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高邑老照片及背后故事---城门、县城

老照片及背后故事---城门、县城

<table><tbody>/<tbody>/<table>

日军占领时期的高邑城东门

日军占领时期的高邑城西门

可看到城门外有窎桥,城外有壕沟。

日军占领时期的高邑城鸟瞰

日军占领时期的高邑城内街景

过去县城繁华的街道只有城隍庙街、西街、十字街到丁字街一段。照的应该是这些位置。

链接:更多的日军占领高邑时的老照片

明洪武初年修筑高邑城,到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又进行了增筑,城围达四里五十六步,高二丈三尺,有护城河,池深一丈,阔三丈,筑有四门,皆有门号,东曰“迎旭”,西曰“留辉”,南曰“承薰”,北曰“拱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高邑城开始整修城墙,修城垣,筑雉堞,增宿铺,新谯楼。采取内外包砌砖墙。据说,在筑城之前,相传有风水先生看过地形,说这里是凤凰栖居的风水宝地,在这里修城池最为适宜,框凤凰体于其中,可保凤凰常在。

于是,当地按照风水先生所指的凤凰体形及所在位置进行筑城。高邑城为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较短,城设四门,东、西二门不对称,西门居中,东门偏北,见下图。因为筑城取土,四周挖城壕,城门外各建一窎桥(高邑城西门照片)。初建时,均以石为台,上架木梁,梁上铺秫秸,垫土为桥面。

北门外有一座石桥,是凤凰的头,桥两旁各有一眼井,是凤凰明亮的眼睛;东门和西门遥遥相对,好象凤凰的两只翅膀;剩下南门,就是凤凰的尾巴了。南门外有座草铺的小桥,说是凤凰下蛋的窝。人们说凤凰每隔三年就在草窝里下一个蛋,每下一个蛋,高邑就能出一个大官。清末,改南门窎桥为石桥,其余三桥为木面。传说这是一个南蛮子,看到这里风水非常好,就起了坏心,唆使当地人将这草桥换成石桥,从而破坏了这里的风水,之后就不再出大官了。

高邑县唯一的那座土山,为何叫作凤凰山,这也与高邑城有关。因为在高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高邑城是一座“凤凰城”。

城池建成后,东门曰迎旭,西门曰留晖,南门曰承薰,北门曰拱宸。由于高邑城池较小,城内街巷格局均为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设置,南北门相对,二门之间为南北街;东西门不对称,西门位于西面城墙中部,西门内至南北街称西街,西街东口称丁字街。东门位置偏北,东门内至南北街称东街,东街西口称十字街。十字街往西至西城根,称城隍庙街。城隍庙街中部路北是县衙所在地,衙门口往南至西街为府前街。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城内西南隅,古代有一座大寺庙乾明寺(俗称南寺)。先有南寺后有高邑城,寺内有一大砖塔。相传,清晨塔影可以映到城西东、南、西三个塔影村的位置,塔影即因此而得名。还有传说,因在这三个村可以望见大塔而得名。

关于这座塔,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到了清代中期,塔身出现了裂缝,且裂缝逐年加大,有天傍晚,在丁字街有个工匠高喊:“锔大家伙喽!”有人拿出盆、碗让他锔,匠人说:“盆、碗太小,我只会锔大家伙。”又有人扛来了大瓮,匠人还是说太小。于是有人说:“南寺的塔裂了,你能锔吗?”匠人很高兴地说:“好,我看看。”第二天,人们果然发现在塔的裂缝上钉有三个大铁锔子。这座砖塔毁于清朝末年,砖座一直保存到1938年才拆除。

过去老人们时常讲起,说解放前每天晚上锁城门,早晨开城门。有天早晨发现城门没锁,原来是国民党先遣军头天夜逃跑了,高邑城第二次解放了。那天就是1945年11月3日。我住城北门,记事虽无城门,但我还记得当时生产队挖城北门下的石头。

高邑城墙大部分于1945年9月20日至10月30日间被铲平。记事残留的城墙只有城西门到城墙西北角和城北门到城墙西北角。高邑城墙是砖包土结构,但我记事这残留城墙就只剩土了。当时残留的西城墙一段(归西关大队管理)比较矮,其上还残留很多大跃进大炼钢铁时的土炼铁炉(1958年8月建起)遗迹。北城墙西段(现工商局到顺城路一段。归北街大队管理),其中由城墙西北角往东约100米残留城墙很高,用做县武警、民兵打靶靶墙。北城墙东段(北门到现工商局。归北关大队管理)比较矮。那时的城墙上到处长的是手臂粗的洋槐树,为防有人损坏树木和从残留城墙取土,北关大队安排了2名伤残退伍军人看护城墙。

文化大革命时县里开大会没地方,就把对着城隍庙的一段西城墙辟出一个舞台,东面做为露天广场-----高邑广场。这里曾上演过《红灯记》、公判过Li Ming Ju。约1972年又从广场处把城墙打透,向西修了一条马路,直通107线,形成了今天的凤中路。

在凤中路开通前,出城西门向正西3里是火车站老候车室。

武警、民兵打靶时,子弹头会射入城墙。据说那时的子弹头外壳内是锡,于是每次打靶结束后,一些孩子就会挖城墙,找子弹头,然后加热子弹头,使锡融化流出,冷却后凝结在一起,拿到废品收购站换钱。

1970年代,北关小学坐落在北城墙东段北侧。那时的学生无课外作业,也没啥可玩的,因此放学后孩子们常会结伴攀爬城墙。有时会两个人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其他人在下面,互相投掷土块打仗玩。

那时城墙西北角外(西城墙以西和北城墙西段以北)全是庄稼地,很阴,很瘆人。1971年,当时有个叫Li Ming Ju的xx教徒被判了死刑,在高邑广场开完公判大会后,沿着凤中路(当时叫城隍庙街)向东,到十字街沿北街向北,到北门后沿南星路(当时这道路无名)向西到城墙西北角。当时这城墙西北角北侧是一个砂坑(属北街大队),Li Ming Ju在那里被枪毙。当时人山人海,都去看热闹。1974年前,城墙旁边村曾有个30多岁的王姓男子,因娶不到老婆而在城墙西北角的洋槐树上自缢身亡。1974年前,曾有个产妇(外地人,在高邑工作)因难产去世,产妇家人于是在城墙正西北角上挖了个洞,将尸体装进棺椁暂存此处。1974年前,城墙旁边村有个赵姓人家,当时家里有个3岁的女孩,有天其母忙着做饭,孩子自己爬入自家院内水井,溺水而亡,于是家长将去世的孩子埋在了西北角城墙上。当时这村还有个李姓人家,两口子生了6个孩子,条件所限,一家8口睡在一个大土炕上,有天睡觉时大孩子的手把更小的孩子给压死了,孩子死后也被埋在了西北角城墙。类似的事还有一些。因此,那时那里很阴森,很瘆人,不要说夜晚,就是白天人们也不愿去那个地方。

这些残留城墙直到1990年代才彻底拆除,并在原址建成工商局、幼儿园、商店等。转眼几十年过去,现在那里已变成繁华的顺城街和南星路了,不分昼夜,天天车水马龙,绝不再瘆人了。当年在城墙西北角发生的故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少,记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beidou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