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武王临终任命周公辅政,而非姜子牙,此时的姜子牙在干嘛

武王伐纣后2年而亡,享年54岁,前后只做了三年的天子。武王临终前,将年幼的成王托付给了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此时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没有托付给姜子牙,是不是对姜子牙已经失去了信任。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年文王渭水边遇到姜子牙,便拜为“太师”,注意这里的太师不同于后世,周朝的太师是武官名,相当于大元帅。

姜子牙出山后,先后辅佐文王和武王,完成了伐纣灭商的大业。此时的姜子牙算得上功成名就,并且武王还娶了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为妻。可以说姜子牙不但是周朝肱股之臣,也是皇亲国戚。

幼主成王就是姜子牙的亲外孙,所以完全可以排除,武王任命姬旦辅政,没有任命姜子牙,是因为不信任。当然姜子牙做为外戚,而周公做为王室,选择周公也无可厚非。并且对于周公辅政,我们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


武王去世后,留下的辅政大臣并不止周公一人,而是多达10人,其中就有成王的母亲,也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还有召公姬奭。虽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姜子牙也是辅政大臣,但我相信姜子牙肯定也是辅政大臣之一。

从后文中,我们慢慢也能看出来这一点。武王伐纣以后,国内并不太平,东夷、犬戎还有殷商残余势力,都尚未清除,此时作为兵马大元帅的姜子牙首要任务,就是清除威胁西周的势力。


史书就有记载,为了稳定东方,姜子牙被派到齐建立诸侯国,当时就和殷商属国莱国打了一仗,打败了莱国,才算顺利的建立了齐国,姜子牙治齐稳定了东方。

武王继任天子两年后就去世了,此时姜子牙很有可能仍然在外征战,所以辅政的重任只能以周公为主。并且周公原本就是治国辅政的能手,相当于汉初的萧何,是丞相的不二人选。


由于武王兄弟对周公辅政不满,管叔、蔡叔、霍叔,也就是当时西周的三监。联合东夷,殷商残部发动了叛乱,也就是著名的三监之乱。史书记载,平叛得到了姜子牙齐国支援,可见当时姜子牙还在治理齐国。

姜子牙齐国治理稳定以后,让他的儿子齐丁公留在齐国治理齐地,而姜子牙自己则去了西周都城,辅佐自己的亲外孙,当时由周公旦充当首辅大臣,姜子牙等为次辅。这也许才是真实的历史。


当时姜子牙的主要职权就是统领三军,保卫西周安全。武王托孤是文有周公和召公,武有姜子牙,一文一武辅佐成王,这才是最佳的安排。成王是一个早夭的帝王,成王死后,姜子牙和周公召公等又辅佐康王。

最终姜子牙死在了康王任内,去世之地就是京畿,据传姜子牙活了100多岁。所以并非武王托孤大臣只有周公旦,除了周公,姜子牙、召公姬奭、邑姜都是辅政之人。


周公和召公还曾分碑而治,两人各自治理一块地方。只是周公在辅政上做出的贡献更大,周公作礼乐,享誉后世。所以人们才选择性的忽略了其他辅政大臣,姜子牙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