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历史一书生


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秦朝。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游死于沙丘,赵高李斯之流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让秦二世胡亥即位并假传遗诏令扶苏自杀。在秦二世即位之后听信赵高的谗言,杀害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子婴却能安然无恙呢?

秦二世为何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

胡亥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主,并没有什么大才。秦始皇之所以喜欢把胡亥留在身边主要还是胡亥是始皇帝最小的孩子,一般作为人父都是喜欢自己的小儿子的。可是秦始皇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独自的见解,虽然疼爱胡亥,其帝位一定会传为给扶苏。

秦二世得位主要是赵高和李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以矫诏令扶苏自杀,并立胡亥为帝,当时的胡亥其实也是不敢擅自更改秦始皇的遗诏,只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之下答应登基为帝。而扶苏在得到假的遗诏之时并没有多想就引剑自刎而去,胡亥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可以看出胡亥得位不正,人在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之时那怕隐瞒的天衣无缝也会心虚,人在心虚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不自信。

胡亥无德无才之人,在自己的兄弟姐妹之中的声望不是很高,加上皇位不正的心虚,面对自己兄弟姐妹的不自信,胡亥必须用权威来压制内心的不安,杀鸡儆猴是第一良策。

在加上胡亥的皇位本身就是踩着大哥扶苏的尸体而得,自然而然胡亥也有危机感,皇子之间争夺帝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为防患于未然选择下手为强。加上赵高的蛊惑以皇位相争,胡亥恐怕难逃一死来吓唬胡亥。

出于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胡亥最终选择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稳固帝位。

秦二世杀害兄弟姐妹为何子婴能全身而退

胡亥与赵高在咸阳杀了秦皇的12个皇子,然后又杀害了6位皇子,甚至把秦始皇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也给召回来并杀害。

胡亥的兄弟姐妹有的被全家处斩,其中一位公子将闾自知难逃一死,引剑自刎,还有一位公子高请求胡亥念在兄弟之情给于自己一个体面的死法,主动请求去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高兴之余赏赐了公子高全家不少银两。

可是在历史上秦二世被赵高杀死之后又立子婴为皇帝,其实这个子婴应该是秦始皇旁系的子嗣并非扶苏之子,子婴对胡亥的帝位没有威胁,自然不在胡亥的清除之列。

子婴继承帝位之时,秦朝已被起义军攻打的只剩下一席之地,子婴初为帝后为王,所以子婴并不算一位大一统皇帝,秦朝依然是二世而亡。

子婴到底是谁

子婴到底是谁现在依然是个未知数,大多数认同的是扶苏之子。可是这里面有一个疑点,在扶苏计杀赵高之时是有两个成年孩子的,在年龄段与扶苏不符合。

就算古人结婚生子较早,也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年龄差距,在子婴杀赵高的时候已经有两个成年孩子,以两个孩子为十五岁计算,这是的子婴最起码有三十岁,这样以来就肯定不是扶苏之子,因为子婴只比扶苏小几岁而已,古人在早婚生子也不可能几岁孩童就有子嗣吧。

只比扶苏小几岁,秦二世诛杀兄弟姐妹并没有诛杀子婴,所以子婴是扶苏之子排除掉,是秦二世其他兄弟姐妹的孩子可能性也不大,胡亥既然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完全没必要不斩草除根留下祸根。子婴也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堂兄弟,如果是难道堂兄弟就不能威胁心虚不自信的胡亥吗?

我认为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堂兄弟,胡亥的堂叔,在血统上无法与胡亥争夺帝位。子婴是谁之子现在只是推测,子婴杀了赵高登基为帝依然没有挽回秦朝灭亡的事实,子婴在投降之后并没有得到善终,据说子婴跟他的两个儿子被项羽肢解而亡,逃过了胡亥的迫害没有逃过项羽的屠刀,可惜呀可惜。

那么你认为子婴跟扶苏秦始皇还有胡亥是什么关系呢?


