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也买了,镜头也配了,拍的照片还是不好看,怎么办?

冰糖心3240


单反也买了,镜头也配了,拍的照片还是不好看,怎么办?

单反也买了镜头也配了,拍的照片还是不好看怎么办,看了题主的问题我想起好多摄影人的吐槽,比如:


某某拍的片比我拍的好,还不是某某有个单反么,我要是有个单反我肯定比某某拍的好!

你这片子这效果纯粹是因为你有个大光圈镜头,我要是有这个头,我一样能拍出来,而且拍的比你还好!

我的人像片比不上你的,主要是我的模特不好看~~~~


有了单反,有了镜头,就必须一定以及肯定的能拍出好看的片子么?

不能!

有了设备只有是一个拍出好片的基础,想要拍出好片不只是镜头的问题,还有镜头后面那个头的问题!


所以,怎么办?

1,学习。

2,多拍。



专注于摄影及摄影后期教学二十余年 简单清晰 讲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发布大量系列教程 软件 素材 滤镜 插件等粉丝福利!关注即免费赠送!


紫枫摄影后期教学


关于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很愿意参与讨论下。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故事是这样的。我一个同事刚生了小孩,周围就有朋友怂恿她买单反,什么拍照强大啊、专业啊、色彩好之类的怂恿了一通。然后我这个同事就花了7000多买了一台佳能60D,接下来就开始给孩子各种拍。一开始她也觉得单反拍得确实好,比手机抢多了(5年前)。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特别是上幼儿园后,她几乎没有把她蹦蹦跳跳的儿子拍清楚过。有一次我们在办公室讨论起摄影的话题,她突然插嘴道:“单反拍照也就那样,我儿子跑起来就从来没拍清晰过。”

故事讲完了,对摄影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吧?

不知道题主是否属于这一类,即单反最基本的操作都还没搞清楚,谈何出好照片?顶多有时候运气爆棚,景色、时间、光线、色彩都极佳的时候,P或者AUTO模式下拍到一张好照片,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技术的提升,只不过是瞎猫遇到死耗子而已。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丢

还有一类人,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心灵,然后开始拍摄。这时候他们巴不得把所看到元素360°无死角拍全了。也许你也做到了,但我想问,你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以前在问答上讨论的时候我举过一个例子,在酒吧里拍美女。现在先别着急往下看,你就思考下你会怎么拍?

小白型-在酒吧昏暗的灯光下,对着妹子一通快门,回来后妹子的脸基本都是欠曝的,酒吧里的氛围灯反而贼亮。背景没虚化或者虚化不够,背景里有其他人甚至某个人可能正对着镜头微笑,要不就是背景是一群在舞池里狂欢的舞者。用文字描述这样一幅照片,自己脑补一下,你觉得这张照片会给观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别人一看第一反应是——这家伙今晚又跑酒吧嗨去了……

摄影师-各种补光灯其上阵,为的只是把妹子拍清晰了,至于背景,不会选择舞池中狂欢的人群来做背景,用酒吧的酒柜来做背景。这样一张极简的照片,表达出两个重要的元素,第一:这是一个漂亮的妹子(构图时确保视觉落点就会落到妹子身上,且妹子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画幅);第二这个妹子在酒吧里,这家酒吧的氛围是……(不确定,根据酒吧实景会有出入,自己感受)

有人说,摄影是做减法

这句话也不完全正确,但在最大多数情况下,摄影确实是做减法!

遵循必要的套路

提到套路,很多人会认为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不然!要看应用在什么环境里,就摄影基础来说,套路是个褒义词。必要的套路请务必遵循!

有哪些套路呢?光圈快门ISO白平衡这些基础操作咱暂且不说,就简单举例说下取景和虚实这里面的一些套路。

取景

你拍摄的主体是否占据了画面中的较大位置?

