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经典史话(20):刘秀龙兴怀川

刘秀龙兴怀川

新莽末年,汉景帝刘启后裔刘玄率领绿林农民军打败王莽政权称帝,史称更始帝。更始帝论功行赏,册封刘秀哥哥刘縯大司徒,官职类似丞相之职、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官职位居大将军之下。两人同时受封,哥俩由一对小生意场上的难兄难弟,经过战场生死拼杀,一夜之间获得如此显赫官职,倒也不胜欢喜,深感皇恩浩荡。然而好景不长,刘秀在刘縯无辜惨遭诱杀,自感身处险境,听从手下高人指点,巧言骗过更始帝,连夜率领一支大军北渡黄河进入怀川,逢凶化吉,从此拉开了征服天下的序幕。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一看刘秀称帝之后,为何将怀川一带视为龙兴之地?

新莽末年(22),自称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九世孙刘秀,年近30岁,正愁小商小贩生意难做,仕途无望,忽闻周边有绿林农民军起义,见有机可乘,连忙找长兄刘商议。

兄弟俩经过一番商议,以恢复汉室为名,各自聚集起了一批旗人与宾客。刘秀联合大地主李通在南阳宛wǎn城举兵起义;刘縯在舂(冲)陵(今湖北枣阳南)起兵。两人后见兵马太少,难成大事,同年投靠了绿林农民起义军(史称绿林军)。

王莽篡汉称帝,大刀阔斧推行新政。诸如:剥夺刘姓爵位、增加富人税赋、削弱蕃镇诸侯权力等,触犯了国内一些集团利益,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各界多有怨言。

此时,绿林军振臂一呼,得到了社会各界回应,人们纷纷加入了推翻王莽政权的行列。几经交战,王莽军队大败。绿林军见势,拥立起义军领袖刘玄(汉景帝刘启后代)在宛城(今南阳宛城区)登基称帝,恢复大汉国号,建元更始史称刘玄为更始帝,军队号称更始军。

刘玄称帝,册封刘縯为大司徒(官名,类似丞相)。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官名、军队设偏将军、大将军)。接着,更始军乘胜出击,先后攻下昆阳(今河南叶县北)、定陵(今河南舞阳北)、郾(今河南郾城县南)、洛阳、长安等地。混乱之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顷刻之间,新莽王朝走进了历史。

刘玄在洛阳称帝期间,见刘縯、刘秀兄弟两人,朝中大权在握,担心日后遭受算计,皇权旁落,于是找个借口,利用加害刘縯下属为诱饵,诱杀了刘縯。

刘秀见事不妙,连忙与手下人商议对策。主薄(官名、掌管文书佐吏)冯异(云台28将)称:刘玄只所以诱杀刘縯,是担心刘縯功高震主,自己皇位不稳。由此可见,刘玄是一位心胸狭窄,猜疑心太重之人,难以聚起八方英才,一统天下。将军若是胸怀天下,当趁着天下尚未一统,巧言请缨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尽快率领一支大军渡过黄河,夺取河内一带,然后依仗怀川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守难攻的独特地理位置为根据地,接着向北征伐,待平定北部割据势力之后,再挥师西进与南下,江山可图也。

刘秀听从冯异等人计谋,以请求前往河北平定割据势力为由,借机率领一支大军,连夜北渡黄河,前来攻打河内。河内守军见不是刘秀对手,纷纷投降。

西汉时期,怀川一带称作河内郡,当时下辖怀县、河阳、轵县、波县、沁水、野王、温县、州县、平皋、山阳、武德、获嘉、修武、共县、汲县、朝歌、荡阴、林虑,共计十八县。疆域西至王屋群山,西南与洛阳隔河相望,东北至安阳一带,呈新月形,长达500余里。郡府设在怀城(今武陟县土城村)。

刘秀进入怀川,见正如冯异所说,此地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守难攻,且与洛阳隔河相望,十分惊喜道:真是天助我也!南可窥视京都洛阳,北可征伐冀地,物产丰富,易守难攻,大业可图也!只是谁能胜任镇守河内一职?