豫北老崔



秦二世胡亥诛杀兄弟姐妹时,如果主动服诛。妻儿可免死。如果负隅顽抗,或者逃脱者。妻儿要被灭门。

在胡亥的兄弟中,可以确定的是,长子扶苏和公子高的妻儿没有被株连。

扶苏主动自杀。使妻儿免受株连。

公子高被已逃脱。担心株连妻儿。便向秦二世上书。称只要不株连妻儿。自己愿意为先帝陪葬。秦二世大悦。还重赏了公子高。

扶苏和公子高做到了韩非子之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杨朱学派


子婴在中国历史上,是谜一样的存在。关于他的身上,有很多种说法。我们今天就来揭一下子婴的底细吧。

大家都知道,秦朝经过两代皇帝而亡国。

第一个就是秦始皇,第二个就是秦二世胡亥。

可是,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被赵高给杀害之后,他又立了子婴为王。难道这个子婴不算是秦国的皇帝吗?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个概念,秦始皇和胡亥,他们两个都是大秦帝国的皇帝,他们拥有的地盘是天下。

可是,到了子婴上台的时候,秦朝拥有的仅仅就是关中之地了。

那时候六国的后人,都又开始纷纷复国了,而且项羽还打了巨鹿之战,刘邦就要杀到了关中来了。

即使是关中之地,在这个时候,也都快要不保了。

所以,这时候即位的子婴,肯定不能叫天子了,他只能叫秦王,这也是为什么说秦朝经历了两代人,而亡国的原因。

那么这个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呢?为什么秦二世去世之后,赵高要让子婴即位当秦王呢?

秦二世胡亥即位当皇帝之后,他就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给腰斩了。

也就是说在胡亥去世之后,秦始皇就算是绝后了。这时候给胡亥血脉最接近的人,也只有子婴了。

关于子婴的身份,历史学家总共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是扶苏的儿子。

第二种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说法,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都没有弄明白,子婴的身份到底怎么回事?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推测一下子婴的身份的。

大家都知道胡亥在继承皇位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给杀死了。扶苏更是胡亥最大的威胁,所以,胡亥在篡位之前,最先杀掉的就是扶苏。

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老话叫做斩草除根,胡亥和赵高都是野心家,他们在杀了扶苏之后,不可能留下扶苏的儿子的。

还有就是,胡亥去世之后,若是子婴真是扶苏的儿子,赵高这个杀了扶苏的凶手,就不可能找扶苏的儿子来当秦王了。

若是子婴当了秦王之后,肯定会给自己的父亲报仇的。所以,通过这一点来推测,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那么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了。

秦始皇去世的时候,他的年纪是五十岁,秦始皇去世大概两年的时间,大秦就亡在了胡亥的手里,也就是说那时候即使秦始皇活着,也只有五十二岁。

当初赵高要让子婴当秦王的时候,子婴是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他们如何来对付赵高。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子婴的儿子,已经成年了。

只有成年了的人,才会被父亲叫去商议事情。所以说那时候的子婴的年龄,应该是在四十岁上下。

只有四十岁上下的人,才有可能有两个成年的儿子。

所以说五十二岁的秦始皇,有个四十岁左右的孙子,肯定是不可能的。恰恰五十二岁的秦始皇,有个四十岁上下的弟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说子婴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你说这个推理对不对。

所以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和赵高当初不杀他,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那时候的皇位都是,父子相传和弟弟的关系不大。


史学达人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害死了所有兄弟姐妹,其中有名有姓的有:公子扶苏、公子将闾,而为了避免迫害而情愿殉葬秦始皇的有公子高。

据司马迁记载:胡亥以秦始皇名义命公子扶苏自尽后,在杜邮公开处死了公子十二人,公主六人,被迫自尽的有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自愿殉葬的有公子高一人。

子婴身世之谜

自司马迁开始,大部分史书都认为子婴为公子扶苏之子,但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经过对史料的研究,已经可以否决掉了。

