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宋朝一个卖饼小贩,因五字广告被棒打一百,又说七个字火遍京城

宋朝多才子,商业也发达,才子和商业一结合,醒目的广告语便诞生了。然而,宋朝最醒目的广告语,却不是才子策划出来的,而是由一个不知名的小贩喊出来的。

据《鸡肋篇》记载,宋哲宗时期,京城里有一个卖环饼的哥们儿。环饼是啥?当时的汴梁市民都不知道,怎么才能推销给大家呢?这哥们儿有个创意,他的广告词里既没有产品介绍,也没说这东西有多么可口。他只是挑着担子,一脸惆怅地叹息:“亏便亏我也。”

好一个“亏便亏我也”,这五个字分明向市民们传达了这么个意思:哥吆喝的不是饼,而是一种宁肯亏了自己也要将好产品推荐给大家的境界。他每日里就吆喝这五个字,为什么亏,不作任何解释,留给消费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亏的是什么?是产品太好价格卖得太低?也不多作说明,一切尽在吆喝中。

于是汴梁市民都怀着满腔的好奇心争相购买环饼,一吃,感觉还不错,广告词也传开了:吃过那个“亏便亏我也”的饼没有?味道还蛮不错的。时间长了,市民们还会把它当成口头禅,在日常生活中吃亏之后,也模仿小贩的口气说一句:“亏便亏我也。”这样,广告语成了日常用语,吃过的人口口相传,树立起了品牌效应。

分析小贩的策划心理,应该是将商家摆在受损者的地位来引起消费者的同情,在此基础上扩大销售量。这位哥们儿的心思还不止于此,他还会利用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民众心理,为自己的买卖加码。

当时有一位皇后被废,被冷落在瑶华宫里。这哥们儿消息灵通,于是每天挑着担子在瑶华宫前晃悠,一声比一声凄惨地吆喝:“亏便亏我也。”广告词里又增添了宫怨的色彩,成交量再度上涨。不过,这位小贩很快摊上事了,开封府的人怀疑他是废后的亲戚,便抓去审问。讯问之后,发现他没什么其他动机,无非是想多卖几个饼,就打了他100杀威棒,然后放了。

谁知这哥们儿经此劫难,倒整出个新创意来,他很快以惹上官司被棒打的事作为卖点策划出了第二季广告词,每天挑着担子在街上一瘸一拐地吆喝:“待我放下歇则个。”让我放下担子歇一歇,为什么呢?分明是向广大消费者散播一个信息:卖环饼的那哥们被打惨了,大伙可怜可怜他,多买几个饼吧。于是,“人莫不笑之,而买者增多”。此番打的是同情牌,市场销量果然看涨。前后两句广告词,都将商家置于受损者的地位。而且,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有第二季承继第一季的味道,避免了单调,有连续感。

如果大宋王朝要设一个最佳广告策划人奖,估计非这个小贩莫属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佚名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