有很多型号,性能又各不相同,拦截哪个国家发射的导弹呢?……这个提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问题”,确实不好解答。我来谈谈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可靠性,供读者朋友参考。

目前美国自称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吹嘘可以拦截所有种类的弹道导弹。美国的反导系统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呢?



美国当年设想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摧毁于到达美国本土之前,从而“使核武器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



后来,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瓦解和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继续与美国在军事上进行抗衡,1993年5月克林顿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使一个地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综合性武器系统,而后者则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体系。


2000年9月,时任美国克林顿都不得不承认,由于对“技术和实用效能”缺乏“足够的信心”,克林顿政府决定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的攻击。它由地基拦截导弹、地基雷达、天基传感器、改进型预近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和通信系统等组成。“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是用于一个地区免遭弹道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



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宣称爱国者PAC-2 型导弹命中率为60%,此后美国不遗余力地提NMD是用来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从这一点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翻版或继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战”计划所依赖的是空中防御系统,而NMD是以陆空结合、陆地防御系统为主。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拦截导弹、地基雷达、天基传感器、改进型早期预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按照设想,美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从敌方导弹一发射,就对它进行侦察、跟踪、定位、锁定,在它进入美国领空前将其摧毁。这项计划尚处于论证阶段,到底搞成什么样子,至今谁也说不清楚。据说,如果把外来的导弹比作雨点,这一系统就像一把伞,把美国罩得严严实实,不受一点损害。对此,连美国政府高层也有人直接提出质疑,一位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就曾当场撑起一把只有伞架的漏雨伞,以此形容NMD的防御能力。



美国知名智库军控协会前期公开的一份独立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政府热衷构建的导弹防御体系在技术上仍存在严重漏洞,依据不可靠的试验结论制定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可能带来灾难性影响。


拦截技术其实没过关 军控协会旗下的《今日军控》杂志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西奥多·波斯托尔和康奈尔大学乔治·列维斯两位学者联合撰写的分析文章。他们选取“标准-3”海基拦截导弹在2002至2009年间的10次“成功”试射数据作为样本,经仔细研究得出结论称:当局竭力推动构建的导弹防御系统,其实不具备官方宣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就目前的导弹防御技术而言,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美国现在能够针对哪怕是有限的导弹攻击展开防御。”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两位科学家指出,数据分析显示,无论是针对洲际弹道导弹的“陆基高空拦截系统”,还是针对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标准-3”型拦截导弹,在技术上都不成熟。比如,美军用以预警和探测来袭导弹的X波段雷达和“宙斯盾”系统,在远距离跟踪目标时,根本无法分辨真弹头与金属丝的区别,犹如“近视眼”。



五角大楼公布的“标准-3”试射数据则显示,10次试射中至少有8到9次,“标准-3”并未实际击中来袭弹头,只击中了导弹的推进火箭。其中4次,来袭导弹甚至连弹头都没装。两位学者指出,“标准-3”的作战原理是在高空以4到5公里/秒的速度撞毁目标,这需要其红外传感器在上百公里外就开始工作。但在这个距离上,所有目标在传感器上都是一样的光点,如何区别弹头和其他诸如推进火箭的物体,成了难以克服的挑战。而在实战当中,如果“标准-3”仅仅击中了推进火箭,来袭导弹的弹头可能还会沿着既定轨道飞行,特别是在其携带核弹头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爆炸的可能。


高成功率疑似靠“作弊” 美国国内对导弹防御系统效能的质疑早已有之。尽管美军高级官员一再强调该系统的技术日臻成熟,并进行了号称历史上“实战程度”最高的导弹拦截试验,但这样的说辞无法服众。

根据官方统计,自从2002年以来,美军已经针对各种拦截系统进行了46次试验,其中36次“成功”。但批评人士表示,军方可能实施了多种“作弊”措施,才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功率。一些分析指出,美军在来袭导弹中加装了全球定位系统,使拦截导弹很容易就跟踪到目标。同时,美军在进行试验时,已经事先掌握了来袭导弹的类型、发射时间、飞行弹道和目标点位等重要信息;导弹的飞行速度被调慢,发射的各种信号也被特殊装置放大,便于跟踪和拦截。更何况在试验中,通常只有一枚导弹来袭,而没有多枚导弹齐射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使得已进行的拦截试验缺乏实战价值。

