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三国中的左神仙与于神仙,神通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三国演义》虽是小说,但里面的人物都是历史存在的。其中,描写比较神奇的人物是左慈和于吉,基本当神仙描写了。然而这两位神仙的结局却不一样,左慈在纷乱的三国云游一圈之后,全身而退,回山继续修炼;而于吉却惨死于小霸王孙策之手。

左慈与于吉

既是神仙,为何却死于凡人之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其实,神仙和人一样,也有等级之分,本领有高有低。

于吉,一生修道,在前人的一些理论基础上编撰了道教的一本经书叫《太平经》,在今天的“敦煌遗书”里有《太平经》的目录。当时张角的黄巾起义就是以《太平经》作为起义军纲领,估计也派人请过于吉,只是于吉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不愿意参与政治斗争。

于吉在传播宣讲《太平经》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名满江东,同时,在古代,往往医道不分,亦医亦道,如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等名医都是道士。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老道士,于吉急百姓所需,运用其道家医学知识为广大的粉丝治病。很显然,于吉的主要精力都用于传道和为百姓解困了,没有时间去专研道教的神仙之术—丹道术。其肉身还是一个同于常人的凡人之躯,当然经不起孙策的钢刀。但其肉身死后,一道阴魂不散,毕竟于吉也是修炼了近百年的高道,其阴魂已经具有相当的凝聚力,不离不散,很快就把孙策纠缠致死,为肉身报了仇。如果这时候,百姓为于吉立庙,塑一尊金身,烧香祭祀,让其阴魂凝聚在金身上长聚不散,那么借香火之力,于吉是可以成为阴神的。但是没有香火力加持,阴神不能持久,闹了一阵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了。所以高级的神仙都是阳神,不依赖人间香火。可惜一个心系百姓的高道竟然无端惨死于暴戾。

左慈就不一样了,专心修道,在丹道术和占星术很有见树,有人说他是丹鼎派创始人,这个说法就过了,丹鼎派创始人是火龙真人魏伯阳,魏真人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丹鼎派的开山之作,后世的炼丹术都是根据这本书进行炼丹的。

左慈炼就了遁术之后,才下山云游。所以无论曹操,还是刘表都无法加害于他。巧合的是,左慈云游到江东,也碰到了刚刚杀害于吉的孙策,对“妖道”杀红眼的孙策手持宝剑向左慈赶去,但任凭身为虎将的孙策如何努力奔跑,就是追不上身着道袍、脚穿麻履的左慈,这就是左慈在运用遁术,否则以他现在的肉身依然会倒在利刃之下。

后来左慈继续入山修行,但从中国神话体系里并没有看到左慈的位置,想来左慈的仙缘也有限。倒是他是一个徒弟葛玄成了道教天庭四大天师之一,这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型事例。

葛玄的侄孙葛洪是道教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天师道的分支太清派,著有道教经典《抱扑子》,和其妻子鲍姑是当时名重一时的名医和高道。

《抱扑子》把神仙分为尸解仙、地仙、天仙,按这个分法,结合左慈和于吉的肉身结局,左慈高一点,可为地仙,在陆地上任意出没,所以曹操孙策等人是抓不住他的;而于吉只能屈居尸解仙,也就是肉身死后分解成仙,但是因为没有肉身,也只能是看不见的阴神了,阴神得不到香火加持长久不了,所以后来神仙界也就没有关于于吉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