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英」彼得·弗兰科潘


一、 丝绸之路的诞生
1. 两河流域的波斯帝国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美索不达米亚冲积平原。
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带领波斯人从今天伊朗南部的家园迅速扩张,统一了周边的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将势力延伸到爱琴海岸,征服埃及后又一路向东,直抵喜马拉雅山脚。
2. 亚历山大的征途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开始进击波斯,然后继续东进,一座座城市纷纷拜倒在他脚下——“欲望之都”巴比伦、王城苏萨、“众城之城”波斯波利斯以及“国王之地”帕萨加第都纷纷打开城门。征程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
但年仅32岁的亚历山大不幸英年早逝,他的将领们瓜分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3. 中国开启“丝绸之路”的大门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把中国的疆域大幅扩张,逐渐抵达当时所谓的西域(今新疆地区),将整个亚洲连在了一起。
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


随之贸易交流逐渐展开,主要产品就是丝绸,由于当时钱币不足以支持贸易结算之需,而丝绸实用、不易坏、高价值的功能使其在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国际货币。
4. 罗马帝国的崛起
公元前247年,塞琉古的后人被安息人推翻,他们将希腊和波斯的观念融合,建立了强大的帕提亚帝国(即安息帝国,原波斯地区),并与后来崛起的罗马帝国、草原民族建立的贵霜帝国以及汉朝中国并列当时的欧亚四大强国之一。
公元前52年,罗马征服了高卢(约当今法兰西、荷兰以及德国西部地区),随后又征服了埃及。
5. 丝绸之路的兴荣之始
丝绸在地中海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每年消耗罗马帝国造币总数的近一半。
月氏国游牧部落被中国赶出塔里木盆地后,最终在波斯东部建立起了位于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贵霜帝国,他们成为一个汇集了来自印度、中亚和中国的各类货物的大型商业中心。
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拜占庭旧址建起一座辉煌的新都城,成为连接着地中海和东方世界锦带上的新明珠——君士坦丁堡。
二、 信仰之路

所有的这些宗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或者是根植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还有西方的犹太教、基督教以及稍后诞生的伊斯兰教——它们或在战场上取胜,或在谈判桌上取胜,有时依附统治者的支持与推广,有时则倒过来为其铺平踏上权力争夺的路途。
公元1世纪前后,原本与世无争的佛教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宗教开始影响信徒们的日常生活。与佛陀相关的佛塔与寺庙开始兴建起来,成为人们朝拜的地点。
在公元后的前四个世纪里,起步于巴勒斯坦一处小根据地的基督教发展成为横扫地中海和亚洲的一种信仰,成为宗教战争中的一股巨大洪流。
三、 基督之路
公元7世纪中叶,各教派之间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明朗了,基督教压过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和佛教,长驱直入,深入亚洲各地。
就在基督教即将获胜的关口,一股新势力带着新的世界观逐渐崛起,它的本命“伊斯兰”,意为“顺从”,然而这并不能反映它的变革特性。
四、 变革之路
公元541年,鼠疫袭击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进而入侵亚洲,导致全世界的人口急剧下降,整个世界陷入了危机,多难之际,伊斯兰教诞生了。

公元636年穆斯林在卡迪西亚大获全胜,最终波斯帝国倒在了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的铁蹄之下。
五、 和睦之路
穆罕默德的策略就是主动寻求基督徒和犹太教徒的帮助,并正式规定,犹太人的宗教和财产都将永远受到穆斯林的尊重。
而通过挖掘信仰中的共同来源,以及强调双方习俗和教义之间的相似性,伊斯兰教不断强化着与基督教的共识。
多信仰并存是早期伊斯兰扩张的重要特色,也是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穆罕默德过世后,伊斯兰教派内部产生了分歧,而教派之间的对立状态也加剧了各方对非穆斯林态度的转变。
六、 皮毛之路
世界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秩序和文明均占上风的雅利安世界(伊朗人的祖先),一半是混乱不堪、无法无天、危险异常的图兰世界(突厥人的祖先)。
伊斯兰人的传教进入了草原部落,而草原部落的首领也乐于借助为宗教信仰开辟新领土而获取荣誉,这使得草原上的商贸往来开始兴起,草原经济的关键是马匹,另有一种重要的商品,则是动物的毛皮。
七、 奴隶之路
罗斯人经营的最重要货物就是奴隶——贩卖人口可以赚大钱。遭受迫害的主要都是当地土著,由于被抓的人太多,于是人们给他们起了个名字:斯拉夫人(Slav)。