此外,在多次试验中,由于来袭导弹并没有释放用来欺骗预警系统的诱饵弹,许多人据此认为官方报道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任何能向美国发射远程导弹的国家,都有能力释放诱饵弹,而这很可能导致防御系统彻底失败。”美国科学家联盟的物理学家大卫·莱特如是说。美国国防信息中心的导弹防御问题专家维多利亚·萨姆森也有同感,在她看来,即使试验目前是成功的,可在缺乏诱饵弹的情况下,也无法证明美国已经拥有了可靠的反导盾牌。

执意部署反会引火烧身 波斯托尔和列维斯进一步指出,如果政府无视反导系统的各种漏洞,执意进行部署,将带来“外交上的灾难”。两人认为,伊朗和朝鲜拥有的弹道导弹已经具备了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因此,部署这种系统“不但无法遏止弹道导弹扩散,甚至可能刺激这种扩散行为”。同时,因为它无法在实战中真正发挥效用,美国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将不再具有可信性。

这篇报告出炉后,美国军方相当紧张。导弹防御局局长帕特里克·奥赖利中将撰写了书面声明,对两位学者的观点进行驳斥,称他们的分析“具有误导作用,”并坚称试射达到了预期效果,“击中了距离预计命中点的数英寸处”,这足以达到摧毁来袭导弹的目的。不过,《纽约时报》分析称,这种回应实际上变相承认了“标准-3”拦截导弹并没有直接击中来袭模拟导弹的弹头。而此前国防部一直宣称“标准-3”的拦截就好像“子弹打子弹”般准确。

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众议员、众院国家安全分委员会主席约翰·蒂尔尼也发表声明称,“美国人民需要知道这套系统的真实能力,并有权让他们的税款得到有效的使用。”


鉴史明镜


关于“美国能够拦截多少枚进入本土的洲际导弹”这个问题,小兵不能给出你想要的具体数字。小兵只能告诉你美国现在拥有哪些反洲际弹道导弹的手段,以及运用这些手段成功拦截远程弹道导弹的几率大概是多少。

图为反导过程示意图

一般而言,对洲际导弹导弹的拦截,根据导弹发射后距离目标的距离,分为初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端拦截。其中,初段拦截是指在洲际导弹发射升空的初始阶段,采用机载激光武器或者精确制导导弹对其进行摧毁;中段拦截指的是在导弹飞行上升至最高点这段距离的拦截,主要依靠海基和路基导弹进行拦截;至于末端拦截,指的是在洲际导弹作最后突防,瞄准目标飞去这段时间的拦截,主要拦截方式是近程反导系统。

图为美军F-22战机,在反导中担任初段摧毁任务

目前,美国同时具备三个阶段的拦截手段。在美国反导战略规划中,初段拦截主要依靠F-22,F-35,F-15等主力战机奔袭至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地,运用精确制导导弹对正在发射或者处于初始升空阶段的导弹进行击毁;中断拦截主要依靠两个方向:一是海上宙斯盾舰,通过宙斯盾雷达+防空导弹系统将飞过海面的导弹击落,比如标准-3型反导导弹。二是依靠路基中段导弹系统,如大名鼎鼎的萨德,发射导弹将其拦截;至于末端反导则主要依靠爱国者系列导弹,通过陆上机动部署,对进入本土或者接近本土的洲际导弹作最后拦截。



图为美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示意图
(上)和大名鼎鼎的“萨德”陆基中段反导系统

那美国目前的反导成功率如何呢?目前,美国末端反导最成熟,大批爱国者系列导弹已经部署,不仅美国本土,还部署到世界各地,其中就有我国台湾地区;初段反导最得心应手,依靠美国遍布世界的空军基地以及游弋在各大洋上的航母战斗群,美国的F-22,F-35,F-15等战机可以在预警雷达的引导下快速出击,奔袭至导弹发射地将导弹击毁;美国对中段反导最上心,但难度最大。虽然美国现在拥有大批宙斯盾舰,以及测试多套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但就测试结果看,成功率不高。比如著名的标准-3型导弹,其20多次实验中,成功率不足50%。


图为美国伯克级宙斯盾舰发射反导导弹

那美国反导体系的漏洞有哪些呢?

