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和咸丰并非一母同胞,为何恭亲王生母被尊为皇太后?

天山在的来客


恭亲王和咸丰并非一母同胞,为何恭亲王生母被尊为皇太后?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些奇怪了:自己的儿子不是皇上,却被尊称皇太后,这看起来不合常理,也是史上没有的事!但是了解了咸丰跟恭亲王生母的关系后,答案就有了!



一,咸丰皇帝的母后钮祜禄氏早逝,小小的咸丰由静贵妃抚育!

咸丰,就是奕詝。生于1831年,是道光帝第四个儿子。母后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由于聪慧,识大体;由于长相妩媚,又懂温存,钮祜禄氏得到了道光帝厚宠!

公元1840年,钮祜禄氏病死,当时的咸丰才十岁!

在道光帝安排下,咸丰由静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生母抚养!静贵妃虽生了三个儿子,除了恭亲王,另两个早夭!

贤淑的静贵妃视咸丰为亲生,甚至是对他的照顾比对自己亲生儿子还要好!也可以说,咸丰的茁壮成长跟静贵妃的照顾和疼爱是分不开的!也正是静贵妃那种不是母亲但是甚似母爱的爱,让咸丰生死相依!

也就是从那时起,咸丰的心中已把静贵妃当做自己的生母了!



二,咸丰登基,回馈静贵妃!

公元1851年,咸丰有惊无险登基了!

也可以说,咸丰是大清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

登基后的咸丰,勤于政事,力主改革!

同时也没有忘记回报对他疼爱有加的静贵妃!

1,将静贵妃的生辰定为“慈寿节”。

2.尊养母静贵妃为康慈皇贵太妃,奉养在万春园。原因是:

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

3,咸丰五年,尊康慈皇太贵妃为康慈皇太后!

同年,皇太后去世,咸丰亲拟太行皇太后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



由此可见:咸丰这样做,对待养母静贵妃还算是有良心的人!纵观历史,绝无仅有!唯有咸丰与静贵妃!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毛笋应邀答题:

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幼时隨父住苏州,长期受苏州人的影响,温柔明慧,深受宣宗(道光)敬重。由全嫔进位全贵妃。道光十三年四月,继后佟佳氏崩,晋升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月,正位中宫。二十年正月十一崩,时年三十三岁。孝全之崩,亦为清宫一谜,《清宫词》: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贵慑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旻宁(道光)之母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而谥之曰:"全"。)

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为储君,以其孝全所嫡出,且于诸子中年龄较长。

孝全崩时,文宗方十岁;为恭亲王奕訢生母静皇贵妃所抚育。王壬秋《祺祥故事》记:

恭忠王母,文宗慈母也。全太后以托康慈贵妃(静贵妃);贵妃舍其子而乳文宗,故与王如亲昆弟。意思是静贵妃抚育文宗如己出,胜过自己的嫡子奕訢。恭王只小文宗一岁;文宗与恭王同在静贵妃照科之下,同起同卧,同玩耍,同读书,親如兄弟。

猜嫌之源,首先是恭王未得大位,(兄弟俩在争皇位的过程我在前面答题中已叙,故略)。宣宗亦必想到,恭壬才具远胜文宗,立了文宗,有点委屈了奕訢,因此在立储密诏中加了一句:"封皇六子奕訢为恭亲王。此一朱谕与传位的密诏,同置于金盒中,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为清代前所末有的创举。

封号用"恭",固为戒饬恭王;同时亦为提醒文宗,"兄友"则"弟恭"。宣宗受父祖的薰陶,及曹文正公(曹振镛)、穆彰阿的影响,玩弄文字,是很在行的。

康慈(静太贵妃)太妃病重,恭亲王日夜陪伴在侧,一日,文宗省视太妃,太妃睡末醒,文宗至,宫监将告之,文宗摇手令勿惊。太妃见床前有身影,以为恭王,即向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予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文宗听罢,知其误会。随即叫了一声:"额娘"。太妃听了,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回言。从此文宗对恭亲王便产生猜忌,而恭亲王却渾然不知"

