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引国家部门高度关注,企业调研,行业究竟如何走向?

隋中平


城区本来就该限速,电动三轮车四轮车速度本来就不快,更适合在城区,汽车车速太快,不适合在城区跑。汽车大部分是合资车,被外国人赚取了很多利润,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基本都是国产,养活的是中国人。汽车烧的是汽油,二氧化碳排放多,污染气体排放多,电动三轮车四轮车低碳环保,利于环境。汽车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列出了禁止生产的时间表,可能不到十年就要停产了,新能源才是趋势。汽车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造成城市停车困难,三轮四轮车要好很多。所以我认为,开发电动车违反交通规则的电子抓拍系统,规范电动车的规则意识最好,违反规则就罚。电动三轮车四轮车说不准能向华为一样,在不需要补贴的情况下,不断创新,走向世界。


亚明先生


新国标引争议主要还是思路问题。

当天然把汽车视为绝对主流时,那电动车必然就会被另眼相看。可能在有些人的眼里巴不得城市里全是豪车名车,那样的状态可能会是部分人的理想,但可能吗?从经济角度看,汽车工业又是从旧时代到今天很重要的工业。所以在固有思维状态下就会天然看不上电动车。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过去对电动车缺失管理,号牌没有、驾驶资格没有、又被归为非机动车,所以给交通秩序带来不小隐患。这也引起反感的人很多。但是看到电动车不好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有用的一面。

首先我们是一个缺乏石油资源的国家,石油的购买和运输又受制于他人,石油价格又控制在美国和中东形成的联盟之下。所以无论为经济考虑,还是为国家的战略考虑,发展能源可替代的电动车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电动车受限严重改为汽车拥有量增加,无非是短期内刺激了一点消费。但长期看,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会增加,对石油的依赖会增加。一辆私家车很多时候只是载一个人,占用道路面积却很大。很多城市都快变成露天停车场了,从国情看就不可能再去刺激汽车拥有量提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道路是可以完全拷贝别人的。有些人为了拷贝欧美,甚至嫌弃人多,鹦鹉到那种疯魔的地步。石油机动车时代注定属于别人,就像互联网注定与中国关系巨大。每个文明崛起其实都有它独特的承载。发展电动车、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发展载人飞行器可能才是未来的方向。

第二、就目前看,城市电动车并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如果你定位为代步工具就错了。配合外卖、网购,电动车俨然就是中国新经济模式的标配。你想,如果外卖和快递不能用电动车了,或者用电动车存在续航能力不足而带来问题的情况,那打击的是自己的新经济模式。用汽车用外卖和快递现实吗,不说拥堵和成本,停车都困难对不对。我们的新经济模式是这个样子的,就应该考虑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新国标把续航能力降低了,城市大的连上班代步往返都成问题,用于零散运输工作更成问题了。城市里还有方方面面的零散运输是电动车在承担,如果都换成汽车行吗?如果世上压根就没有电动车,如果城市里由于零散运输而带来交通压力,很可能还会想办法去发展、发明小型便捷运输模式。现在有这个模式,却要把它阉割掉,明显就是思路固态的问题,明显就是想当然地把汽车、豪车看作高大上的问题。然而豪车对城市其实只有隐患没有益处。

第三、标准一刀切还会不适应农村地区、县城地区,小城市、小地方并没有大城市的那些问题,农村运输农副产品需要的电动车更大。换成汽车农民的购买力、养车能力能达到吗?难道又要重新回到人力三轮车时代甚至马车时代吗?在中国很多时候有些政策是不能一刀切的,因为国家很大、具体情况不一样。老百姓弃用三轮车选择电动车,这说明电动车拥有很强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思路很多时候其实都是被西式路线绑架了。把汽车看得过高,于是嫌弃电动车。把城市化视为必然发展路线,于是盲目拔苗助长发展大城市。其实移动互联网和高铁反而是逆城市化的,你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都能依靠移动互联网参与社会,都能依托高铁快速穿梭于地区之间。藏区四姑娘山离成都不远不近,但是移动互联网就能让生活在那里的嘉戎藏族与社会有效连接,就能通过微商在高海拔山区卖山货,还能参与抖音之类短视频创作和开直播。过去这些人想要与主流社会相连只能到城市去发展,现在都不需要定居于大城市了。未来这一趋势有可能还会增加,《向往的生活》节目为何会火爆,因为那种脱离城市的田园生活成了一种渴望。移动互联网就可以让一部分人既不脱离潮流,又能去田园牧歌。可见那些拼命鼓吹城市化的经济大咖只不过是一只只会学舌的鹦鹉。说实话,今天通讯便利、交通便利,如果一些农村、山野发展小型商业民居出租,很可能会热门。有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就会因此而回归自然。而且高铁里程增加和未来的载人飞行器发展还能进一步这个趋势。所以这一题更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并不只是电动车,而是发展思路和理念的问题,而是思路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看到未来趋势,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的问题。而不能只是鹦鹉拷贝西方发展道路。比如美国那样的国家,你让发展电动车就不现实,甚至电动汽车和高铁也没有发展土壤。电动车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发展进步机遇,电池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电池安全技术、电动机械技术、小型电动车智能技术,这些都需要在这个历史机会基础上去提高,去领先世界,政策应该是这么引导才对。把电动车看成不入流、歧视其存在,那才是荒唐可笑没文化的表现。