比如你拍摄一张湖面的照片,湖面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个渔夫。这个张照片更应该定义为一张风光照而不是人像照。那么你应该使用较小的光圈(F8-11)来获取较大的景深,船和渔夫作为画面中的点缀,并不是拍摄主体。所以船和渔夫在画面中不需要占用太大的面积。

但如果你要拍摄的是渔夫站在竹筏上捕鱼的情景,这就变成人像摄影了,用大光圈把背景虚化(不要空气切割的效果)交代大环境即可,然后把人物拍清晰了,同时人物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面积!

还是一样拍渔船的照片,但有很多很多渔船,怎么办呢?从构图上来说,这种情况适合用重复构图,也就说你要把尽可能多的重复元素拍清晰了,且这些重复元素占据湖面中较大的面积和主要位置!

取景时除了必要的大环境元素外,其余元素尽可能避开不要让它们进入画面。比如上图中,其实画面下方有很多游客,这个村落的海岸线上也有很多的脏乱差的元素,规避开了,虽然渔船密密麻麻的,但画面中的元素并不多!

再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我先不说我拍摄的主体是啥,你先看照片:

这张照片的拍摄背景是幼儿园的汇报表演,可以说99.9%的人都会站到舞台对面的位置拍舞台上的孩子。如果我也这样拍,与其他人拍的不会有任何区别,加上是一群孩子在表演,位子不好可能看台上的脑袋也会被拍进去,这种照片就别想出彩。唯一可能出彩的是我运气比较好,在按下快门时抓拍到某一幕表情或动作很赞的照片,其他什么都得不到。

这张照片也不说它多么出彩,至少我可以确保在那天所有观看节目的家长里,我的照片是独一无二的。其实大家都注意到台下领舞的老师了,也都看到老师的辛苦了,但没有人发现这样的一个取景视角,所以我说我的照片是独一无二的。也因为从不同的视觉来记录这次活动,拍到了与别不一样的美,这就是我对这张照片很满意的原因。

(由于没有肖像授权,人物脸部都打码了,将就看下。)

虚实

虚实是帮助照片突出主体的手法,通过光圈控制景深、拍摄距离控制透视、对焦控制画面中的清晰范围从而突出主体。

曾经看到过一张奇葩的照片,男生给女票拍照片,让女票玩树上的叶子时抓拍的。这个男生居然对焦对到叶子上,还觉得这样拍很美。也许他自己觉得很美,但观众看着这么看怎么不舒服。

还有一张照片是我朋友拍的,他和女朋友去古城旅游,女朋友站在古城门前让他拍一张以古城为背景的人像照。这家伙找了个有地灯(就是那种广场上镶嵌在地板上的射灯,具体名字我也不知道)的位置让女朋友站那(因为是晚上、用手机拍,脸部比较暗),底光我也忍了,重点是他女朋友在画面中就露了个头,背后的古城门反而拍全了。他女朋友现在成他老婆了,我觉得这是他的幸运!~

以上两个案例涉及肖像权,我就不发照片出来了,照片自己脑补!

举这两个案例要说明什么呢?

1-拍人像一定要对焦对到人上,别想着在这上面创新,这是必要套路。

2-拍人像不能用底光!不能用底光!不能用底光!用底光会召鬼(晚上把家里等都关了,自己用电筒从下往上打光照镜子看看)!

3-拍人像时裁剪是有讲究的,哪里可以裁,哪里不可以裁都是有套路的,自己找相关文章去。

摄影中还有很多的套路

了解摄影中的各种套路,可以帮你拍摄出一张合格的照片,但要照片出彩更需要你有一双随时能发现美的眼睛。此外,你的人生阅历、思维方式等才是摄影的灵魂!


老顽童摄影师


很好,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着我。

我只是一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入手单反到现在也就三年左右。

记得刚买的时候很激动,每天一有空就跑去拍,每次按下快门,脑海中都会把画面想的很美。

只可惜拍完了,拿回去放在电脑上一看,气得全部删掉。

我一度怀疑自己买的是假的单反。

凭什么别人拍出来的那么好看,我拍的就那么差?