又一日,文宗赴静太妃处问候,遇恭王从里面出来,文宗问额娘病况何如?恭王跪下泣言"已弥留之间,不肯咽气,欲待封太后上谕床宣。″文宗不置可否地:"哦!哦!"恭王误以为文宗同意为静太妃上尊号,遂擅自赴軍机处拟旨:"封康慈太妃为皇太后",上谕在太妃床前宣读,静太妃听了,臉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遂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安祥地闭上了眼睛。后文宗得知,以为恭王要挾制他,竟敢矫诏。十分不悦。下旨将恭王逐出军机,罢免一切职务,入上书房闭门读书。并减杀太后丧仪。自此将恭王同其他诸王一样对待。

后礼部具奏,文宗如果拒绝,将蒙受不念抚育之恩的恶,不得已而七月初一正式明诏尊为康慈皇太后。但不许进太庙,此即"减杀丧仪"也。康慈皇太后崩于寿康宫;设灵慈宁宮,后移灵灵绮春园通晖殿,末几下葬。

恭王退出军机后,肃顺代恭王而起,历史将朝慈禧垂帘听政方向移动。如果沒有册封静太妃事件,恭王也不会退出军机,那么顾命八大臣中必有恭王一席。以后慈禧要执政,恐怕沒有那么容易了。

那么"辛酉政变"为什么恭王助慈禧那么起劲,因为他也闲极思动,想进入最高中央集权,慈禧垂帘听政,他当议政王秉政,这是他和慈禧互相默契換来的条件。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双赢"

图片自左至右:咸丰、恭亲王、孝全成皇后、康慈皇太后。






毛笋56561098


恭亲王奕䜣,道光帝六子,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出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咸丰帝奕詝属异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奕䜣的生母静贵妃受皇后托孤遗命抚养皇四子奕詝,弈䜣与奕詝自幼生活在一家,情同亲兄弟。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园寝内为恭亲王之母静皇贵妃修墓,亲令皇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由此排除恭亲王继位之可能。道光帝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

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日,恭亲王母孝静成皇后病重,奕䜣请求咸丰帝为母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糊其辞,奕䜣即传旨册封,为此咸丰帝不满,与奕䜣矛盾加剧。咸丰帝死前遗诏,儿子载淳继位,将奕䜣排除在顾命“八大臣”行列之外。

奕䜣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满清后宫的典制规定,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祖母为“太皇太后”,嗣皇帝继位时,中宫皇后要进一格,尊封为皇太后,嗣皇帝的生母也会尊为皇太后,等于说,要想成为皇太后,要么本就是皇后,要第是新皇帝的生母,除这两条外,再无他法,不过凡事有特例,那就是咸丰时期的康慈皇贵太妃,也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咸丰帝的生母,但被尊为了皇太后,仅此一例。

图为康慈皇太后年轻画像。

博尔济吉特氏是有机会正儿八经的成为皇太后的,她本是道光的妃子,为其生3子1女,封为静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的存在,深受道光帝的宠爱,在她前面道光已有3任皇后,都死了,皇后位置空了下来,本可以轮到她,但满清皇帝有孝祖的传统,当年乾隆不想打破康熙在位61年的记录,所以禅让当了太上皇,自己在位60年,道光也有类似的考虑,那就是康熙一生有4任皇后,后世不想打破这个记录,所以道光一生也仅有3任皇后,不再立第4任,静皇贵妃彻底错失了皇后梦。

恭亲王奕訢。

当然,道光在别的方面也弥补静皇贵妃,比如让她总摄后宫,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宫之首,就差“皇后”二字,道光死后咸丰继位,静皇贵妃被尊为康慈皇贵太妃,咸丰母亲孝全成皇后死得早,咸丰小时候被静皇贵妃抚养过,所以咸丰继位后报答养育之恩,把康慈皇贵太妃尊养在寿康宫,并按照皇太后的礼仪奉养,并且寿康宫也是道光时期恭慈皇太后的居住地,道光把不是生母的孝和睿皇后晋封为恭慈皇太后,并尊养在这里,所以康慈皇贵太妃在道光时期,虽无皇后之名有皇后之实,咸丰时期,无皇太后之名,也有皇太后之待遇。