首先,从年龄来推断,秦始皇去世时五十一岁,就算他十五岁生长子扶苏,那到扶苏去世时最多三十六岁,如果扶苏也是十五岁生子婴的话,到子婴继位为秦三世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一岁。

到子婴十五岁生下两个儿子的话,他们最多也不过六七岁,可子婴曾与这两个儿子商量刺杀赵高的事宜,要知道刺杀权臣是一件极度危险而极需隐秘的事,子婴不太可能把这内容和两个六岁的儿子说。

此外,胡亥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同时,顺带把他们的后代(也就是胡亥的子侄)也给杀了,“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于咸阳市,……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如果子婴真的是扶苏的儿子的话,胡亥怎么可能放过他,毕竟扶苏才是胡亥最有力的对手,斩草不除根,不符合胡亥、赵高等人的性格。


此外还有另外三种说法:子婴乃秦始皇的弟弟(这种说法在我大学时十分流行);子婴乃胡亥长兄,秦始皇长子(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否决);子婴乃秦始皇弟弟的儿子(我个人比较认同这种说法)。

因为子婴曾向胡亥进言不要杀蒙恬、蒙毅兄弟,可胡亥不听,可见在公元前210年的时候(秦始皇去世当年),子婴已经有一定的年龄和能力,在朝廷上有不小的话语权了。

而从前面也可以看出,胡亥所杀的都是对他皇位有威胁的:蒙氏兄弟,冯去疾、冯劫兄弟,李斯一家,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家人。可偏偏没杀子婴,即使是胡亥没想到,难道赵高也没想到吗?

所以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弟弟的儿子,胡亥的堂兄,他离皇位较远,对胡亥的皇位影响不大。司马迁所记载的:“(赵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里的“兄”指的是堂兄,而不是亲兄。(这也有疑惑,主要在于“兄子公子婴”五个字,有没有可能是司马迁刻错了,乃“兄公子子婴”才对)。

至于后面赵高立子婴为秦王,也是为了让王位顺利过渡到自己手上而已。从这也可以看出,子婴应该和秦始皇的关系比较远,才能被赵高选中,用来做王位更替的桥梁。

也就是因为子婴不在秦始皇一系里面,所以胡亥和赵高都没把他放在心上,也就不需要去特别处理子婴了。


一贰一橙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巡游过程中,病死于沙丘。胡亥和赵高、李斯的密谋秘不发丧,伪造秦始皇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迫令在北方蒙恬军中的皇长子扶苏自杀。

回到咸阳后,胡亥登基为帝。为进一步巩固帝位,胡亥借故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但子婴不在杀戮之例,可见子婴并不是扶苏之子,也不是始皇之子。

前207年,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那么,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呢,既能逃过胡亥的杀戮,又能被赵高立为秦王呢? 综合种类史料分析,子婴最大的可能,应该是胡亥的远支的堂兄弟。这样既能在胡亥杀戮兄弟姐妹时,进行劝谏而不被杀戮,因为他不对胡亥的皇位构成威胁。又能在赵高逼死胡亥后,被立为秦王,因为他有皇室血统。



林城布衣10001


首先纠正一下,虽然关于秦王子婴的身份问题,有多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子婴属于秦宗室成员,但绝不是扶苏的儿子,因为年龄对不上。子婴最大的可能性是秦始皇的弟弟,是秦宗室长辈,但又不会与胡亥争夺帝位。具体原因在下面会详细展开。

秦二世胡亥之所以杀光所有的兄弟姐妹,对前者是因为他们有争夺帝位的资格,铲除之以绝后患,对后者姐妹虽然不会争夺帝位,但不排除不少姐妹与功臣勋贵联姻,这对胡亥的皇权构成潜在的威胁。胡亥登基之后,为了巩固帝位,赵高建议说:“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所以应“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他按照赵高的建议,申明法令,开始诛杀诸公子。结果就是,有资格与胡亥争夺帝位的23位公子全部被杀。而他们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杀,如扶苏和公子将闾三兄弟;有的被集体杀戮后示众,如杜县杀死六公子,咸阳杀死十二人;有的选择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最后在赵高的教唆下以残酷手段处死了10位姐妹。

