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民国富家女爱上寒门学子,父亲一巴掌过去:你只是我养的一条狗

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须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到了女子身上,一旦有了所爱之人,便难顾父母之意,更不在乎门当户对。

富家女子林淑华,是与张爱玲、苏青齐名的才女,遇到爱情,同样走上忤逆父母之路。

一、不知人间疾苦,只求爱情

林淑华原名方德闳,出生在浙江一个富贵之家,自小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她的成长时光里,物质条件丰腴,不曾有任何欠缺。

虽是女儿,可父亲一直获将她视为掌上明珠,说是“小公主”也丝毫不为过。

正是因此,林淑华从来都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16岁那年,母亲去世,这位乖乖女遭受了人生第一个挫折,自此不愿再去学校。

父亲心疼女儿,但也不愿荒废她的学业,便为她请来一位家庭教师。可就是这位家庭教师,让这对父女几乎反目成仇。他就是徐惠民,就读于上海格致公学,为了生计兼职做家庭教师。

富家女林淑华,与勤工俭学的徐惠民相见了。几次课下来,林淑华已经被徐惠民的儒雅与气质所打动,情不自禁芳心暗许。

而徐惠民呢?

他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最多的,不是为生活烦忧的女子,便是容貌被岁月摧残的女子。林淑华,不曾受过任何生活磨难,有着天真烂漫的性格,如初生婴儿般可爱,他自然也是喜欢的。

徐惠民是林淑华缺失的“民间疾苦”,而林淑华是徐惠民缺失的“快乐无忧”。

就这样,一个19岁,一个16岁,在最好的年华初见,在最好的年华相恋。

二、八年坚守,听尽是非

都说恋爱中的女子是诗人,林淑华虽不喜欢作诗,却也常常记录他们感情的点滴发展。

第二天夏天,她如此写到:

在第二年夏天,我和惠民的感情已至十分热烈的地步。我们已经通过了好多好多的信,信里诸凡学问、性情、兴趣、志愿、生活、人生等种种问题,都作为互相讨论的题目。

这时候的林淑华,是热恋中的女子,一心只愿与徐惠民厮守。

于是,他们约定将这段感情,告诉双方父母,求得他们的祝福。可是,期待中的祝福没有来临,林淑华反倒迎来了强大的阻力。

在林淑华心中,父亲对自己极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如今,自己找到心中所爱,父亲应当会为自己高兴。然而,她喜滋滋的表情,却换来父亲的一张冷脸:强烈反对,因为徐惠民家太穷。

原本期待的林淑华,一时之间受不住落差,与父亲大吵一架。当时,父亲一时之间没忍住,给了林淑华一巴掌,并怒骂:

你只是我养的一条狗。

这句话,伤人至极,可也让她清楚认识到父亲的态度。要想就这样与寒门徐惠民在一起,绝无可能。

而另一边,徐惠民的家里,也并不看好这段恋情,毕竟两人家境太悬殊。

在爱情中,门户之见常遭受诟病,可从父母的角度处发,又何尝没有道理?林淑华的父亲,不过担心女儿将来忧心衣食。徐惠民的父母,则是担心儿子未来受欺压,少了尊严。

三、生死恋,无怨无悔

可即便双方父母反对,他们依旧不愿放弃这段感情。于是,徐惠民决定前往圣约翰留学,等待功成名就之时,再来求娶。

如此,也算是唯一折中的办法。然而,“功成名就”却并非容易之事。

古代求取功名,动辄便是十几年,民国时期虽好上很多,但也需要五六年。而徐惠民这一去,就是八年。

对于女子来说,20左右的八年时光,是她一生最美的年华。有人劝她放弃,另嫁如意郎君,可这位执拗的富家小姐偏偏不愿意。

日子一年年过去,父亲也看出了林淑华的决心,不再反对两人,只盼望远在天边的徐惠民,能够早些回来。

8年之后,徐惠民归来,与林淑华结为夫妇。

张茂渊,苦等几十年,才与爱人李开第相守;盛爱颐,苦等宋子文多年,却换来故人已婚的消息。

林淑华用八年时间,守得云开见月明,等到了幸福,她是幸运的。可是,同时她也是不幸的,因为这幸福持续的时间太短。

两年之后,徐惠民因病去世,只留下林淑华与女儿相依为命。

徐惠民死后,林淑华以自己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写作《生死恋》,以此纪念逝去的爱人。当有人问她,八年的等待却只换来两年的相守,不会觉得不值得么?

当时的林淑华,已经是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她如此回答:

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就去做,而且坚决不放弃。现在的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上,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今天换一个,明天换一个,没有正确的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