大将邓禹(位列云台28将第1位)献计说:昔日高祖让萧何守关中,从此没有西顾之忧,得以专心平定山东,终于成就大业。今河内傍临黄河,十分坚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逼洛阳。偏将军寇恂(云台28将),文武兼备,有治理百姓之才能,此等重任,非寇恂莫属。

刘秀听从邓禹建议,指派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并对寇恂讲:河内富裕,我将因此而兴起(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龙兴怀川)。昔日高祖留萧何镇守关中,我现在就把河内委托给你......

寇恂驻守怀川,一边下令各县讲武习射,砍伐竹子造箭,储备兵员、兵器;一边鼓励百姓积极农耕与养马,储备军粮,以供刘秀随时调用。

结果,很快筹集了400万斛hú军粮(汉代1斛为27斤,400万斛x27斤=1亿0800万斤);战马2000匹。

刘秀率领着大军开始向北征伐,沿途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在与北部主要割据势力王郎遭遇时,两军对阵,互不相让,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一方因有来自怀川的粮草供应,军队士气日益高涨;另一方因为粮草供应不济,军队士气日渐衰落。久而久之,王郎大军终因弹尽粮绝,败在刘秀手下。刘秀掌控了河北,见时机成熟,在高县(今河北省柏乡北)登基称帝。

刘秀平定河北之后,一方面亲自率领一路大军回师扫荡刘玄大军;一方面指令大将冯异挥师南下,镇守河内郡、魏郡(今河北一带),剑指洛阳;一方面指令邓禹率军西出箕关,攻取河东(今山西南部)。

冯异、寇恂运筹帷幄,在组织击退洛阳来敌的情况下,通过说(税)服洛阳守城大司马朱鲔(伟),兵不血刃占领了洛阳。刘秀移居洛阳,开始在洛阳指挥平定天下事宜。

此后,各路大军凭借着源源不断来自怀川、魏地一带的粮草、马匹、兵员,越战越勇,势如破竹。

更始三年(25),刘玄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

建武三年(27),刘秀大军与赤眉军决战于华阴县,赤眉军大败,结果赤眉军首领樊fán崇及所立建世帝刘盆子投降。

刘秀一统天下,视怀川为自己的龙兴之地。

传说有一天,刘秀与大臣们讨论天下郡县建设,谈起怀川,当朝感慨说:怀川是个好地方!多少年来,朕以怀川为根据地,南征北战,横扫天下。其间,怀川要粮给粮,要人出人。没有怀川,哪有朕的今天。怀川乃一方龙兴宝地,朝廷要划拨出一笔银两,用于扩建河内郡首府——怀城。在怀城建造行宫和祭坛,以供夏季避暑与祭祈。同时,鉴于怀川矿产丰富,冶金制陶手工业发达,可在怀城设置工官,用于监督铸币。

众臣听后,一口称赞。

怀县城池扩建后,怀县作为一方重镇,东西宽800米,南北长1400米,规模空前。

刘秀不定期带领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后宫嫔妃等前来避暑、祭祈、行猎。

大臣们不定期前来督办铸币、制陶、游山玩水。

四方商贾,慕名前来寻找商机。

城内城外,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片繁华景象,怀川进入鼎盛时期。

建武中元二年(57)二月,刘秀驾崩于洛阳南宫,享年63岁,葬于北邙黄河滩。

南北朝年间,天下大乱,几经战火,怀县城池被焚。

隋朝年间,隋文帝见怀川一带多数城池被毁,对县治做了一番调整,指令河内郡下辖十县:修武、河内(今沁阳)、温县、河阳(今孟州)、济源、王屋、安昌(今温县东北)、获嘉、新乡、共城(今辉县市)。郡府由怀城迁至河内(今沁阳)。取消怀县、州县、野王等县名。

怀县地名,共存在了一千余年。至今,怀县城遗址尚存,城河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