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突破瓦森纳购进光刻机,中国芯片制造进入高速繁荣时期

半个多世纪的枷锁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主导下,包括美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一起成立了“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目的在于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随着苏联解体,1994年,“巴统”随之解散。

在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

1996年7月,在美国的主导下,超过30个西方国家一起签订了“瓦森纳协定”,再次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而中国则成为了“瓦森纳协定”关注的重点。

从“巴统”到“瓦森纳协定”,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禁运和贸易限制。“瓦森纳协定”是我国脖子上的一副“枷锁”,严重的不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突破“瓦森纳协议”

随着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瓦森纳协定”对我国的限制开始慢慢松动。

5月19日,长江存储首台光刻设备运抵武汉。这台光刻机为ASML的193nm浸润式光刻机,售价7200万美元,用于14nm-20nm工艺。在今年4月份长江存储3D NAND设备入场,开始了32层3D NAND的量产。而这台193nm浸润式光刻机,将是长江存储量产32层3D NAND和2019实现64层3D NAND的量产的有力保证。

5月21日,中芯国际1.2亿美元从荷兰ASML预订了一台EUV极紫外光刻机。预计2019年交付。中芯国际已经开始布局7NM芯片的生产制造。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全球只有荷兰拥有成熟的光刻机。在过去因为“瓦森纳协定”,我国无法购进国外的光刻机。但是,在2018年,我国两次购进了光刻机,这表示,我国已经突破了“瓦森纳协定”的封锁。

我国突破“瓦森纳协定”,国外对于我国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的限制逐渐减小,未来我国半导体设备投入或将大幅度上升,集成电路产业的投产可能出现新的热潮,这将使得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