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孩为何十三四岁就要嫁人,原因很简单

按女性正常发育来讲,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是不具备发育条件的,她们的生理还远远没有成熟,心理也更是没有成熟,不适合婚配,可是通过古籍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女子往往十三四岁就早已婚配,最早的甚至有几岁就出嫁了,在几岁就出嫁的一般都是童养媳。这样的女孩子就算是婚配也无法生育,也无法与丈夫做夫妻间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古人要早早的把女儿嫁出去呢?男子为什么要早早的娶了发育还不完全的姑娘呢?从另一方面来向,为什么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早早的就被父母嫁出去了呢?关于这一连串的问题,小编这就来给大家解答。

很多人觉得难道古人有严重的萝莉情结,所以才要娶年轻的姑娘,这种想法就赶快打消吧,也有人觉得是因为古代的婚配制度如此,其实也不然。

在古代,确实有几个朝代做过相关的规定,比如汉朝的时候,汉文帝和汉景帝都要求家中的女人早早嫁出去,越早越好,如果老了才嫁出去的话,还要受到惩罚,女子需要早早的嫁出去这样的规定毕竟还是少数的,这些做过规定的朝代灭亡之后,为什么之后还是这样的情况呢?看来就是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了。

在古代人的思想里,女子生下来就是婆家人,迟早要嫁出去的,女人在家里只会浪费家里的资源,相当于给别人养媳妇,娘家的人当然会不满意,就会早早的把女儿嫁出去。

在现代,男女平等,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嫁娶,是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的。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没有人会考虑女人的心理和生理是否成熟,而且在古人看来,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性这个话题是非常不雅的,女人没有任何权利,所以没有人会为了女人考虑,她们唯一值得被考虑的就是是否可以生育,只要她们能够生孩子并且是男孩子,她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只要女子有了月事的时候就可以出嫁了,古代女子的月事普遍来的早,如果晚,还要吃一些药物来催着月事早一点到来,早早嫁出去。这样看来,在古代十三四岁的女人就可以出嫁,并不是规定这样,而是大家早已认为是应当做的事情,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