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单字县改市(区)的更名方式

单字县改成市(区)后,一般会变成双字名,甚至三字名。

其更名方式归纳如下:

一、加州字(多数也同时是驻地名),这种一般在古代都曾经为州。由于明朝曾大量将州直接降为县,因此造成大量单字县名。所以变成某州市(某州区)也是复古的一种了。

计有:

冀县——冀州市  深县——深州市  定县——定州市  涿县——涿州市  霸县——霸州市

晋县——晋州市  忻县——忻州市  朔县——朔州市(地级,区名则为朔城区)

霍县——霍州市  盖县——盖州市  邳县——邳州市  嵊县——嵊州市  鄞县——鄞州市

亳县——亳州市  滁县——滁州市  滕县——滕州市  胶县——胶州市  孟县——孟州市

禹县——禹州市  邓县——邓州市  林县——林州市  化县——化州市  连县——连州市  

儋县——儋州市  钦县——钦州市  贺县——贺州市  彭县——彭州市  商县——商州市

宿县——宿州市【先析置宿州市,后撤消宿县并入】

德县——德州市【先析置德州市,后撤消德县并入;后德州市设立德城区】

滨县——滨州市【先析置滨州市,后撤消滨县并入;后滨州市设立滨城区】

随县——随州市【先随县改随州市,后析市恢复了随县】

通县——通州区  滦县——滦州区(后恢复为滦县)   金县——金州区  陕县——陕州区

耀县——耀州区  华县——华州区  安县——安州区  开县——开州区  蓟县——蓟州区

靖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全县——全州县【可能是避免'全县'一词引发歧义而更名】

二、加城字。其中一部分是在古代没有州名,或加州字的名字已被用去。计有:

邹县——邹城市

朔县——朔城区(撤消朔县同时设立朔州市和朔城区)

陵县——陵城区

三、加都、邑、港等其他字。计有:

花县——花都市【今花都区】

户县——鄠邑区【户同时恢复为鄠】

贵县——贵港市【取有港口而加港字】

巴县——巴南区【取在重庆主城区南侧而加南字】

四、以古代地名,或之前地名取名。计有

掖县——莱州市【掖县为莱州府治】

汲县——卫辉市【汲县 为卫辉府治】

密县——新密市【取一度设立的新密区得名,新密区得名于新密煤矿,取密县煤矿获得新生之意】

巢县——巢湖市【与上级政区巢湖地区专名相同,取临巢湖之意】(先析置巢湖市,后撤消巢县并入)

郧县——郧阳区【郧县为郧阳府治,郧县一度属郧阳地区】

达县——达川区【达县市一度更名为达川市,后又更名为达州市】

完县——顺平县【新莽时为顺平县】

五、以驻地或下属地名取名。计有:

泰县〔驻姜堰镇〕——姜堰市【已存在泰州市。今姜堰区】

峄县〔驻枣庄镇〕——枣庄市(1958年迁驻枣庄镇,后在原县城设立峄城区)

黄县〔辖龙口镇〕——龙口市【拟同时迁驻龙口镇,未实施】

崖县〔驻三亚镇〕——三亚市【1954年迁驻三亚镇,后在原县城设立崖州区】

复县〔驻瓦房店镇〕——瓦房店市【1925年迁驻瓦房店】

均县〔驻丹江口镇〕——丹江口市【1959年迁驻丹江口之沙陀营】

潍县〔驻寒亭镇〕——寒亭区

万县〔辖天城乡〕——天城区【已存在万县市。拟同时迁驻天城乡,未实施】

晃县〔驻新晃镇〕——新晃侗族自治县【1929年迁驻太平坪,取名新晃城】

崞县〔辖原平镇〕——原平县【同时迁驻原平镇】

象县〔辖石南镇〕——石南县【1953年与武宣县合并为石南县并迁驻石南镇,1960年又更名为象州县并迁回象州镇,后又恢复武宣县】

六、直接就在后面加市(区)字,形成某县市(某县区)的地名。计有:

吴县——吴县市【今吴中区+相城区】

辉县——辉县市

完县——完县区(后恢复为完县,后又更名为顺平县)

梅县——梅县区

赣县——赣县区

七、改为郊区,这一般是建国初期撤消单字县改区时的用法,计有:

杭县——郊区办事处【具体设立临平、塘栖、三墩、上泗4个区,与笕桥区一起统一由郊区办事处管理】

郑县——郊区

八、另取新名。计有:

锦县——凌海市【已存在锦州市。取濒临大凌河及渤海之意】

巩县——巩义市【取巩县及驻地孝义镇各一字得名】

灌县——都江堰市【取境内有都江堰得名】

郴县——苏仙区【已存在郴州市。取境内有苏仙岭得名】

衢县——衢江区【已存在衢州市。取境内有信安江别称衢江得名】

辽县——左权县【取左权牺牲在境内得名】

酃县——炎陵县【取境内有炎帝陵得名】

融县——融安县【1951年迁驻长安镇,1952年因与容县重音更名,取融县及驻地长安镇各一字得名】

追加一个县级镇,比同第三种:

泊镇——泊头市。有趣的是,泊头市撤消过,撤消后就恢复为泊镇,改市时就叫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