一,是预警卫星容易被击毁。美国反导体系非常依赖远程预警雷达的帮助,一旦预警雷达被击毁,那对导弹的跟踪和定位就失去了保障。目前,至少中俄都拥有反卫星手段,可以在必要时刻将处于近地轨道的预警卫星击落;

图为美国天基预警雷达

二,面对饱和攻击把握较低。洲际导弹一般不会只有一个弹头,更可能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弹头。如俄罗斯的白杨-M洲际导弹可以携带10个分导弹头,最远射程可达10000公里;中国的DF-41据说最多可携带12枚核弹头,射程超过11000公里,可采用机动发射,也可以通过铁路发射,部署灵活,存活率高。如果这些洲际弹道导弹在末端突防时释放多枚弹头,并采用机动变轨,超高速突防(5马赫以上)方式分别攻击多个目标,那拦截难度太高了,很难有效拦截。

图为中国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兵者诡道也


范登堡空军基地只有两个导弹发射井,用来为整个美国大陆提供所有的导弹防御系统,两个哈。

如果装载的是陆基拦截导弹“GBI-Plus”,并像往常一样同时正常开火,那么他们能够拦截向洛杉矶或旧金山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然后,重新装填这些拦截导弹需要半个小时。

这是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导弹“GMD-E”,以及有可能拦截下导弹的发射井,目标定位所需距离为方圆2000公里(1240英里)以内:

陆基中段防御(GMD)系统本来是用于拦截飞行速度为5–8马赫的中程弹道导弹(IRBM)的,但是如果添加了第一级助推器,GMD可以在大气层外拦截速度在24马赫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这种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导弹被称为“GBI-plus”。

2017年,共有44个GMD导弹订单,有8枚已经交付。据悉,其中有一半是GBI-Plus拦截导弹 (即四枚导弹)。

不幸的是,在这44个GMD订单中,总共只有8枚是GBI-Plus拦截导弹。其余36枚都是标准GMD导弹,只适用于拦截中程弹道导弹。

这8枚GBI-Plus拦截导弹中,有4枚用于部署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以便拦截向美国48个州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阿拉斯加州共有9个拦截导弹的发射井。另外4枚会运往范登堡空军基地,这4枚拦截导弹将共用两个发射井。

而在中西部地区(芝加哥等)或是东海岸地区(波士顿、纽约等),则没有设立发射井,这意味着这些地区没有任何保护,因为如果没有发射井,你什么导弹也发射不了。

拦截导弹一旦离开了大气层,防护罩就会分开,露出EKV(外大气层截杀载具)有效载荷。有些发射试验失败,就是由于防护罩剥离出现了故障。发射失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截杀载具未能与助推火箭分离。迄今为止,在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测试中,成功率已经达到了58%。

截杀载具或拦截器不使用任何炸药。而是有一组围绕在光学跟踪器四周的推进器。它会追踪正在逼近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热量,并在确定目标后全力撞向导弹。

但是,当洲际弹道导弹的再入飞行器将火箭上端分离开时,会释放出很多镀银聚酯薄膜气球和红外照明弹来迷惑拦截器。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测试试验都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我看来,美国政府对民众刻意隐瞒了这些现实。

好了,就酱紫。由于部署不利所造成的局限性,使得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


义薄云间


目前拦不住的。

最近的一次美国反导试验是在今年年初进行的标准3反导测试。在位于夏威夷的宙斯盾系统的引导下,标准3导弹对一枚靶弹进行中段拦截。最后试验以失败告终。并没有取得预定效果。

先简单的说说美国的几个反导弹体系吧:

导弹的防御分为三个阶段。

上升段段防御美国现在依靠THAAD系统进行防御,这个系统主要是针对于上升段的导弹进行打击,需要部署在潜在导弹发射国周边进行拦截。

中段防御,美国的中段导弹防御主要是针对于跨海飞行的洲际导弹进行拦截。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前面的那个标准3导弹了,通常由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太平洋上部署和发射。同时美国还有相应的陆基拦截弹。

对于下降段,美国利用爱国者导弹进行拦截。但基本上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目前搞的最多的是中段拦截系统,美国葱1997年到现在搞了将近60次试验,成功六次。

测试搞了很多但成果的确不辉煌。主要原因还得从美苏冷战说起,美国人怕刺激俄国人不敢过度的搞反导系统。因此虽然美国从1955年就开整这个黑科技,但是到现在也整的的确不怎么样。

提到美国的早期反导,就要说“保障计划”了。保障计划是美国陆军 反弹道导弹 (ABM)系统,当初提出保障计划的目的并不是保护美国的城市,而是保护美国空军的民兵ICBM筒仓免受攻击,从而保护美国的核威慑力。保障计划的逻辑是,敌方导弹发射过来了后,我们极力保护自己的核导弹设施不被摧毁,然后这些核导弹设施还可以用于反击。针对于有限的苏联攻击和各种其他有限的发射场景保障计划似乎是有用的。但针对于 苏联的全面攻击很容易让系统不堪重负。又因为要让苏联认为这不是一次战略威胁,因此保障系统的研发、部署和升级都是极其缓慢的以至于苏联解体了20年后这个系统还在大部分情况下只存在纸面上,即便建设出来的设施也是不完整的。


有的时候美军有很多鼓吹自己系统多么多么牛的倾向,但就反导系统的实质而言,美国的反导系统真心的不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强大。


军武数据库


实际情况恐怕是一枚都拦截不住!

