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被困高速,閃送員半夜前去只為送餐|臨汾閃送員的善意與堅守

“當時接到這個訂單,我也挺懵的。”

“當時心裡就咯噔一下,這個服務區怎麼上去?”

“這個已經不是說錢多少的問題了,反正這單是比較不可思議的。”

當我提到2月6日午夜的那個“特殊訂單”時,劉師傅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臨了,他說:“這一單不能說特殊,我只能說問心無愧了。”

接到單,竭盡所能完成用戶所需要。自2018年劉師傅加入閃送至今,他一直用行動踐行著。這單“特殊訂單”,不過是劉師傅往日送單情況的一個縮影,卻在不經意間,給處在疫情陰影下的每個人帶來了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幫人家送到

2月6日晚上11點左右,劉師傅接了一個目的地很偏遠的訂單。劉師傅判斷“應該是服務區周邊的一些村子。”

在一家賣麻辣拌的小館子裡取件後,劉師傅撥通了收件人的電話,原來是一貴州的卡車師傅被困在服務區了。當時,外面寒風刺骨,師傅想吃口熱飯,好不容易聯繫到一家麻辣拌飯館還在營業,便點了她家的外賣。

劉師傅平常跑高速口的單子多一些,沒有遇到過目的地是高速服務區的。“當時我就想,無論如何都要幫人家送到,外地過來的司機,趕上這麼個情況。”

看著自己還達不到上高速標準的摩托車,劉師傅馬上向能上高速的姜師傅求助。兩人來到高速口,卻被收費室的人通知到,“臨汾的高速不允許摩托車上。”

劉師傅想到,看能不能讓收件人來取。收件人說,自己開的是半掛車,去一趟實在不划算。

劉師傅還想到,向群裡的閃送兄弟們求助。可沒有人知道,哪條小路可以抵達高速服務區。

周圍漆黑一片,摸不到北。此時,距離接單已經半小時過去了,那碗熱騰騰的麻辣拌正在逐漸冷卻。

“有一條小路,可以到服務區後門,你們看看導航。”收費室的工作人員突然說。像看到希望一樣,劉師傅趕緊給用戶打了電話,“你再等等,我們一定給你送過去。”

只是確定有一條小路可以抵達,但如何去,工作人員卻不知道。

聞訊而來的王師傅,決定和劉師傅一起尋找,這條通往服務區後門的小路。

那天,夜幕下,高速口周圍,你會看見三個移動的光一直在徘徊。期間,他們走錯三次,而當他們興奮的找到這條小路時,卻發現路封了。“你知道這時候我們的心情嗎,幾近絕望。但東西得送到啊!後來,我們就想著這條路的方向一定是對的,就嘗試著走土路,從一個平地上穿過去,當時也不太確定,就那麼一直走,一直走,沒想到,對著了!”三個人看到了服務站的後門。

走到後門後,劉師傅聯繫上了收件人,對他說:“我們已經到了離你最近的地方,就差一個門,定位發給你了,你往我們這個方向靠攏。”

就這樣,隔著大門完成了這一單,歷時76分鐘。“收件人當時很感動,一直跟我們說謝謝謝謝,還要給小費。不過,說實在的,這麼長時間過去,那個麻辣拌,應該也是相當難吃了。”

“回去路上,雖然冷風吹的刺骨,但咱們三都特別高興,感覺的出來。這一路太曲折了,沒有路咱們給趟出來一條路。”

考慮到司機的特殊情況,次日,劉師傅聯繫上了司機,問他還有什麼需要的,有需要的話可以聯繫自己。

司機回道:“我已經走了,非常感謝你,完了到了臨汾的話再過來找你。”

考慮到閃送兄弟們以後可能會接到類似的單子,次日,劉師傅在群裡分享了這條通往服務區的小路。“這樣的話,大家能省下不少時間。”

能理解就好呀

當疫情消息在這個城市傳開後,騎行在臨汾街頭的劉師傅發現還是有很多人不戴口罩。大多情況下,他都會提醒對方要戴口罩,聽到對方說自己買不到口罩的,他會把自己隨身戴的幾個口罩分享出去。

當時,聽到疫情相關消息後,劉師傅趕緊在網上搶了6盒口罩,想著囤著應該夠用。後來,看到群裡閃送兄弟們口罩稀缺,便分享出去了4盒,加上跑單分享出去的,劉師傅的口罩現已所剩無幾,“現在都是兩三天用一個口罩,每天回來消毒後再用,好在酒精還比較充足,街上也還買得到。”

