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比凌迟还残忍的刑罚,惨无人道,孔子得意门生就死于此刑

导语:比凌迟还残忍的刑罚,惨无人道,孔子得意门生就死于此刑

一说起古代刑法,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凌迟”。凌迟始见于辽代,那什么是凌迟呢?就是不让受刑者痛快的死去,让其目睹自己被一刀一刀摧残,却又不能立即死去,从而造成身体与精神上的折磨。这么看来凌迟就已经够残忍了,但是在凌迟之前还有过一种更残忍的刑法,而且孔子最勇猛的弟子子路就死于此刑。

子路,和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子路年轻时可不是众人眼中的好孩子的,生性顽劣,可又力大于常人,经常与人决斗却又没人打得过他。因此,子路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勇士,之后更是头上插只鸡毛,身披兽皮,要上在挂一只长剑以此形象游走在街头。可见傲慢无比。一日,孔子外出。见到子路的打扮后很是好奇,于是上前询问子路:“你喜欢什么”子路不屑的拍了拍自己腰间说:“当然是长剑了”。孔子笑道:“如果你能加以学习,肯定会更出色的 ”子路轻蔑一笑道:“那南山的竹子,只要劈开略加加工做成利箭,就可射穿犀牛皮。有些东西就是天赋异禀,何苦去费事学习呢?”孔子继续平和的说道“南山的竹子本身是很锋利,但是如果在本身就很锋利的竹子尾部装上羽毛,再把箭头打磨一下,那么这只箭岂不是可以射的更远更锋利?”子路听罢,如梦初醒。更觉得孔子俨然高人一般,于是之后便登门拜孔子为师。

子路拜入孔子门下之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再也没人敢对孔子恶语相加了。既然子路那么他拜入孔子门下学什么呢?其实孔子不仅教授文化课,对骑射、驾车等都有涉猎,而且造诣不浅。孔子的学生在学成之后大多都去做了官,孔子觉得,只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就可以在仕途上找到合适自己的官位,知礼可做礼官,知法可做刑官,像子路这样的可以做个治安官。

后来子路到了卫国大夫孔悝家做了管家。孔悝身为卫国大夫,其影响力也不小,就让子路去蒲邑做了长官。子路也是不负众望,为官三年内,政绩十分的突出,百姓安居乐业,农田更是年年丰收,地方治安也是井然有序。孔子听说后也是专门到子路管理的地方游看,更是连连三次夸奖子路治理的不错。子路这人生性耿直、忠勇兼备,对侍奉之人更是绝对的效忠,这也符合孔子的教导理念。后来孔悝出了状况,子路的忠勇的表现更是显露无疑。

我们先了解下当时卫国的背景,卫国卫灵公临死前想让公子郢继承,可是得到了拒绝,可还没等再选下一个继承人,卫灵公就死了。后来众人还是想让郢继承,可再次得到了拒绝,不过却提出了一个人选,那就是蒯聩的儿子辄,也就是卫灵公的孙子。顺利继位后,称卫出公。而早年逃往晋国的蒯聩,听说儿子当了卫国国君,就想夺位。可是卫国布下重兵,禁止蒯聩回国。

这个时候分歧就出来了,国内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支持蒯聩回国,这蒯聩是孔悝的舅舅也就是伯姬的妹妹,而子路侍奉的孔悝的母亲伯姬就是支持的一派。之后孔悝老母联合一帮贵族想把蒯聩接回做卫国国君。更是出主意想让自己的儿子孔悝暗杀国君,可弑君自古以来都是要背负骂名的,孔悝不愿意干,孔悝老母也看出来儿子为了顾及名声不愿意干,于是就以武力逼迫他。可孔悝直接把消息放了出去,卫出公得知后逃到了鲁国,孔悝也是被控制了起来。子路只知道后,于是立马前往都城想要救孔悝。而这时蒯聩已经顺利成了卫国国君。

蒯聩因担心子路进城会使自己的事情败露,就命人半路截击子路。争斗中子路的帽子被士兵击落到了地上,而子路受孔子教育影响,认为不戴帽子,或者帽子没戴正是有失君子风范的,一是赶紧把帽子捡起来并整理好,也就是在这时子路被杀。之后更是被加之醢刑将子路剁为肉酱。

史书中记载的醢刑由商纣王所创,更是曾对活人使用此刑。虽然子路是被士兵所杀,但死后所受的刑法却比凌迟更为残忍。之后孔子得知自己的得意门生惨死,更是伤心不已,吃饭时看到肉酱类更是将其盖上不忍使用。而后来也因为刑罚太过于残忍,各朝皇帝也有心废除,但每逢乱世之时还是会有所使用。知道唐朝才彻底废除,自此醢刑开始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