要拦截对手的洲际弹道导弹,首先在一升空的时候得能够预警,先捕捉到信息,知道发射位置与时间;然后迅速进一步计算出导弹的发射轨迹。这一步美国通过卫星、雷达、巨型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已经做到了。

但是即便做到了又能怎样?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弹道导弹飞行距离超远因此其弹道角度也就非常高,其下落时的速度非常大,因此属于最难被拦截的一类导弹。而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一般都在一万公里以上,在其下落时的速度可以达到十倍音速甚至更快。因此想要在飞行末端,也就是洲际导弹再入大气层后,用只能达到三四倍音速,慢得多的拦截导弹去拦截快得多的洲际导弹的弹头,可以说是没可能性的。

因此,对于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来说,唯有中段拦截是合适的。因此美国重点发展的也是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但自1999年部署以来进行的18次导弹拦截测试成功率也只有一半,仅拦截成功了9次。当然,实际要能拦截一半也是很了不起的。

但问题恐怕没这么简单。因为现在大国实际发射的洲际导弹都会发射诱饵弹,并且能够同时携带10枚以上的弹头,而且还是可变轨的。如果再进一步考虑这三种因素,结论恐怕是一枚都拦截不住!


建章君


关于美国是否有能力拦截弹道导弹的问题,首先要对美国的反导防御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反导防御系统,尽管俄罗斯的S400风头正盛,但是就防御的完善性而言,俄罗斯还是要弱上一点。

按照美国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的信息,有能够拦截洲际导弹的路基中段拦截系统,也有能够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海基拦截系统,还有能够实现末端拦截的爱国者反导系统,除此之外,美国的萨德系统更是号称全球唯一一款能够在大气层外拦截导弹的反导系统。完善的防御系统,外加上美国的地理位置优势,抛开美洲国家这些美国的后花园,陆基导弹中也仅有洲际导弹能够达到美国,而海基导弹方面,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其他国家的军舰或者潜艇要想驶入美军的大洋内更是难上加难,而空基弹道导弹方面,能够飞达美国本土的飞机型号,也并不多。就连向美国发射弹道导弹都不容易,要想击中目标谈何容易。

就目前全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美国本土的屈指可数,而美国到底能拦截多少,军机图认为10枚能拦截7枚。像弹道导弹这东西,多弹头的你只要漏掉了一枚,那意味着就是数个甚至十几个核弹头散落本土……所以拦截达不到100%,他国的弹道导弹对它就有威慑力。


军机图


美国具体能拦截多少枚洲际导弹这个没人知道,就算是美国军方也不敢打包票,因为拦截概率这个东西只是纸面上的,没有真正打核战谁也不知道拦截效果如何。但是

美国却是最先提出反导这个设想,也是最先付诸于行动的国家,美国在这方面的花费的精力是其他国家远远比不上的!

▲HOE实验拦截弹

1984年,美国进行首次HOE(覆盖层寻的试验弹)实验,这也是美国首次靠常规手段对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实验,原理是使用动能撞击来摧毁高速弹头,而拦截目标则是一枚民兵洲际弹道导弹靶弹;而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美国则进行了第一次反卫星实验,使用F15发射的ASM-135反卫星导弹成功击毁了一颗552km外的的目标卫星,此次实验没有使用扩张型骨架,完全是以纯物理碰撞的方式击毁目标!


▲F15发射反卫星导弹

到了90年代,美国曾设想过“智能卵石概念”,在太空利用动能武器进行天基反导,不过该计划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废弃。接下来美国反导技术发展的核心则是以动能杀伤器为主,比如美国的GBI陆基拦截体系,GBI不同于标准III,其具有的跨区域拦截能力不是标准III能相比的,比如打击目标是加州,但是部署在华盛顿州的GBI拦截弹一样可以飞过去拦截,美国进行过的多次GBI反导试验中, 弹头在距离靶弹2000多km时就与火箭助推器分离,接着在大约1000km左右的时候可探测到来袭靶弹的信息。


▲GBI拦截弹

1997年到2002年,美国进行过多次GBI陆基中段反导实验,其中成功次数为6次,分别是IFT-1A、IFT-2、IFT-3、IFT-6、IFT-7、IFT-8、IFT-9,这些成功的反导实验中,美国的EKV啥杀伤器均能识别弹头以及诱饵弹,并且成功摧毁弹头。去年美国进行的FTG-15洲际导弹拦截测试中,目标靶弹飞行了5000多km,而拦截弹则飞行了大约3000km,并且成功拦截,拦截弹的速度远远超过以前的多次反导实验!