皇太后的陵墓是要另建的,但这位临死9天册封的康慈皇太后的陵墓,是在妃园寝改建的,皇太后的尊号也并未落实,颇为尴尬。

所以康慈皇贵太妃能晋升一格,成了她和儿子奕訢最大的愿望,据传闻奕訢曾明里暗里向哥哥咸丰讨要,均未果,直到咸丰5年,康慈皇贵太妃病重,眼看着快不行了,咸丰帝为了冲喜,实现了康慈皇贵太妃最后的愿望,尊其为康慈皇太后,也仅在9天后,康慈皇太后就归西了,皇太后的尊号一点没享受到,都是在床上浑噩度过,皇太后的墓地按满清规制,是要另建陵寝的,但康慈皇太后是葬在道光的慕陵妃园寝,并没有另建,葬礼也弄得马马虎虎,可见康慈皇贵太妃被尊为皇太后,并不是咸丰心甘情愿,仅为面子工程罢了,并且葬礼一完,咸丰就撸了奕訢。


图文绘历史


这个问题非常好,恭亲王奕䜣的确和咸丰皇帝不是一母同胞,恭亲王的母亲在道光时期是位同副后的静皇贵妃,咸丰皇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不过由于孝全成皇后早亡,咸丰皇帝就一直被寄养在皇贵妃膝下,后来皇贵妃生下了恭亲王奕䜣。事实上,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封养母为皇太后,而是尊为康慈皇贵太妃。这当中也是有原因的,在清朝皇帝可以有多位皇后,康熙皇帝最多,一共有四位皇后,所以康熙之后的皇帝再册立皇后时就会注意不要达到四个以比肩圣祖,借此表示尊重。但是道光生前就已经有了三位皇后,如果尊静皇贵妃为皇太后,道光的皇后数量就会比肩康熙,这对于道光是一种不孝之名。所以,咸丰在一开始没有尊当时依旧健在的养母为皇太后。

实际上,笔者认为咸丰从始至终都不想尊奉静皇贵妃为皇太后,这其中有阴差阳错的问题。这还要从静皇贵妃临终时说起,本来奕䜣和咸丰皇帝的关系很好,手足情深。可是,就因为母亲迟迟得不到皇太后的地位,使得奕䜣也非常着急。在静皇贵妃临终时,奕䜣冒大不讳,一次咸丰皇帝来探病,问奕䜣,“皇太妃的病如何了?他便答道只怕不行了,但皇太妃心中有遗憾,就是等着封皇太后呢!奕詝神情恍惚,只是“哦”了一声就进了皇太妃的寝宫。奕䜣便借着自己是军机大臣的条件,说奕詝那个“哦”是表示同意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于是他矫诏封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奕䜣利用咸丰帝话语中的漏洞,以及自己手中的权利,算是矫诏让自己的母亲被封为太后。

这一段记载虽然传奇,可是却也是有据可查。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是谥号最短的皇后,而且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她的丧礼办完后,咸丰帝借奕䜣在办理皇太后葬礼时礼仪疏略,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退回上书房读书。这也可以视为是一种惩罚和训斥。


经典守望者


康慈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封太后,是在生前临终。系谥袝庙,则是在辛酉政变之后。

一、事关祖制。启功先生在《口述历史》中说过,按清朝祖制:凡后妃生了孩子,必须交由其他的后妃抚养,亲生母亲不能直接抚养亲生儿子,以避免母子关系过于亲密而联合起来有所企图。所以,咸丰皇帝奕詝的养母——静贵妃,就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

二、兄弟较少。道光皇帝旻宁只有9个儿子,其中,第五子出嗣。除四、六、七、八、九,其他的都早夭。老四奕詝与老六奕訢年龄相近,幼时感情最好。

三、兄弟阋墙:

1、争储失和。

储位争夺战中,奕詝获得帝位,而旻宁在遗诏中提出“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2、母子离心。平心而论,奕詝对博尔济吉特氏仁至义尽。请安问候等各种礼仪待遇一样不落。然而孝静表现让人不敢恭维。

据王闿运《祺祥故事》记载,有次咸丰前往探视博尔济吉特氏,她正在休息,背对咸丰,将其误认为奕訢,说:“汝何尚在此?我之所有,尽与汝矣。彼性情不易知……”这件事,让咸丰皇帝意识到,“母子并不同心”。

四、尊后风波。

静妃染病,上问如何?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奕訢在向奕詝转述母亲临终意愿时,奕詝不置可否。但是奕訢立即指示拟旨。奕詝如拒绝,将闹成大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而奕訢的“传旨”,起于误会,迹近要挟,令人不快。

