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卡扎菲,当时为什么不去俄罗斯避难?

用户64626109355


卡扎菲是利比亚一个强硬的领导人,在1969年9月1号的时候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不过卡扎菲的政变西方却不承认,当年卡扎菲也只有28岁,所以卡扎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苏联的关系非常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关系很糟糕。要知道当年卡扎菲与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到了称兄道弟的水平,而且前苏联也帮助卡扎菲建立了国防体系,由于当时利比亚变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军事国家,所以卡扎菲在苏联的撑腰之下想当阿拉伯地区的领导人,提出了一个非常狂妄的想法,这就是与埃及,突尼斯和叙利亚合并,建立一个大大的国家。不过这种想法也纯属是无稽之谈。

你要知道当年卡扎菲和前苏联关系极其的好,利比亚是一个丰富的产油国家,苏联也非常重视和利比亚的交往,当年利比亚也变成了一个极其富有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当时卡扎菲可以不用和勃列日涅夫打招呼,直接开着飞机到苏联观光。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和利比亚的关系也不错,可以说俄罗斯和利比亚的关系得到了延续,后来俄罗斯在利比亚大力支持利比亚的国防工业。不过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并没有去保护卡扎菲,而是抛弃了他。

这时候俄罗斯奉行比较务实的外交政策,在利比亚战争之前,卡扎菲曾经向西方国家讨好,变得像一个墙头草一样的人,俄罗斯认为扶持这样的人没有必要,而且也根本是靠不住的,而且俄罗斯不会因为卡扎菲和全体西方国家作对,为了自身的利益俄罗斯没有帮助卡扎菲。现在俄罗斯正在帮助叙利亚,但是为什么不会帮助卡扎菲呢?这主要来说利比亚是北非国家对俄罗斯来说战略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叙利亚是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核心国家,对俄罗斯太重要了,因此俄罗斯还是知道取舍的,因为当时卡扎菲在国内已经是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当时法国很积极的介入利比亚局势,因为利比亚当年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和俄罗斯还做了一个交易,就是法国出售给俄罗斯两艘攻击舰,帮助俄罗斯提高海军,这个时间段美国也承诺让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因此俄罗斯为了这两个巨大的利益没有帮助卡扎菲。


江淮圣手


虽说国际关系上有个规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卡扎菲在国际上,人缘并不好。他老人家狂气的“非洲大哥梦”和目空一切的“带头大哥”做派,还有那个“随风倒”的外交立场,曾经把联合国五常招惹了个遍,结果搞得关键时刻,国际上都没个有头有脸的国家帮忙说句好的。当年,在联合国的授权出兵的投票中,五常中的英法美投了赞成票,而中俄居然投了弃权票.....

1969年,年仅28岁的卡扎菲上校通过政变掌权利比亚,随后开启了自己长达四十多年的,“摇摆不定”的反美,反西方道路。跟美国矛盾正式激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洛克比空难,造成了189名美国人死亡。自此,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圈子里,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卡扎菲的印象都非常差。

早年,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利比亚和苏联的关系一直走的很近,跟苏联领导人也称兄道弟,显得非常亲密。几十年来,苏联给了卡扎菲大量援助,帮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建成了北非军事强国。有了苏联老大当靠山,卡扎菲愈发的膨胀,不可一世,开始做起了“非洲大哥梦”。上世纪70-80年代,意气风发的卡扎菲就曾以“团结统一非洲兄弟对抗西方世界”为己任,甚至还提出过要和埃及、突尼斯等北非阿拉伯国家合并成“北非共和国”。

实际上,每个阿拉伯国家,都怀中一个大哈里发梦,梦想把中东各国合并,重建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这方面,卡扎菲算是受到了自己心中“偶像”埃及首任总统纳赛尔的启示。早在50年代后期,第二次中东战争后,泛阿拉伯主义的精神领袖就是纳赛尔,他曾首先提出,要统一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民成为一个国家的理想,还真曾经尝试了几个月,最后以失败告终。