下面结合史料记载情况分析秦王子婴为什么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招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秦王子婴有两个儿子,年龄至少也得有10多岁,不然怎么参与商议诛杀赵高?那么,子婴此时的年龄至少要有30多岁,总所周知,秦始皇在51岁时去世,公子扶苏是其长子,扶苏自杀前最多不过30多岁,其他公子年龄更小,不可能有子婴这样大的儿子。

另一方面,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说法比较贴合实际。首先,从年龄上看,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又有成年的两个儿子,可以一起行事谋划,这一年龄设定符合逻辑。其次,作为秦始皇的弟弟,他可以以叔父长辈的身份向胡亥进谏,而且作为叔父辈不具备直接威胁胡亥帝位的可能性,胡亥也会在形式上多少对叔父表示几分尊重。最后,当子婴被赵高拥立为王后,可以不动声色进行密谋,反将立他为王的赵高除掉,从这一点看出他的谋略与胆识已经非常老道。

总的来看,秦王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这种说法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为何胡亥没有处死子婴,因为子婴是胡亥的长辈,又没有直接威胁。


沧海拾遗录


对秦二世的诛杀范围,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如史书记载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始皇的女儿,女儿都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可见李斯的长子李由娶了秦始皇的女儿。可以想象秦二世杀死的兄弟姐妹包含了李斯的一些女婿,但李由的妻子我认为很可能没有被杀,因为按道理她应该出嫁后就跟着丈夫了,后面秦二世和李氏父子的互动也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与李由有杀妻之仇的样子。

还有就是和问题关系较近的一件事:秦公子高为了保全族人请求殉葬,牺牲本人,保全了族人。公子高是秦始皇的儿子,他的家族难道不是秦二世的家族吗,显然他要保全的族人是自己这一房的子女。既然族人得免,那么公子高当有子女免遭秦二世诛杀,所以秦二世放过秦始皇的孙子是有可能的。

但是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子婴是不是扶苏的儿子还两说。

秦二世大杀四方的时候,子婴曾经劝阻。虽然秦二世没听,但子婴也没事。显然子婴的身份没有那么敏感。而且后来子婴和两个儿子合谋杀赵高,子婴的儿子显然必须有一定年纪了。秦始皇卒年50,秦二世和赵高都死于秦始皇死后三年,秦始皇的曾孙能有多大呢?所以学界有根据《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即秦二世的叔叔,或根据《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蛟的儿子即二世的堂兄,是有道理的。


代牧益州阎文平


子婴是秦朝末年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据说他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在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害死之后,子婴继承了秦王的王位。而子婴不甘心当赵高的傀儡,就设计杀掉了赵高。

这些事情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奇怪,因为秦二世胡亥登上皇帝的位置并不是秦始皇所授予的,而是因为他从联合赵高李斯等人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逼死了原本要继承皇位的长子扶苏,自己登上皇位。由于这样登上皇位,胡亥心里也不踏实,所以在赵高等人的建议下,他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给害死了。

照说子婴作为扶苏的儿子,肯定也是被秦亥害死之列,不可能把他留下来,还能够日后继承自己的王位。所以很多人推断子婴是秦国宗室的一个人物,但并不是福苏的儿子。这样的推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子婴的年纪并不小,不太可能是抉苏的儿子。因为子婴在杀赵高之前,曾经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商议,一般能够商议这种事情,儿子年纪也不会太小。所以当时子婴的年纪至少在30岁往上走,而扶苏大概也是这个年纪,所以两个人不可能是父子关系。