《清史稿·文宗本纪》咸丰五年秋七月壬戌朔:“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庚午(初九),皇太后崩。据《清史稿·礼志》记载,“帝持服百日如制”。“减杀太后丧仪”,最主要的是不系宣宗谥,不袝庙。一方面表示已经报恩,另一方面表示嫡庶有别。

五、系谥袝庙。

1861年,两宫皇太后(指慈安和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捕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为了政局稳定并得到奕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诏,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神位升附太庙。


致远君说


按照清朝惯例,皇帝去世,除中宫皇后或嗣皇帝生母能够被尊为皇太后外,其余妃嫔只能被尊封太妃或者皇太妃。

然而,在清朝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太后既不是先帝的中宫皇后,也不是嗣皇帝的生母,只是因为抚养过嗣皇帝而晋尊为皇太后。她就是康慈皇太后,即道光帝的静妃、恭亲王的生母。

静妃虽出身不高,但是颇受道光帝宠爱

静妃,博尔济吉特氏,比道光帝小三十岁。父亲花良阿是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道光五年,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入宫服侍已经44岁的道光帝,博尔济吉特氏并非出身名门,初入宫仅被封为贵人。然而,她却凭借自身的倾城之貌和聪慧,让道光帝盛宠了七年。

于是,博尔济吉特氏和乌雅氏并肩成为道光帝后宫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

道光六年,静贵人生下皇次子奕纲;

道光九年,静贵人生下皇三子奕继;

道光十年,静贵人生下皇六女寿恩固轮公主;

道光二十年,静贵人生下了皇六子奕䜣。

短短的七年,博尔济吉特氏为道光帝连续生育了三个皇子和一个皇女。对于清朝皇室而言,妃嫔为皇帝生育皇子,是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为了奖励妃嫔为皇帝繁衍子嗣,一般都会将生育皇子的妃子晋升位分。因此,静贵人有孕时就被封为静嫔,皇次子奕纲刚诞生就从静嫔晋升静妃,在生育皇六子奕䜣以后,又从静妃晋升为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出身并不高,其位分的不断晋升除道光帝对她的宠爱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所生的皇子给其带来的巨大荣誉。

当时,道光的后宫并没有皇贵妃,因此,静贵妃成为后宫的二把手。道光二十年,中宫皇后去世,静贵妃获封皇贵妃,摄六宫事,而实际上,博尔济吉特氏就是不戴皇后凤冠的皇后。

咸丰帝为什么晋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

道光二十年,皇后钮祜禄氏崩逝于储秀宫。当时,奕詝只有十岁,道光帝命29岁的博尔济吉特氏抚育皇四子奕詝。虽然博尔济吉特氏子女众多,但是前二子都先后夭折,所以,静皇贵妃视奕詝如已出,奕詝也待她如生母,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感情。

后来,道光去世,初继位的咸丰帝,虽然面对内忧外患,安立不安,但是他没有忘记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去世刚七天,嗣皇帝的登基大典还没有举行,他就发出了一道上谕封皇贵妃为皇贵太妃:

“皇贵妃侍奉皇考,淑慎素著,允宜加崇称号,以申敬礼,谨遵封为康慈皇贵太妃。所以应行典礼,各该衙门察例豫备,届期蠲吉举行。”

另外,咸丰帝还按照皇太后的礼遇对待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帝不仅对博尔济吉特氏的生日格外重视,而且几乎每天都要到她的宫中问安。按照清朝规定,皇帝只会对皇太后每天问安,行礼跪安。 咸丰帝甚至觉得这样做还不足报答博尔济吉特氏对自己的抚养之恩。于是,在咸丰五年,咸丰晋尊康慈皇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谕旨是这样说:

“谕惠亲王绵愉等,朕维礼缘于义,首重慈闱之尊养。孝本乎诚,宜崇母范之鸿称。钦惟康慈皇贵太妃,侍奉皇考廿余年,徽柔素著。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虽懿德撝谦,而孝忱难罄。今谨上尊号为康慈皇太后,福履无疆,长承爱日之暄。寿考有徵,永协亿龄之庆。一切应行典礼,著该部察例具奏。”

这大概意思说皇贵太妃抚养咸丰帝15年,待他如亲生子,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尊封皇太贵妃为皇太后。而实际上,在这之前也有抚养过幼帝的先帝的妃子,如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抚养过乾隆、乾隆的庆恭皇贵妃抚养过嘉庆,但是她们并没有晋封为皇太后,而咸丰帝却破例晋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这足以表明,咸丰帝对皇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

不过,也有史学家认为,咸丰帝之所以晋封康慈皇太妃为皇太后,是因为恭亲王奕䜣“频以宜尊号太后为言”,而博尔济吉特氏又似乎不尊为皇太后不瞑目之意,咸丰帝迫于形势,不得不晋尊其为皇太后。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待呢?