纳赛尔是卡扎菲的终身膜拜对象。卡扎菲为了表示对偶像的敬畏,终身只保持上校军衔(因为当年纳赛尔发家的时候,就是上校),搞得利比亚全军的军衔,也只能以“上校”封顶,没了再往上发展的空间。

卡扎菲就是这么个狂气、自大的性情中人,加上七八十年代,石油价格高涨,光靠卖石油,利比亚几乎不用花什么心思,就赚取了大笔外汇。有钱有资源有老大罩着,卡扎菲自然牛气冲天,行事作风和外交内政都非常随性化,不计后果。

比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卡扎菲来中国访问,拒绝了我方战机护航,还随身带了大量女保镖,处处讲排场,非常的傲慢。

1982年,卡扎菲在女保镖们的簇拥下游览长城)

进入90年代后,由于苏联解体和利比亚因为洛克比空难等事宜受到了西方联合制裁,卡扎菲的立场开始愈发飘忽不定,一会儿冲着俄罗斯示好,一会儿又主动向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服软。这让一边的俄罗斯看着非常不爽。

到了本世纪,萨达姆政权被迅速颠覆。很明显,西方国把下一个“推翻暴政”的目标锁定在了有过对西方不友好行为“前科”的卡扎菲身上。此时,卡扎菲看得很明白,又积极的不断向欧美国家示好,跟俄罗斯拉开距离,甚至主动停止了多项从苏联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军备交易,转向西方去买买买。

卡扎菲的迅速变脸,选择亲美亲欧的举措,明显得罪了俄罗斯,甚至都有些让俄方下不来台的感觉。

此外就是利比亚内战期间,俄罗斯正忙着跟其他7个北约国家开“八国集团”(克里米亚危机后,八国集团又恢复成了七国集团,不带俄罗斯玩了),此时俄总统是梅德韦杰夫,普京当的是总理。

大学老师出身的梅德韦杰夫一贯被认为是亲西方政策的主导,西方世界也看得明白,总是用一些关键问题来拿捏他。

此时,法国总统萨科奇使用了杀手锏,用俄罗斯渴望采购的"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协议说事;而美国呢,则跟俄罗斯放出口风,暗示,只要这次别掺和,加入世贸组织的事儿,可以走点捷径......

最终,那边,利比亚人民的“老阿爸”卡扎菲被自己人围殴致死;这边,俄罗斯心满意足的搞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军备,次年,还光荣的成为了世贸组织第156个成员国(下图)。

现在想想看,如果卡扎菲能像叙利亚的巴沙尔一样,认定了俄罗斯做老大,就紧抱大腿,坚定立场,死磕到底,虽说离得不如叙利亚那么近,不容易保护,但是俄方也不会决绝的选择隔岸观火。

最后,再说一下最直接的原因。

对比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俄罗斯曾表示过,萨达姆如果选择下台流亡,俄方是会接受的,主动给他提供“政治避难”。而卡扎菲这次,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俄方不但没表示接受,还在联合国投了弃权票。

因此,卡扎菲即便是强行去投奔俄罗斯,也属于非法行为,人家不见得接受,还会遭到全球人民的耻笑。显然,当年的卡扎菲看得也很明白,没再试图寻求过俄罗斯方面的帮助。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在国际外交领域中,一个国家的元首向另一国政府提出政治避难的申请,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除了涉及利益上的交易以外,更主要的还与该元首在任期间,与被申请国的关系需要达到较为友好的程度,才有可能会申请成功。

比如在墨西哥政府在今年的11月份,就接受了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的政治避难,其原因就是因为莫拉莱斯与墨西哥关系比较亲密的缘故。所以像政治避难这种事,绝对不是一个很随意的举动,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因此,在2011年利比亚国内战期间,前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向俄罗斯提出政治避难,如果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卡扎菲在任利比亚总统时,其主要的靠山并不是俄罗斯,反而是领导北约对其发动军事打击的法国。