怀疑之后,我开始逛着这种论坛和图库,看别人拍的图片是从什么角度,用的什么镜头什么参数,后期又如何如何。

做了一两个星期的功课之后,重拾信心,风风火火的再去扫街。

这一次的结果我挺满意,因为我摸到了点门道,一百张照片下来总算能有一两张让我满意的图片。

不过很可惜,这只是我的业余兴趣,至今没能提高太多,好在我可以跟你分享些经验。

一、角度很重要,有时候你要大胆一些,寻找一个能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角度。

二、个人的审美眼光也很重要,你要多一点想象力,善于观察美的所在。

三、要多看多练。没事的时候要去看看别人的大作是如何取景,要借鉴别人的拍摄手法。

四、后期和不后期的差距有时候很大!

这一点很重要,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其实脑海中已经对画面进行了后期。

只可惜当拍完之后,现实和想象存在的差距有些大,这让你很失望,以为自己技术不行。

错了,是你还没有做好后期。

若果你拍的照片觉得还行的时候,可以试着把后期做好,然后跟别人拍的照片做个比较,看看差距有多少。

要是说差距还很大,那你把一到四再次做过一遍,或者两遍三遍……

相信自己,只要付出总会有些收获,助你早日能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剑岚山


这个……

我想给题主这样说:如果你坐高铁或复兴号,只要买了票、准点赶到,那你肯定就坐上了!可你说要是拍照片,买了单反和镜头,那可真不一定就能拍好了,我给你说道说道,哈。

理论知识

一定得知道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什么光圈、快门、ISO,什么广焦、长焦、鱼眼,什么色温、色调和影调等等等,不但要知道这些术语的概念,包括它们有什么特点,互相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这都是搞清楚的,这是拍照片的理论基础。

比如风景,你得用小光圈吧,获得大景深。

器材熟悉

既然有了单反和镜头,对相机和镜头的说明书一定得吃透,熟悉各个按钮的作用。像镜头(你没有说明是什么镜头),焦距是多少,在多大光圈下景深是多少,在物距多少下,景深是多少,多大光圈下成像最好,这些情况都要知道并掌握。

构图及美学

一张好照片,除了要清晰这一基本要求外,还要通过构图、色彩、虚实等来突出主体,主体突出,能有效引导观众视线,给你以美的视觉感受,才是一张好的照片。

相机后边那个“头”

单反和镜头,只是一个工具,真正要出好照片,还得是相机后边那个“头”--头脑。通过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构图,用相机后边的头,去指挥前边那个相机和镜头,才会拍出好照片。


有了相机和镜头,才是拍好照片的基础,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慢慢来,多拍、多学、多练,一定会拍出好照片。


南方之南


本人是个摄影爱好者,也是头条号摄影作者,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拍摄出片的好坏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但要拍出好的作品,一定得有这样的作法:

1、了解你手中的器材。题主只说了镜头也有了,但不知是哪几款镜头。有些镜头是很难拍出咱们在网上看的“大片”效果的。比如,你只配了套头,那么很难拍出一些背景虚化的效果,因为镜头的光圈小。不是说套头不能用,套头也可以拍出很漂亮的作品的。

另外要了角你器材的最佳曝光组合、色温的调节、感光度调节等等,一定要熟练掌握。人都说“工先欲其事,必先利其器”。

2、多练、多想、多看。这主要是多多练习拍摄,回头在电脑上仔细研究。多想想自己为什么拍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的构图如何?曝光是否合理?……在问题中解决问题,你会拍出很好的作品来的。多看,主要是指多学习一些优秀作品,多在一些专业性摄影论坛转转,有很多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来学习。掌握了这几点,你的作品会越来越好看的。