而赵高和胡亥等人在胡亥继位之前已经将秦始皇的子孙都已经杀害了,所以不太可能有子婴这么一个独苗。所以很多历史学家都推断,子婴事实上是秦始皇的兄弟成蛟的儿子。这个推断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是秦始皇的子孙,所以并没有妨碍到胡亥即位,所以胡亥不会杀他,而他的年纪正好是30多岁,所以符合子婴的年纪。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胡亥篡位之后,在赵高的建议之下,他确实是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们,都给聚集到一起,然后给腰斩了。即使嫁出去的秦始皇的女儿,也被胡亥叫了回来,全部给杀害了。

当然了秦始皇的儿子,除了扶苏和胡亥这两个人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留下名字来的。

唯一一个叫公子高的,他之所以能留下名字来,是因为他在临死前,对胡亥请求过,想要在自己死后,葬在父皇秦始皇的旁边,为秦始皇守陵。

这一个请求,被秦二世胡亥给批准了,所以,就这样公子高的名字,也被《史记》给记录了下来。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儿子,除了公子高落了一个全尸,埋在了秦始皇墓的旁边,其他秦始皇的儿女全部都是被腰斩的。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故沙丘之后,联合李斯和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然后赐死了公子扶苏。

那么题目中的子婴,到底是不是扶苏的儿子呢?

其实这个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论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没弄明白这件事。子婴于情于理,都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我们先来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既然扶苏是被胡亥和赵高给杀害的,后来经过指鹿为马事件之后,赵高又把胡亥给杀害了。当赵高重新选立秦王的话,就不可能选择扶苏的儿子,因为杀父之仇大于天。

若是子婴真的是扶苏的儿子的话,子婴在当秦王之后,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把赵高给杀了,为父亲扶苏报仇。赵高还犯不着做这样的蠢事。

那么子婴若不是扶苏的儿子,他到底是谁呢?

很多人都说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才对。其实这个我们也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秦始皇死的时候是五十岁,到了秦朝灭亡的时候,他也就是五十二岁。

若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话,他的年龄也就是四十多岁,但是,若是子婴是扶苏的儿子,秦始皇的孙子的话,那也就是二十岁左右(毕竟扶苏也就是三十多岁)。

可是大家不要忘记,当初赵高要让子婴当秦王的时候,子婴不想去。

这时候子婴有叫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他商议,到底怎么来对付赵高。

既然《史记》上有说子婴有两个儿子,而且子婴还要给他们商议对策。那就说明他们至少成年了,毕竟只有成人了之后,才有可能被老爹叫去商议这么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子婴的孩子,当时至少是有十八,二十岁以上了。

这也就是说,若是子婴真的有这么大的儿子的话,那他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岁的子婴,有个二十岁左右的儿子,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若是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他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所以说于情于理,子婴都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还有更重要的是,秦二世和赵高当初要杀扶苏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到要杀他的儿子的,毕竟斩草要除根,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但是,对于秦始皇的弟弟,他就没必要杀掉了。因为他对皇位是没有威胁的。所以,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大,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孙子。


汉史趣闻


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乃是误传,扶苏自杀的时候年龄在30岁左右,就算按照古代早婚早育,按照最早扶苏14岁生子,那子婴此时最大也就16岁,然后三年后,胡亥被害,子婴19岁,据记载,子婴在诛杀赵高前,曾与其两个已成年的儿子密谋,这明显就产生了年龄上的矛盾,19岁的子婴为何有2个成年的儿子?

因此一般认为子婴是嬴政的弟弟,或者是嬴政兄弟的儿子。

胡亥在继位后,为了稳坐皇位,屠杀了其所有的兄弟姐妹,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而子婴作为其叔或者其表兄弟,第一没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第二也没有能威胁自己的皇帝,如果子婴是嬴政的弟弟,那就是胡亥的叔叔,无故弑杀长辈,这不孝的罪名胡亥没有比较自找麻烦,而如果子婴是嬴政兄弟的儿子,胡亥可能都不熟,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号人。

所以说,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却留下子婴,就说的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