从1969年卡扎菲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开始,到2011年利比亚国内爆发内战,推翻并杀死了卡扎菲为止的42年时间里,卡扎菲与俄罗斯人的关系并不怎么好。

在卡扎菲执政早期,由于其深受当时埃及领导人纳赛尔的影响,所以利比亚早期的外交关系,比较倾向于埃及,等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后,埃及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下,开始逐渐失去阿拉伯世界领导者地位之后,卡扎菲开始意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势,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逐步修复与美国关系。

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在外交关系上是比较亲西方的,其中利比亚与法国的关系最为亲密,甚至曾经在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竞选总统期间,向其提供超过5000万欧元的竞选资金,以帮助其赢得总统大选,而2011年利比亚内战之所以爆发,也与这些贿赂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

2011年利比亚内战期间,北约之所以会在法国的领导下,发动了针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为了向国内证明没有接收卡扎菲的贿赂,才主动挑头发动了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权,其实是被自己的恩主---法国干掉的,如果不是因为是法国带头参与了这场军事行动,那么卡扎菲将很有可能向法国而不是俄罗斯,提出政治避难的申请,只不过此时的卡扎菲早已无处可去,只能躲在利比亚等死。

二是卡扎菲在执政后期,在面对西方国家和联合国时,时常大放厥词,表现出极度狂妄的姿态,引发了世界各强国的愤怒,也最终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卡扎菲是一个性非常鲜明的人,而这种人往往都是非常自信,有的时候甚至于接近自负。从卡扎菲一生的经历开看,卡扎菲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很有点像非洲大草原上“平头哥”的样子,而且这种情况随着卡扎菲年龄的增长,也变得越来越厉害。

所以在卡扎菲担任利比亚总统期间,利比亚与几乎所有世界强国的关系都不怎么好,在很多场合都喜欢发表言辞十分尖锐的言论,比如卡扎菲就经常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反美言论,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对他的言行感到十分的不满。

比如在2006年的联合国大会期间,卡扎菲就在大会上发表了一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在言论中称联合国是恐怖理事会”,是五常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他们这些小国的组织,甚至在其演讲最激烈的时候,卡扎菲还当场撕毁了联合国宪章,扔向台下的各国领导者们,结果引发了多国领导者的愤怒,纷纷离席以示抗议。


正是由于这种狂妄的态度,让利比亚在卡扎菲执政后期,渐渐失去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友好,结果当2011年利比亚国内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时,以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也随即发动了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彻底打垮了卡扎菲政府,并杀掉了卡扎菲本人。

由此可见,卡扎菲政权垮台,不仅美国人的期望,而且也是他的很多老朋友,比如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法国总统萨科齐、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等人的想法,也因为他的狂妄言论最终放弃了他,如果用祸从口出这句话来行动卡扎菲的遭遇的话,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

总的来说,虽然卡扎菲的人生是一个“彪悍”的人生,但是在他所走的人生道路上,其所遇到的“朋友”实在是太少,以至于在他落难的时候,抬眼望去连一个肯拯救他的人都没有,如果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失败到如卡扎菲这样的惨状,实在是太少见了。


落下m


卡扎菲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许多国家都不认可,盟友自然就少,卡扎菲与前苏联确实是盟友,但是苏联解散后,俄罗斯与利比亚就没太多的联系了,另外那时的俄罗斯都自身难保,自身经济、军事、民心都还需要解决。别说是卡扎菲了,就连萨达姆与俄罗斯是盟友,俄罗斯那时都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未来需探索


他的傲慢征服了全世界,谁愿意陪这样一个疯子玩,从来都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救了他之后说不定要返咬一口。


陈州小富


此人所谓胆大包天,是当时唯一将五常全部得罪了得人,所以不可能会有国家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