國病


在4月15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前,其实电动车也有国标,只是一直没有人执行,当时沿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999年颁布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大于40公斤的电动车禁止上路。所以之前的电动车标准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所以过去的这10几年围绕新国标的争论是一直未曾停止过。

4月15日新国标的实施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相比较于1999年版的电动车标准,不管是车速还是整车重量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这还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现在电动车行业可以说是一片萧条,企业虽然在大力推广国标车,但是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很多电动车门店关门,甚至车内只有一两辆车。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言:电动车是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工具,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交通工具。如今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在即,应当避免发生对电动车“一刀切”,建议各省平衡各方诉求,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适度延长现有电动车过渡期,为行业转型升级留足时间,确保平稳过渡,防止新国标实施“一刀切”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各地政府为了让新国标的顺利实施也出台了各种过渡期管理办法,企业也在积极的研发国标车,相信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新能源快讯


企业按标准生产,百姓合法购买,就该允许上路,当然、应规范必要的要求,制定一些规则(应便民),合理的上牌、买保险,普及下交法。


静147739267


电动车环保,轻便,应大力发展电动车、自行车。小桥车是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现在人行道也被私家车占用,应严格控制,非节假日严禁私家小汽车在城市道理上同行。


施南33139061


新国标电动车,严重的影响了城市道路通行量,毁了整个电动车生产和销售产业链条。还有活跃在城乡,便民的小商小贩,要知道那是多少百姓的饭碗。交通安全靠的是人而不是车,科技的发展应该惠及百姓,在很多人买不起用不起汽车的情况下,电动车成了首选。矫枉过正牺牲的是百姓的利益。


北方


市场大部分人都需要的就是对的,不要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少部分人利益损害大部分人利益,可疏通不可乱堵,中国交通压力也大,难道每人一个汽车,结过可想而知。汽车污染大浪费大,公交好像也不方便,人力车锻炼可以,稍远不行,真的以前电动车不错,国家看着定点法规,和把车辆标准提高,安全标准提高道路也弄个非机动车道多好,现在真的连个非机动车道都没了,有的也只是样子路形象路。中国城市污染严重主要是汽车过多,汽车经济是好,可不又回到以前高消耗高污染的的经济差不多的经济上来了吗。发展低碳经济高效低消耗经济,造个美好家园


jack121121


今天出行,看到更多的马路留给了汽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出行很拥挤。应该限制汽车,发展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汽车的排放量远远超过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消耗大量能源,给国家带来能源危险,给城市带来拥挤,给蓝天带来大量温室气体,严重危害了地球的寿命。不能为了一时的GDP. 就发展汽车,从哪方面都是不应该。而电动自行车消耗能源少,骑行快占地面积小,是方便出行的一个好的方式。尤其是适合城市出行,只要管理好,它的好处远远大于汽车,呼吁发展电动自行车出行,限制汽车出行。


春雨大发


只反对也不行吧。既然我们认为专家的标准有问题,不切合实际,那我们这些成天在马路上使用电动车的人,提出一些数据,供国家有关方面参考好吧。比如说,充电电压,充满时长,满电里程(空载里程和满载里程),最长,最宽,最高,净重,最大负荷,三轮四轮,最大速度等等等等。制定标准的所谓专家一脑袋浆糊,因为他们就不开电动车。隔行如隔山,学建筑的评价水利工程,练健美的当模特指导,貌似相通,实差十万八千里!同时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老年社会已经来临,老年代步出行是绕不开的课题,无视它不可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家阿寿


我有小车平常不开因为停车堵车烦死人,所以我们都是骑电动车买菜而且环保,关键是如何处理违章行驶不是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