▲宙斯盾发射拦截导弹

关于中段反导技术,不同规格的难度是不同的,而美国的GBI则恰好是其中难度最大的拦截技术,其拦截弹和靶弹的发射场的距离达到了8000km,而我们目前还没法做这种级别的试验,因为新疆库尔勒距离另一个发射场只有2000多km,从难度上去分析,我们和美国的宙斯盾-标准3导弹拦截系统的试验难度更加接近,

因此,不要小瞧美国的反导实力,人家几十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目前都还在努力突破中,怎么可能弄一堆没用的东西出来?我们大力发展反导不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哨兵ZH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我给出的答案就一个:以美国现在的反导技术,一枚也拦不住。

这个问题,实际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给出了答案,按照普京的说法就是“只有傻子才会相信美国的反导系统”。有很多人相信美国在全球建立的反导系统能够拦截洲际导弹,他们的理由简直算得上是“奇葩”,更让人无语:第一个理由,美国人说他们的反导系统成功拦截了目标。第二个理由,美国在全球建反导系统,如果拦不住洲际导弹,那美国人为什么还建。


美国确实也做了反导拦截试验,但结果是失败多于成功,想要达到实战的要求,还有太长的路要走:第一,美国的试验拦截的都是单弹头(只携带一枚“核弹头”),现在单弹头的越来越少了。第二,提前就已经知道了来袭“靶弹”的打击地点,做到了有的放矢。第三,现在的洲际导弹不仅是分导式多弹头,更是具有末端机动变轨能力,突防能力极强。

有哪个傻子会把袭击地点提前告诉敌人的?再有,美国在全球布署的萨德反导防御系统,不是因为它能拦住洲际导弹,而是因为它的雷达。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为2000公里。在这个半径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战机起降、发射导弹、发射火箭等等都可能会被它的雷达探测到。也就是说,布署萨德系统实际上就是美国在全球打造它的监视系统,更好的监视别国。



美国军控协会曾经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就对美国构筑的反导防御系统提出了批评: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在技术上仍存在严重漏洞。该协会下的《今日军控》发表分析文章称,2002—2009年期间,美国军方发射“标准—3”进行了10次“成功”拦截试验,然而在对这10次成功拦截的信息、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后,却发现“实际上,美国现在根本就不能够针对导弹攻击展开防御”。


实际上,根据五角大楼公开的信息,这10次试射中至少有8到9次,“标准—3”并未击中来袭弹头,只击中了分离后的导弹推进火箭——弹头安然无恙。有4次,据说连弹头都没有。《纽约时报》也曾发表过分析文章称,“标准—3”拦截导弹并没有直接击中模拟来袭导弹的弹头。

美国国内始终都对美国建立的导弹防御系统都存在质疑的声音,主要质疑的地方包括:一、试验中,只有一枚导弹来袭,而不是多枚导弹齐射,这在现实之中是不可能的事。二、控制导弹防御系统的美军人员事先掌握了来袭导弹的发射时间、飞行轨迹、打击目标,甚至是导弹的型号、飞行速度等重要信息。三、来袭导弹的飞行速度比弹道导弹的速度慢,人为放大“来袭导弹”发出的信号特征。


说简单点就是,美国的很多学者怀疑美国军方在撒谎,因为美国国防部的官员一直宣称的是:“标准—3”的拦截就好像“子弹打子弹”般准确。实际上,美国的反导拦截试验还没考虑“洲际导弹的末端机动变轨能力、抛射干扰弹、释放假目标”等等,而这些技术都已经被各拥核国家所掌握(除了印度)。

另外一个事实是:美国最近两次的反导拦截试验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也能够说明了美军吹嘘的反导系统根本就不可靠——拦截一枚,接连两次失败,这还怎么用?严格来说,反导系统只不过就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还远没解决能不能用的问题,更不用说什么拦截的成功率了——对于拦截洲际导弹来说,哪怕是成功率在90%,也和没有没什么区别,剩下的10个也能要了美国半条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