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陕 北 人 家

陕北人家

对于成年人来说,陕北是充满神奇的地方,陕北是革命的摇篮,陕北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长征,和各路红军胜利会师,随后以陕北为根据地,自力更生,克难攻坚,通过十三年勇敢卓绝地发展壮大,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日本投降,打倒蒋家王朝到进京赶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段波澜传奇光辉战斗岁月,其间在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集体运筹帷幄,率领人民军队以弱胜强,逐渐到发生历史性大转变,以百万雄师,纵横捭阖,取得大胜利的红色圣地。

对于成年人来说,雄壮的黄河在陕北定格了母亲河的神圣地位,奠定了陕北人对祖国的贡献,清凌凌的延河水哗啦啦日夜流淌,巍峨的宝塔山连着晨曦晚霞,目送昔日烟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迎来民族复兴,祖国强大,陕北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陕北的红色之旅已成全国年轻人膜拜和敬仰英雄的爱国教育之地。凤凰山和杨家沟,洛川,清涧,绥德,富县,陕北的角角落落留下红色的革命遗迹。

今天不说陕北高原的沟沟壑壑地貌,不说那谷子和杂粮,羊杂碎,碗托,黄河滩枣,狗头枣,荞面等特产的亲民亲切,不说那山沟梁梁上开着白色的花儿的土豆的丰饶,不说沙漠绿化的成绩,更不用说煤,天然气,石油的国民支柱产业,不高歌那真挚,富有生活气息的信天游酸曲,不羡慕拉话话的陕北年轻后生和姑娘的卿卿我我,不评论陕北快书。而陕北的风土人情,山川大地,政治,经济,文化是一部大书,是一座宝矿,是写也写不完,开发也开发不完的最传奇的地方。

也不说延安人,榆林人交给世人的最强成绩单,在西北重镇陕西省,包含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三个版块,经济实力和经济十大强县陕北就占了一半,全国十大经济强县神木赫然在列。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三千万人口的陕西,陕北人对陕西乃至国家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是大书特书,值得自豪的不争事实。

陕北对我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地方,从宜君开始,到延安各区县,以及榆林各区县,这个长达四百公里的区域内,由于做乳品业务的原因,基本走到了各个县,每个县比较大的镇间,对每个县一对一的对接,从县城到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了脚印,陕北的饮食住行,陕北的人的性格,我在陕北所取得工作业绩,是经过风雨雪霜,一步步做起来的,所以对陕北产生的情感是发之肺腹的。

十多年前,一个关中西府的汉子来到陕北做乳品市场推销,陕北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它像个磁铁,吸引着我这个关中农村小子的激情。初来乍到,陕北的春天,风沙大,温度低,寒风彻骨,遍地盛开着金灿灿的迎春花,弥补了黄土高原的冷寂;陕北的夏天黄沙蔽日,热浪滚滚,幸亏有山丹丹花在墙角,院子,田野沟坎上忘我地开着,秋天的陕北高原饱满浩荡,这是陕北一年里最舒服的好时节,而对于陕北漫长的严寒时节,是非常难熬的时候,房子挂上厚厚的门帘,插上电缛,烧上炭火还是觉得冷,当时我住的招待所,冬天缺水严重,饮用水都成问题,那洗潄上厕所更不方便,后来苦思冥想,我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每天早上去所在县城大医院住院部洗脸刷牙,我为我的“聪明”感到兴奋,但在冬天入厕就难办了,三九寒天,天寒地冻,招待所老板给每个楼层放个大桶,虽说是个好事,而半夜解手还是让人头痛的事情。

虽然物质条件差,难以想像,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公司派我去榆林市子洲县,子洲县是从子长,横山,米脂,绥德,佳县五个县分出部分区域组成的新县,是为纪念陕北早期优秀共产党人李子洲烈士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县城,子洲县是榆林经济欠发达的穷县,但是公司的产品却在子洲县卖的火爆。我就在子洲县马蹄沟镇李家洼代理家住了下来,住在原来代理商艾老板的库房,他是要我每月交一百元租金的,后来,他把生意转让给妻舅的两个儿子来做。这兄弟俩姓钟,兄弟和睦,和他的父母都是陕北农民,但他们这一家人勤劳善良,对我特好。特别他的母亲,一个身板硬朗,说话得劲,做啥干净利索,克里玛擦。陕北家常饭做的特别好吃的农妇,大约六十岁的样子,和我母亲年龄相仿,她对我就像母亲对我一样慈祥和蔼,她对每个人特真特实在,一家子吃早饭,晚饭,我头一个先吃。她做的洋芋擦擦是一绝,特别好吃,天天吃,我都不烦。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饭食,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吃了将近一年半这位老母亲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后来,虽然离开了子洲李家洼这个地方,但这里给我留下了念想和感激。