每天出去、回家,劉師傅都會往全身噴灑酒精消毒,每送一單,也會給箱子噴一次。“酒精在藥店買的,十塊錢一噴壺,100毫升,兩天得用一噴壺。”

“有單就接,我不挑單。雖然是非常時期,只要防護措施做好,自己就不會擔心。”

“畢竟是有風險的事,家人不擔心嗎?”我問道。

“家人知道我跑單,不提倡,但也不反對。“說完,劉師傅又補了一句,”他們都知道我這是在幫助別人。”

深夜幫用戶買速效救心丸、給醫護人員送餐、給大家幫忙買生活用品……“大家不能出門,我們就替大家出門。總得有人來做這些事。”

聊到疫情期間的感受,劉師傅倒沒有幾句話了了,而是給我分享了一些他遇到的和他看見的事情:

關於無接觸配送:

“每次送貨前,我都會對用戶介紹一下取貨流程:我會告訴用戶東西放在箱子裡,用戶自己去箱子裡拿,然後我會全程站在離用戶兩米遠的地方。”

“很多用戶對這個方式很反感,覺得我們看見他,躲得遠遠的,看見他像看見瘟疫一樣。”

對於不理解的用戶,我會打電話專門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無接觸配送。“雖然我不知道,用戶最後能不能理解,但,能理解就好呀!”

關於所見所聞:

環衛工人,我每天夜裡都能看見他們,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讓人忽略的職業。從我們開始惶恐疫情到底會對自己帶來什麼影響的時候,他們從來就沒有休息過。

他們好多人戴的就是平常的口罩,普通的棉布口罩,很少有一次性的。

還有我們門口收垃圾的叔,以前還戴著那種比較好的一次性口罩,現在也換成了棉布口罩。

……

還有很多,聽著聽著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細膩的人,他觀察著變化,也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著這個城市的變化。

就像一個家一樣

聊的越多,你會發現劉師傅也是一個做事說話很有條理的人。他喜歡用首先、其次、最後這些副詞。當你問出一個問題,他會把一張白紙寫的滿滿的,把你想知道的全告訴你。

而他,才22歲。

18年初,劉師傅還在給一個自配送商家送貨,後來通過臨汾的負責人瞭解到閃送,當時覺得“涉及面挺廣的,時間也自由,便加入了。”

早出晚歸,一週就到了85分。對劉師傅來說,這很有成就感。劉師傅說:“雖然之前做了很多工作,但都做的不積極,但閃送給了他很大動力,跑多少,掙多少。而且認識了很多人,學到了很多,見識了很多。”

他說,騎士們中有很多精英,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教會他很多,這兩年,自己也在慢慢成長著。他已經可以稱得上群裡的老人了。

由於劉師傅比較懂摩托,兄弟們摩托車壞了,只要劉師傅知道了,不管在幹什麼,都會用最快的時間趕過去。

“我有個技能,我能不用繩子就把壞了的車給踹到休息站,就是:兩個車一前一後,壞了的車在前邊靠右側,然後摩托車都準備好,我用右腳踢壞了的那個車,左邊帶人的那個腳蹬。然後起步了就好說了,就不費勁,一步一步就揣回來了。”

還沒等我問,“這個技能啊,是因為群裡有個師傅,車經常壞,久而久之,這個技術就練好了。”劉師傅補充道。

“我們臨汾的閃送員都很齊心,誰在路上有了問題,群裡招呼一聲,離得最近的肯定去幫忙,有些都不認識,做閃送很有歸屬感。”

這次給高速服務站司機送餐,姜師傅還有王師傅,二話不說,前來幫助,讓劉師傅很是感動。他覺得大家心都很齊,一個有困難,多方支援。“就像一個家一樣。”他還說道。

在臨汾,還有很多一直堅守在一線的閃送員。像許師傅,今年50多歲了,疫情期間仍堅持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出來跑單,給高速公路值班的民警和醫護人員送過餐,自發組織免費配送醫療用品的活動,攜著一支“免費配送”的藍旗走遍了臨汾街頭......

“他們”還有很多很多,從疫情發生起,就一直默默用行動守護和溫暖著這座城,等待著它重現往日的生機。

“閃動全城,竭盡所能。一起努力加油。”

最後,向每一個你,致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