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一手培养华罗庚、李政道,最大的“学术成果”是79位院士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的人物,他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例如李政道,华罗庚等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巨匠。

但他们的老师——叶企孙,却并不为众人所知。

从小立志,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作贡献

叶企孙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的庇佑,与他父亲的严厉要求之下,他拥有的学习的机会比同龄人多。

在叶企孙九岁那年,他已经熟读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甚至还广泛涉猎了西方的科学文化。

这时叶企孙的父亲意识到了孩子要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于是就把叶企孙送进自己创办的“敬业学校”读书。该校就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教育的现代学校之一,叶企孙在此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他平时除了热爱学习以外,也会经常出去游玩,他认为“世界那么大,必须到处去见识”。有一次他就约了同学一同到上海游玩,当时照相技术很风靡,上海开了很多照相馆,出于好奇,叶企孙就在照相馆中照了一副全身照。

叶企孙拿到相片以后,用毛笔在相纸的背面,工整地写下四行评论:

(一)戴平顶草帽拍照形式不佳;

(二)右手置花架上置法尚未得宜;

(三)二足如此摆列不雅观;

(四)长衫多皱处。

只是一张照片,却能看出叶企孙对待事情的严谨缜密思维,平时也经常有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开阔的视野以及扎实的知识素养,促使他顺利考上了清华学堂,成为清华的第一批学生。

在人才辈出的清华园,叶企孙知识的海洋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后来还成为了清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可是,当时的中国技术很多都不成熟,非常落后。如果想要学到先进的西方科技,唯一的路就是:远赴欧美。

清华园


这种情况下,叶企孙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去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然后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这一认识促使他立志去往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学成后用以振兴祖国。1915年,他和同学一起筹办了清华学生科学社,在他们的每天认真宣传,与学生不断讲解交流之下,学生科学社在清华园内非常活跃。

而叶企孙在学习上也变得更加勤奋刻苦。他除了会“挑夜灯”每晚学习到深夜以外,每天一大早就会来到课室里学习,还没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做预习笔记,课堂中记录下不懂的知识点,然后下课后自己再深入研究或者向老师请教。

一日复一日,他对学习的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所学的知识也更加精进。

赴美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放弃哈佛任教机会毅然归国

后来国家决定送清华的一批学生去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其中一位人选就是叶企孙。

因此在叶企孙20岁之时,他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求学深造。

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学


叶企孙怀着远大的抱负,首先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当时这个学校是美国的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一向都有“注重实验”的传统。

叶企孙接触西方科学技术理论虽然已经很多年,可一直没有怎么做过实验,他来到这个学校,真的是来对了。凭借着他惊人的动手能力以及肯学肯努力的态度,他很快就熟悉了这些实验学习工作。不久,他就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

因为叶企孙的学习能力很强,美国芝加哥大学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测定普朗克常数。

叶企孙很仔细地观察这些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改进,所测量的普朗克常数值成为早期最精确的数值,后来甚至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多年。而中国人的姓名,也第一次出现在现代世界《自然科学》著作中,那一年,叶企孙才23岁。

叶企孙在哈佛完成了普朗克常数的工作以后,在导师的指导之下开始做“压力对铁磁物质磁导率影响研究”。在这项研究工作中,叶企孙收获了许多磁学知识,促使他后来成为我国从事现代磁学研究的第一人。

在美国留学5年,叶企孙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实验物理学家。因为叶企孙实在是太过优秀,哈佛给他开出了很好的工作薪资,让他留下来当教授。

此时叶企孙所以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留在哈佛拿高薪当教授,或者回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下做实验教书。”

其实在当时,那批与叶企孙同期送来海外的清华学生,有不少选择了留在国外工作。毕竟当时中国十分落后,压根没有好的资源培养新一代学生,所以不回去也似乎也“无可厚非”。但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叶企孙还是选择了回国,婉拒了哈佛的邀请。

如果叶企孙当时选择留在国外,在优越的条件下钻研物理学,日后甚至可以赢得诺贝尔奖,但他为了中国的未来,这些他都舍弃了。

“伯乐”慧眼识“千里马”,培养众多优秀人才

回国以后,叶企孙又面临了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学成之后应该如何报效祖国?是选择在国内进行科研还是选择教育人才这条路。”

这个问题令叶企孙很是困扰。最终他决定选择教育,因为科学与教育从来都不分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新一批新型科学人才是当务之急。

1924年3月,叶企孙被分配到了西南大学物理系任教。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中,包括李政道在内有近十名科学家,都是经由他手培养出来的。

其实李政道之所以可以到美国留学,叶企孙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因为当时的李政道面孔太过稚嫩,看上去像个大孩子,其他人都觉得他没有什么能力。而叶企孙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不应该“看脸”,而是要看他的综合实力。即使叶企孙在当时遭到了不少阻力,也要坚持选派李政道到美国留学。

李政道一直都很感激叶企孙这个恩师,就是因为叶企孙,他的命运被改写了。

叶企孙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每个都尽自己的能力去培养,去为他们争取机会。

年轻的李政道


叶企孙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一段时间以后,就前往了清华大学应聘任教。从此以后叶企孙就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

我们所熟知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是叶企孙培养出来的。华罗庚由于家庭困难,没办法承担学习费用,无奈之下只能中途辍学,因此华罗庚只拥有一张小学文凭。

而华罗庚还是很热爱数学的,通过自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培养当时中国的数学人才,华罗庚就应聘了清华教授一职。

当时叶企孙身边的所有人都不接受将华罗庚聘为教授,但叶企孙觉得华罗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无视一切“反对的声音”。坚持聘任了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教授微积分课程,之后还把华罗庚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年轻时的华罗庚


所以说千里马还是要有伯乐欣赏才行。如果李政道以及华罗庚没有叶企孙这个“伯乐”的赏识,可能他们的才华都无法凸显出来了,人才就此被埋没。

尊重人才,重视知识,撑起中国科学界的半壁江山

叶企孙除了在培养人才方面很有方法,也很会尊重每一个学者。在叶企孙正在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之时,他觉得吴有训非常有能力,于是就邀请吴有训加入该系。

叶企孙为了表示对吴有训的重视,把吴有训的薪酬水平定在了全系最高,甚至超过了他自己这个系主任。叶企孙这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吸引了大批名师前来清华物理系任教任教,其中就有熊庆来、萨本栋、周培源等。

甚至外国一些知名学者也被叶企孙这份精神吸引到这里讲学,这其中就包括欧洲著名物理学家玻尔、法国学者郎之万、美国信息论创始人维纳等。

只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就成了名师云集的地方,甚至还成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

清华物理系成员


一直以来,叶企孙无论行政的工作有多忙碌,也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登台讲课。

叶企孙曾说过:“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土壤最肥沃、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平静辞世,享年79岁。

叶企孙雕像


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令人震惊的著作,也没有留下非凡的教育纲领。他甚至连一句豪言壮语都没有,但是中国的物理学教育,却在这位奠基人的手中,一步一步地建设起来。

我是CC酱,儿子汤汤刚刚高一,女儿圆圆即将上初中。为了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他们出生起,我就在努力学习育儿知识。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孩子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经验,期待和大家交流育儿经验,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更多精选文章,欢迎移步我的公众号:CC酱在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