我为了报答这一家好人,工作干得很努力,除过做好乳品以外,无偿给装啤酒,白酒,方便面,油盐酱醋等众多百货,每天出车,业绩很好。当时年轻泼辣,我清晰记得那是二零壹零年,我曾经穿破了四条牛仔裤,被公司销售总监王经理在检查市场工作看到后,每每在销售例会上经常提说我当年工作的实干精神。人心换人心,工作做成了彼此感恩和有成就的事业。

那一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收入多寡,而是沉浸在像家的友好氛围中,我和她们一家人一个锅里搅勺把,大人小孩都处得比较融洽,他们兄弟俩和他们的媳妇小孩都尊重我,乐于和我交流谝闲传,每天老太婆从家里走到从库房整理出来锅和炕连接的办公室里生火做饭,那热腾腾的洋芋擦擦,黄馍馍,果馃,榆钱稀饭(流行绥德和子洲的一种稀饭),油糕,一遇到节假日,还能吃上子洲最负盛名的羊肉饸饹,那是红白喜事才能吃到的美食,饸饹的机器驾在锅前,那饸饹如棍棍面,结实劲道,从机器下来直接到滚烫的热锅中,待从锅里捞出,油盐酱醋一拌,浇上羊肉臊子,味道浓郁,连吃带喝,我也很大方,像回到自己家里那么自然,吃完碗筷一摞,喝茶抽烟去了。

当然那时也忙,天刚亮就装车,他们做的产品也多,我配合他们弟兄俩个下市场,每周有四天和老二走乡镇即定路线,一个月八回,风雨不避,坚持到底,每周有两天和老三去县城铺奶,发国华、康师父方便面和饮料,西风系列、山西汾酒系列,四五十种小食品系列,经常踏着晨露,顶着星辰在子洲大地上早出晚归,这里的山沟沟,山梁梁上,这里所有有人烟的地方,都有我们辛勤劳作的背影,这里的人都照顾我这个关中西府人,一见我,“小花牛”来了,公司的产品成了我的代名词,他们经常款待我。

陕北人心实诚,每天早上装好货以后,就去吃现成的热早饭,当发动机一响,方向盘一转,我们全新一天的销售工作就开始了,一路上经过好多商店,遇见好多人,说好话,讲故事,把好产品送达他们手中,把诚信良心给他们,互相成全,这是体力和智慧的完美结合。一条条线路跑下去,一米米前进都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等忙了一天,摸黑或迎着星光灯火平安归来,他们全家人等我们出车人回来才一起吃饭,不论回来得多晚,我们总能吃上可口的热饭。有多少次吃完晚饭,坐在门口看这漂亮的窑洞,当凉爽的风徐徐从沟口吹过来,喝着当地花茶,借着灯光和站在对面沟畔上的后生婆姨拉话话,住在对面沟畔的村民都认识我,有事没事下来,和我下下棋,亦或吃着花生米、麻辣片、香辣凤爪、喝啤酒,听他们说说七百公里以外宝鸡的事儿,有的还真的去过宝鸡那边呢,说说各自对宝鸡好恶的评论。说:宝鸡虽也是个山城,但这个城市很美,吃穿住行都简洁舒适便宜,虽说语言不同,一些方言也费解。可是都能融入彼此心里,人的一生工作,学习,有的定居在外地,虽有家乡在空间有真实的距离,可心头放不下的,还是对家乡深深的牵挂,外乡城市乡村的烟火,哪能比得上自己的家乡好呢?

这一辈子和销售较上劲儿啦,我喜欢销售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销售有时压力山大,可当你和公司,当地经销商共同努力,一起破解了销售难题,完成了销售任务,并一路过关斩将,把产品做成了当地的品牌,这里的老百姓,超喜欢宝鸡的酒,宝鸡的奶,宝鸡的挂面,宝鸡的醋,还有宝鸡过来的其它产品。

中间隔了有八九年,这一次又踏上这片圣地,老朋友情分还在,又交了好多新朋友。市场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陕北人家的实诚好客习性照旧。听说去年子洲县城遭洪水侵害,但现在巳恢复原貌,也听说这么善良的一家人不发百货了,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