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黄巢:出身中产却热衷于造反,有胆略有智谋,却也没能逆天改命

唐朝末年,因为藩政割据,所以年年战乱,因此百姓民不聊生。

乱世人屠黄巢就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年代,只不过和许多其他乱世英雄不同的是,黄巢出身走私私盐的中产之家,从小不缺衣食,并且还有条件能够读书习武。

黄巢成年之后,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几次科举不第之后,他愤然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黄巢吞天的志向,以及残暴的杀伐之气。

后来果不其然,因为唐朝政府的苛捐杂税,对老百姓来说太过沉重,另一个私盐贩子王仙芝揭竿而起,起义军在短时间内就发展壮大。

黄巢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高兴异常,然后走出家门,头也不回的投靠了王仙芝。

黄巢投靠王仙芝后,二人凭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转战在山东、河南地区,一路上所向披靡,无人可敌。

唐朝政府非常恐慌,因此便想出了招安之计。

唐朝皇帝的使者来到王仙芝的军营,他对王仙芝提出了,想要用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来换起义军的整体投降。

王仙芝一听有如此好事,赶忙地答应了。

但是唐朝政府只封了王仙芝一人,包括黄巢在内的其他起义军将士们,什么官职名分都没有。

但这一下可惹怒了黄巢,以及其他的起义军军官将士们。黄巢带将士们冲进王仙芝的大账,不由分说的就将王仙芝打了一顿。

然后愤怒地对王仙芝说,你倒是做大官了,你让兄弟们怎么办?

王仙芝自知理亏,所以只得拒绝使者,并且向起义军将士们道歉。

王仙芝才是起义军头领,但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大家都愿意帮着黄巢呢?


这倒不是因为黄巢有什么人格魅力。而是因为唐朝政府之所以要封王仙芝为官,根本原因还在于,惧怕王仙芝手下的起义军将士。

既然功劳是大家一起建立的,那你王仙芝独自接受唐朝的官职,而我们什么都没有,你这不就是成就了一个人,而背叛了所有人吗!因此所有人都支持黄巢而不支持王仙芝。

所以一个组织的分裂,往往不是因为对手太强大,而是因为在大多数人付出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得到了回报

黄巢揍了王仙芝一顿之后,二人已经心生隔阂。不久后便分道扬镳,王仙芝向西进军,而黄巢向东进军。

后来王仙芝在湖北被唐朝军队杀死。

而一直在中原地区作战的黄巢军队,一看形势不妙,便赶紧引兵南下,一路打到了广州。

黄巢率军队在广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再度率兵北上,先后击败了好几个唐朝的节度使。兵锋直逼唐朝都城长安。

在进军长安的途中,黄巢想到了一招妙计可以最大地减轻进军的阻力。

黄巢向沿路的唐朝节度使发出了一篇檄文,内容如下:我这次来只找唐朝皇帝的麻烦,你们各自守好自己的地盘,你不找我的麻烦,我就不找你的麻烦。

沿路的唐朝节度使接到这篇檄文后,一是惧怕黄巢兵力的强大,二是不愿意为了唐朝皇帝出兵出粮,所以眼看着黄巢一步步逼近潼关。

黄巢率六十万大军向潼关虎扑而去,很轻松的就击败了潼关的守军,唐僖宗得知后仓皇的逃去了成都。至此,唐朝首都长安被黄巢占领,黄巢也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为什么唐朝的节度使们,会拒绝救援唐朝皇帝呢?

一、因为这些节度使各有各的地盘可以征税,他们不用依靠唐朝皇帝的军事补给。所以为皇帝打仗,打赢了损兵折将,打输了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谁会去为唐朝皇帝卖命呢!

二、还有就是潼关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没有一个节度使相信,黄巢能够轻易地攻破潼关。

黄巢正是看出了第一点,所以才能成功地将对手进行分化。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分化对手最好的办法不是利诱,而是要让对手看不到成功的好处,而又恐惧失败的坏处

黄巢夺得长安城后建国称帝,自称大齐皇帝。但他不知道的是,很快他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黄巢向长安进军时,他不过是一个叛贼。在那个时候消灭他,功劳并不是很大。但现在唐朝的首都都被黄巢占领了,现在谁要是消灭了他,那便是对唐朝政府有再造之恩。

正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形势每时每刻都是在变化的。

明白了这一点的唐朝节度使们,从四面八方拼了命的向黄巢合围过来。这其中还有来自西北草原的沙陀骑兵,黄巢的军队寡不敌众,被迫只得撤出长安城。

黄巢进入长安城后,整日饮酒享乐,并没有得罪其他的唐朝节度使,但依然遭到了所有人的围攻。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强者有时会四面树敌,这并不是因为强者得罪了所有人,而是因为打败强者,本来就是一种巨大的利益

用三体里面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黄巢撤离长安城后,率兵来到了河南。结果又遭到了朱温和李克用的合围。朱温和李克用一样残暴,并且极其善于用兵。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冲锋起来,更是无人可敌。因此,黄巢被一路追击,狼狈不堪。

最后黄巢被追至泰山,此时他的内心已经明白,自己大势已去。因此他对自己的外甥林言说,我本来只想为国家讨奸臣,改革内政,现在失败了,我的脑袋也不能便宜别人,你把我的脑袋拿去献给唐朝皇帝吧!那样你还能图个富贵。

说完便拔剑自刎,他的外甥林言,拿着他的头颅准备投降唐军,结果在路上遇到了沙陀骑兵,因此也被杀害。

黄巢临死前的一番话,纯粹是胡说八道。他造反完全是因为个人野心,并且在造反的过程中,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这不是他说几句为国家讨奸臣的话就可以抹掉的。

但从他在面临绝境时,敢于自我了结的这份豪气,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了。

黄巢在上级王仙芝独自接受唐朝官职时,敢揍他一顿,这是有胆识。

在造反的过程中,能够分化唐朝的节度使和皇帝,这是有智谋。

但他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因为他的目标是推翻唐朝政府,虽然此时的唐朝政府已经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能力,但各藩镇依然是需要政府认可的。有点像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周天子已经失去对天下的控制了,但各诸侯国名义上还是奉周天子为主。

各藩镇的节度使们,需要来自皇帝的认可,才能维持自己在百姓和将士心中的合法性。

所以对于黄巢而言,如果你是造反,想获得一些利益,那节度使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黄巢攻下长安城前,节度使们并没有真正出力对付黄巢。

但如果你真的推翻了朝廷,那你就是否认了所有节度使的合法性。这样的话所有节度使,必然会联合起来消灭黄巢。

因此,黄巢的失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他的目标妨碍了所有人,所以所有人都成为了他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