在奴隶贩卖的大军中,有一群人贩子为日后的水上之城——威尼斯奠定了基础。
10世纪末,罗斯人已成为西部草原上的主要势力。
拜占庭基督教帝国陷入困境,皇帝只得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救,随之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就浓墨重彩地登场了
八、 天堂之路
1099年7月15日,耶路撒冷第一次陷落于首次东征的十字军骑士之手。穆斯林统治耶路撒冷达几个世纪之久,最终却被驱逐而出。
前往耶路撒冷的征程也被当成一条通向天堂之路,这与教皇许诺参战者将被免于原罪有关,人们相信,凡在与异教徒的斗争中倒下的人,都将获得救赎。
九、 铁蹄之路
成吉思汗铁木真靠着武力或恐吓连续征服了蒙古草原上一个又一个部落,直到1206年,他成为草原上无可争议的真正霸主—1211年他们发动了一系列进攻,最后挺进到中国金朝占领下的国土,夺取了中都(今北京)。然后又打败了花剌子模,通往中亚的大门就此统统打开,再无任何障碍。
1241年,蒙古人直插欧洲的心脏,一路攻打波兰,一路挺近匈牙利平原,整个欧洲大陆一片恐慌。
十、 重生之路

欧洲两大贸易巨头——威尼斯和热那亚仍然强势。
意大利城邦崛起的背后还与复杂的财政体系和蒙古人的支持有关。
瘟疫带来了恐怖景象,却也成为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的催化剂,它促进了欧洲整体的再生。

十一、 黄金之路
一系列从葡萄牙和西班牙起航的、将来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并最终通向亚洲的远航均已起锚。新思想、新商品和新人物将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向新世界转移。
对奴隶的大量劫掠也令欧洲国家的财富日益增长,同时,它们在新发现的大陆开采的矿物也令黄金被大批运回西班牙。
欧洲的新财富给自身带来荣耀和自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复兴耶路撒冷的信念。这些热情要归功于艺术家、作家和建筑师的粉饰。人们称之为“文艺复兴”。
十二、 白银之路
靠着白银的流通,几块主要大陆已经紧密相连。白银吸引着许多人到新世界去寻找财富。
白银之路像一条丝带一般环绕世界,贵金属最后都流向了一个地方:中国。


十三、 西欧之路
当贸易禁运在1590年被最终解除时,荷兰迅速采取行动,立马投身到国际贸易当中,寻求和美洲、非洲及亚洲建立真正的贸易联系。
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声名鹊起,原因之一是欧洲北部地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而无法直接将商品直接卖给最富顾客的意大利城邦就已经处于下风。
十四、 帝国之路
英国在17世纪下半叶展开的海事改革为建立强大的海上军团,增强国家实力做出了贡献。
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在两块大陆间运输货物的贸易企业转变成了一股扩张势力。
毒品交易和敲诈勒索进行得十分顺利。
“波士顿倾茶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它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十五、 危机之路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成功地从一个摇摇欲坠的古老农业王国转型成为一个改革后野心勃勃的帝国。它的壮大和扩张不仅触及了英国的利益,甚至还威胁到了英国本身。
十六、 战争之路
英国人与俄国人的长期对峙使世界局势空前紧张。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市场成为彼此争夺的焦点。

法国、俄国、英国,三国协约正式建成。
而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站在了他们对面。
十七、 黑金之路
为了巩固自己对石油通道的控制权,英国、法国等开启了设计中东战争的历史。
他们不断向当地内部各势力许诺自己的支持与后续巨大数额的好处,以使该地区常年保持对峙、战争的状态,而无暇顾及统一并收复石油开采与使用权益。
十八、 妥协之路
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就直接或间接地操纵了伊拉克、波斯和阿富汗三国统治者的更替。
英国的国债激增,帝国的驻军需要大量成本,而整个帝国内部都出现了不可阻挡的反殖民主义的势头,印度国民大会党发表了《印度独立宣言》。
1929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崩盘,对石油的需求锐减,波斯人开始逐步把石油资源收回自己手中。
十九、 小麦之路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成为德国向波兰发起闪电战的先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这是一场因粮食短缺而发动的小麦战争。
德国在1940年7月做出了入侵苏联的决定。希特勒将其描述成意识形态之战,而实际上,资源以及最重要的粮食,才是冒险的真正原因。

二十、 纳粹之路
在二战中,德军采取钳形攻势,一支从北方向世界中心地带进发,另外一支从南部进入北非和中东。
苏军反攻、美军参战、投放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击败德国带来了长期的厌战心理,并且导致了英、法两国的经济萧条,以及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崩溃。
二十一、 冷战之路
对亚洲中心地区的争夺开始了。
世界中心地区的命运悬而未决,伊朗是其中关键。美、苏均有意于向其提供军事援助,但要借此换取关于石油的特许权。
二十二、 美国之路
随着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老大,它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一方面要支持那些令人讨厌的政权和统治者。
二十三、 霸权之路
继续担负起保持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任务落到了美国——这个欧洲帝国时代的幸存者和继承者头上。
二十四、 中东之路
伊朗革命使得美国在该地区搭建的纸牌屋轰然倒塌。
受到伊朗革命的影响,阿富汗也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二十五、 伊战之路
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改写了整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人类历史。
德国的柏林墙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不久倒塌,而在美国击败伊拉克后几个月内,苏联也自己解体了。这一时期的中国也在经历重大转型。
二十六、 新丝绸之路
从东向西,丝绸之路正再次崛起,世界的重心将再一次回到它千年之前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原油、煤炭、贵金属以及铍、镝等稀土矿,还有开发核能及制造核弹头的基本物质铀和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