3、练习后期。在数码时代,我们不能拒绝图像的后期调整。最常的有PS,还有LR,这两款软件相当强大,可以给作品“润色”。让有些“失败”的作品起死回生。

关于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剑舞影像”,我们共同交流、一同进步。


剑舞影像


这个问题好尴尬,就好比问,我买了漂亮的本子、高级的钢笔,为啥写的字还是不好看……

照片拍得好看不好看,涉及许多技巧和知识,其中单反相机和镜头只是必要的硬件条件而已,会操作单反相机是基础,其他的还需要学习太多太多……

首先,是要能熟练调整光圈、快门、ISO,明白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调整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其次,是要学习对焦、用光、构图、色彩、后期软件修图方面的知识。

学完这两条,基本就可以拍出好看的糖水片了。当然了,这是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拍摄实践、走万水千山、逛各大摄影论坛、观察各种事物、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虚心求教……,有些人可能坚持不下去,也就放弃了。

能坚持下来的,自然会开始学习更高阶的,培养敏锐的摄影观察力、更高大上的审美情趣、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拍出有情感交流的好片子(而不仅仅是好看的片子),甚至参加各种摄影比赛。总之,这条路还长着呢,既然入坑了,就一步一步慢慢学起来吧!


无花无花


单反也买了,镜头也配了,拍的照片还是不好看,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摄影圈中普遍存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一个误区。大家只所以不惜重金追求高档摄影器材,并不是摄影的必需,而是总认为,“高档器材”就能拍出“高档照片”。

其实,相机只是一个工具,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完全在于用这个工具的人。照相机本身是拍不出照片的,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完全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对照相机操作的结果。也就是说,照片最终是由人拍出来的。照片好不好,取决于使用相机这个工具的人的使用能力。

当你写不好字的时候,是不是换一只高级的笔就能把字写好?给你一架最高级的钢琴你是不是也能像郎朗那样弹出或行云流水、或慷慨激昂的乐曲?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对于摄影也是这样,当你还不具备一定的摄影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时候,给你再好的相机你也会觉得拍出的照片不好看。而当你已经深谙摄影之道,随手捻来皆作品的时候,你一定不会为相机拍不出好照片而纠结。

摄影看上去简单,但也需要深入地学习和实践。

摄影除了需要拥有一架可以正常拍摄的相机,还需要学习摄影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经年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要从基础学起:

1、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了解相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2、学习摄影构图 了解基本的构图规则并能加以应用,这其中包括:三分法构图、对称构图、S型构图、圆构图、方构图、三角形构图、框式构图、对比式构图、色彩构图和前景在构图中的作用等等;

3、学习摄影用光 懂得各种光照的艺术特性,如: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散射光等等,懂得光的重要性和作用,应用光线进行摄影造型。

(黑白人像摄影中用光造型)

学会了摄影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就可以学习摄影艺术创作。

摄影艺术创作没有规则和方法可循,除了能够将摄影的技术、技能在摄影创作中加以应用以外,摄影者要具有一定的摄影艺术鉴赏力、社会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综合修养和实力,是摄影艺术创作,拍好摄影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关键。

当然,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经常参加一些摄影实践活动,平时养成随时摄影的习惯,参加各种摄影培训、展览、比赛等等都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好方法。

(摄影 一夫)


我们不能把摄影看得太简单,但也无需将其看得讳莫如深,只要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拍出你感觉理想的照片,但最终的决定因素不是相机而是摄影者本身。


画说摄影


单反也买了,镜头也配了,拍的照片还是不好看,怎么办?