忆史官


导语:

恭亲王生母也是咸丰帝养母。咸丰帝封太妃为皇太后其实是仁孝,还太妃生前一个心愿。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姓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清朝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其先祖是蒙古乌鲁特贝勒,本为满洲正蓝旗人,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她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妃子,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䜣的生母。她虽然身前未成为皇后,但死后被咸丰帝追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历史上独一无二、既非前朝皇帝嫡福晋、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封号:静贵人→静嫔→静妃→静贵妃→静皇贵妃→康慈皇贵太妃→康慈皇太后

孝静成皇后朝服像


身后的谥号风波

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强调孝静“皇后”和其它皇后嫡庶有别,不能享受后代的香火,也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认。


咸丰皇帝朝服像



还原咸丰帝为康慈皇贵太妃加封皇太后之原委


“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继母恭慈皇太后于此。咸丰帝即位,破格奉养仅为先帝侧室又非生母的康慈太妃居绮春园,这是咸丰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来侍奉康慈太妃,而探病问安,又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报答太妃的抚育之恩的加倍孝顺之举。然而,康慈太妃认为,自己以皇贵妃的身份治理后宫将近十年之久,担当和付出了一位皇后所有的责任和操劳,却得不到正室的名分。由于她统治后宫时期的身份没有皇后般的权威,令众嫔妃臣服便更加艰难。而且,皇四子奕𬣞并非己出,抚养时若稍有不慎即会遭人猜疑引火烧身,因此比抚养亲生子奕䜣更加耗费精力。所以,静皇贵妃的辛劳和才干远远大于道光在位时的任何一位嫡妻,终因此积劳成疾,于不久于世之时提出了册封太后的要求。

道光帝在世时因还念先后孝全,故始终未册立静皇贵妃为皇后。但是,静皇贵妃当上太妃之后,希望能够以孝为名,让养子咸丰帝册封自己为太后。但是,咸丰认为康慈太妃既非先帝皇后,又非自己生母,且出身不如先帝另两位皇后,仅仅凭借作为下一任皇帝的养母,就想以嫔妃身份当太后,不要说清朝,隋唐以后,也几乎没有这种例子。而且自己已经提供了皇太后规格的奉养,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再封太后。

兹就王湘绮所著《祺祥故事》中,有关此事的记载,分段录引注释如次,以明究竟。“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意思是:有一天,恭亲王请安完毕回去,太妃又入睡,还没醒,皇帝也来请安了,寿康宫中的太监想要通告太妃,皇帝摇手让他们不要惊动太妃。康慈太妃醒来见床前的影子,以为是恭亲王,就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我所有能为你做的都给你了!他的性情不定,不要生了嫌疑了。”话中显然在抱怨咸丰帝性情古怪。皇帝知道她误会了,就叫“额娘”。太妃觉察到原来是皇帝,回头看了一眼,就向里睡去,不发一言。自此母子间开始有了猜疑。这么一来,咸丰帝对恭亲王的猜忌更加重了。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太妃的病情加重。一天,皇帝入寿康宫问安,遇到恭亲王从康慈太妃寝殿中出来,皇帝问太妃的病怎么样?恭亲王说:“额娘已经快不行!现在还屏着一口气是为了等皇兄封她太后,就死而瞑目了!”皇帝仁孝,尽管已知太妃真面目,却仍不免心中酸楚,随口应了声:“哦,哦!”就入寝殿了。恭亲王借机矫诏,马上到军机处传皇帝“口谕”,令礼部准备册封皇太后典礼事宜。咸丰帝的“哦,哦!”仅仅是感叹之词,奕䜣却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利,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企图迫使咸丰帝接受既成事实。对此咸丰极为不满和愤怒,虽未取消皇后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昭示天下孝静皇后与道光在位时期所册封的皇后嫡庶有别。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