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老北京城原来的模样

老北京城

老北京城,这座有着3千多年建城史,8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数百年炮火,巍然不倒的建筑,却在这和平年代被拆除,永远消失了。

老北京流传着一句老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内城九门比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话儿来说,叫做“九门走九车”。

内九外七皇城四

"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

内九,即内城九门:

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

西边的西直门、阜成门;

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

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

外七,即外城七门:

东北的东便门;

西北的西便门;

东面的广渠门;

西面的广安门;

东南的左安门;

西南右安门;

南面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门,即紫禁城四门:

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

南有天安门;

西有西安门;

北有地安门。

东直门

(走砖瓦、木材车)

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1965年被拆除。

朝阳门

(走粮车)

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1953年拆除城楼。1957年又拆除箭楼。

现在只剩下一个正阳门城楼,和德胜门的城楼。

西直门

(走水车)

西直门内、外大街两侧多商业店铺,为区域性商业中心。

1969年因修地铁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阜成门

(走煤车)

1953年拆除瓮城、箭楼台基,1965年拆除城楼。

德胜门

(走兵车)

洪武四年改筑北京城垣时向南移建动五里,当时建有箭楼、门楼、瓮楼等建筑。

1915年拆除瓮城。1921年拆除城楼,1955年拆除城台。因该门瓮城南北进深很长,箭楼位置比安定门箭楼偏北50余米,未阻挡地铁施工,因此未被拆除。1979年拟拆除箭楼,后得以保留。

安定门

(走粪车)

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掉瓮城和闸楼,1969年,安定门城门及箭楼被拆除。

崇文门

(走酒车)

1900年,崇文门箭楼在义和团之乱中被英军开炮击毁,1920年拆除。1950年拆除崇文门瓮城。1966年拆除崇文门城楼,发现该楼为明代所建的大木结构,木料为金丝楠木。其中部分木料后来用于故宫和天安门的翻修工程。

正阳门(前门)

(走“龙车”)

正阳门箭楼在1900年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城楼在当年冬天被生火取暖的印度士兵不慎烧毁,现在的正阳门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建的。为改善交通,正阳门瓮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拆除。1949年后,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1965年经周恩来批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得以保留,1980年代腾退。

宣武门

(走囚车)

清代在宣武门外菜市口设杀人刑场,故宣武门多走死囚囚车,在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民间称作“死门”。

1927年拆毁宣武门箭楼,1930年拆除宣武门瓮及箭楼城台,1965年拆除宣武门城楼。

东便门

30年代东便门失修拆除瓮城、箭楼,1958年修建北京火车站时拆除城楼。

西便门

城楼、箭楼、瓮城于1952年拆除。1966年修建环线地铁,拆除附近的部分城墙。1988年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在外城相接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左安门

20世纪30年代,左安门箭楼被率先拆除;1953年,瓮城、城楼和箭楼城台被相继拆除,护城河被取直。

右安门

1956年拆除箭楼、城台及瓮城,1958年又将城楼拆除。

永定门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拆除永定门西侧部分城墙,将原在城外马家堡的京津铁路终点站移至天坛。1901年修建前门火车站时又在城门东侧增开豁口,铺设新路轨。 1951年为改善永定门交通,拆除了瓮城和东西两侧的城墙。城门及箭楼于1957年被拆除。

广安门

广安门瓮城及箭楼于1940年代拆除,城楼于1957年拆除。

广渠门

1930年代日军占领时期将箭楼拆除,1953年为道路通畅拆除了城楼和瓮城。

大清门

位于皇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初称“大明门”,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

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遗址处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地安门

俗称“后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称北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皇城北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景山以北,鼓楼以南。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除。1954年起,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地安门及其雁翅楼一并拆除。

东安门

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处,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

1912年袁世凯所唆使的“壬子兵变”之中,东安门被烧毁。1926~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将东安里门一并拆除,玉河被填平成为南、北河沿大街,东墙址陆续为居民占据,建满房屋。

西安门

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宫城西侧有大片水面,无法由西华门向西直线通行,所以西安门与东安门不在一条直线上。

1951年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所幸此前有楠木模型存世。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九门八点一口钟

老北京城,关城前要敲三遍“点”,第一遍“点”敲过,关上一扇城门,敲第二遍“点”时,另一扇再关上一半,敲第三遍“点”,门关得只留一点儿缝隙。

赶城的人从很远处就能听到打点的声音,这时都使足了劲奔跑,有时跑慢一点就被关在城外进不了城,或关在城内出不了城。

九个城门有八个城门关城时都是打“点”,惟独这崇文门关城时敲钟。这是为什么呢?

据传,当年刘伯温、姚广孝建北京城时,修到崇文门,城楼下正好是一个大海眼,海眼上面有个巨鼋趴在上边。如果不把巨鼋压住,它一翻身,海水就会把京城淹没。

据传当初北京地区一片汪洋,就因为巨鼋堵住了海眼,北京才变成了陆地。

当时决定要把城楼修在鼋背上,趁着它睡觉时把它压住。巨鼋醒来后发现被压住,很不高兴,就问刘伯温:你为什么把城楼压在我身上?刘伯温又是吹捧又说好话,对巨鼋说:“没关系,反正你的力气大,身上驮个城楼不算什么。”巨鼋说:那我何时才能翻身?刘伯温说:当你听到打“点”的声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鼋一想,每天关城都要打“点”,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来不再问。谁知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命人唯独崇文门把“点”换成了一口钟,关城门时,只打钟不打点,结果就成了“九门八点一口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