从题主的问题来看应该是摄影初学者。



说实话,对无任何摄影基础的小白来说,买个单反拍的照片未必有手机拍得好看。原因很简单,手机拍照智能化算法更先进,拍摄更“傻瓜”。而单反相机相对来说专业化程度更高,适合用户手动控制曝光参数。所以,没有摄影基础的初学者基本上是玩不转单反的。




不过,要正儿八经的学摄影还是需要购买一部专业的相机。有了单反相机以后就可以正式学习摄影了。刚开始拍不好不要紧,每个人入门都是这样的,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学摄影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拍多练习,拍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对摄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学习摄影的过程来看,初期应该是最难的。因为入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积累理论,学习方法,培养习惯。



一旦过了新手期打好了基础,那后面的学习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就像盖高楼一样,地基打好了,以后就一层一层往上盖。至于能修多高,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所以,刚开始照片拍不好不用太着急,慢慢来。平时多看多拍多总结,渐渐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照片水平慢慢提高了。



好啦,关于这个问题就简单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苏州三忆影像。


苏州三忆影像


这个其实也挺正常的,摄影不等于器材,最重要的还是技术:




一、器材是摄影的工具,但不是全部


器材是摄影的工具,单反因为画质优异、结构稳固,有丰富的镜头和附件支持,所以一直是高画质和专业摄影的代名词:

但好的器材需要好的技术才能驾驭,不然可能出片还不如手机来的好看。


二、相比镜头,相机后面的头更重要

要拍一张片子容易,要拍好一张片子不容易。一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不仅形式上要满足构图、用光和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还要蕴含丰富的情感,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三、如何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一理论:

明白摄影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操作技巧和美学基本原则,最直接和有效的就是找一本好教材:

提示一点,花时间找一本真正适用自己的好教材,要比不分青红皂白瞎看一通重要的多。


二实践:

没有快速的办法,多看多拍:



三思考:

拍摄前要多思考,拍摄一段时间后也要学会停下来思考,体会摄影的基本技巧和美学原则,逐步培养自己对器材的操控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提高: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摄影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强对画面和主题的把控力,并学会用图片表达和传递情感,这是质变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欢迎交流,共同提高🙏


小k印像


这个问题恐怕许多初学摄影的人都会遇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一点是对器材认识的一个误区。认为贵的设备拍出的照片就一定好看,把摄影工作交给相机来做,自己只是个按快门的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只是这样想的话,还不如用手机拍摄,手机的AI算法这方面比单反相机强多了。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买个单反三、四年了,快门次数还不到1000次。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相机拍了,他说他发现手机拍的比相机好看多了。所以,买了单反拍照不好看,相机表示不背这个锅,这个锅应该由人来负责。对初学者来说,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练习,你拍的照片才能越来越好看。

第一、要熟读相机的操作手册,这是必须的。了解光圈、快门、景深、ISO、白平衡、测光、对焦模式等等基础知识。有些人买了单反只会用p档,这就不好了。单反最常用的应该是M档。

第二、学习摄影构图。构图可以说是摄影语言,在摄影中你想表达什么,基本都靠构图来实现。构图让观众第一眼就知道你的照片想呈现的是什么东西。一幅摄影作品最忌讳的就是视觉盲点,也就是说观众不知道要看什么。这方面的学习除了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多读图,多看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只有自己知道一幅作品好在哪里,自己才会拍出好的作品。个人建议,可以看一下《纽约摄影学院》这本书。它讲述的主题、主体、画面简洁令人印象深刻,我所理解的画面简洁就是构图,构图是形式,主体是内容,中心思想则是主题。

第三、学习一点色彩知识和后期方法。单反相机拍照要有适当的后期。参赛作品后期的底线是不能移动相素,即不能无中生有,但可以适当调整影调、色彩饱和度明度、照片对比度等。如果没有一点后期,单反直出的片子确实没有手机拍的亮丽。

第四、要多拍多练。说一百遍也不如自己亲自动手来的管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多拍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镜头感和摄影眼。镜头感就是还没透过镜头看景物之前脑海里就已大致出现拍下来是一幅怎样的照片以及后期的效果;而摄影眼就是你通过观察发现可以拍摄的东西,这个因人而异。

总之,摄影是一门集技术和美学为一体的视觉艺术。这两方面都得依赖于人的修为,而不是单靠相机就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