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高考疯子”吴善柳,十年间复读8次考上9所重点大学,如今清华毕业过得怎样?

娱乐艺校生


说到清北复交之类的顶级高等学府,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耳闻,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立下志向——我长大后要考入清华大学!因为在我小时候的思维定势中,我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国内最牛的大学。但是长大后我才发现,小时候的想法几乎和白日梦没有多大的区别:上清华和上青天的难度是非常接近的。而且,不仅仅是上清华大学,就是上其他名气很高的大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但是接下去我们要说到的这个叫吴善柳的人绝非等闲之辈:他被称为“高考疯子”,复读9次,在高考考场“9进9出”后最终考上清华大学。复读第9次之后最终考上清华,由此可以看出吴某人和我一样,对清华大学也是“情有独钟”的。不过,这家伙比我执着多了——第一次考不上清华就复读一年,复读一年不成那就复读两次……复读8次还不行就复读第9次!古有赵云在长坂坡3进3出救阿斗,今有吴善柳考场“9进9出”上清华——为了考上清华大学,他10次参加高考,32岁如愿,吴善柳之毅力,与古之猛将有的一拼!

32岁,吴善柳的很多同龄人早已成家立业,还有一部分同龄人甚至拿到硕士甚至博士的学位,但32岁的吴善柳却以清华大一新生的身份出现在清华园,他的这种做法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为什么在他复读的这么多年中,他考入的大学档次都不低,无论是北京交大、北林、同济还是中大、南大、北师大或者北大,都是国内响当当的大学。

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吴善柳的现状。吴善柳的现状如何?按照常理,吴善柳以钦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他应该成为某个知名企业或者行政部门的牛人,但吴善柳去年在清华毕业之后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从清华毕业之后的吴善柳,成了一名私立高中学校的普通教师。为什么他会成为私立高中学校的教师?他干嘛不去公立学校?这是因为他从清华毕业之后已经36岁,考教师编的年龄超过了,所以只能去私立学校任教。

不过还有更大的疑问:既然吴善柳只是想当一名高中教师而已,那么他最应该考的大学是北师大才对,他第二次参加复读的时候就已经考上北师大了,那么他干嘛放弃北师大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复读呢?如果我的理想是当高中教师,我一定会在考上北师大之后直接去就读,北师大毕业的大学生,当个公办高中的老师,我觉得在资历上是绰绰有余的。

谁能为我解开这个谜团呢?欢迎朋友们留言指点,谢谢。


微雨润苗


吴善柳,一个出生在广西省浦北县一个普通小乡镇小乡村的孩子,一个成长于普通教师家庭的孩子,他以他”执着而无奈“的十年高考经历被世人所熟知,被人们贯以”高考专业户“”浦北考霸“”当代范进“等绰号。

十次复读经历,历经十四年,最终终以优异的成绩被他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所录取,而当时他32岁,和自己同年龄的同学已是结婚生子,而他没留住青春,却最终留住了清华大学的梦想,然而,这执着的高考经历背后有多少疲惫和无奈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2000年,吴善柳18岁,应届高考生,然而一向学习刻苦,成绩不错的他却在自己的乡镇中学落榜了,2001年他复读再战高考,成绩总算不错,被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录取,在这所大学里,青春年少的他被自由的大学生活所迷惑,最终因打游戏而耽误学业,2003年无奈选择退学打工,没有学位也没有毕业证的他打工注定四处碰壁,无处立足。

2007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四处碰壁的吴善柳最终又回到自己的母校——浦北中学复读,当年吴被北京师范大学所录取,然而因为父亲和姐姐都是教师职业,他对教师职业毫无憧憬,最终选择放弃该校复读,然而命运比他更执着,2008年,他又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冥冥之中,他总觉得自己还可以考更好,冥冥之中,当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入读时,曾参观过的清华大学总在向他招手,于是,他一咬牙,又选择了复读,2009、2010年,他先后被中山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所录取,然而这些学校毕竟离他的理想甚远,2011年,他再次步入复读的大军中,此时,他的父母已厌倦了他的执着,从年青春正旺的18岁到如今的29岁,父母特别盼着他能早日上完大学,像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也许一个人为一个目标付出的太多后,就无法放弃,因为上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2011年,他在自己的母校又一次以当地理科状元的身份迎来了多所名校的橄榄枝,其中就有北京大学,他的家人和他自己都以为这次可以止步于此,然而,那年因北京大学的分数较高,他最终只能被北大医学部所录取,考量再三,并不喜欢当医生的他不得不又再一次步入复读队伍。

之后,2012年和2013年,他又先后被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所录取,然而,也许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让他不甘心止步于此。

2014年,吴善柳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正如他所言,2015年高考改革,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无论考上哪所大学,他也只能认命了,但他的执着和实力没有辜负他,最终他以68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所录取,但诡异的是,他所就读专业依然和2001年北京交通大学的专业一样,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对这一专业,吴善柳本人回应,并不是自己偏爱这一专业,而是因为自己想选择经济类、金融类专业,但当年的分数根本没有被清大录取可能,即使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当时的录取几率也不过占5成左右。而这种回应又有着多么沉重的无奈呢?

也许,吴善柳正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也不明确做哪种职业是自己所爱,才造成他对“清华大学”这一目标的迷恋。

大学本科四年,吴善柳在高手如云的清华过得并不轻松,已是32岁大龄青年的他只有卯足了劲,起早贪黑泡图书馆,认真上课,做实验,写论文等,才能保证自己在本系132名学生中保证中游的成绩。

2018年,36岁的吴善柳顺利本科毕业,一向自恃很高的他奔走于北京各大实业,企求能留在这个让他向往的大都市,但为追求学业,他最黄金的青春15年就这样逝去了,也因年龄问题,他一次次被知名企业挡在门外。

最终,他在大学期间考取的教师证派上了用场,最终高薪就聘于郑州四中。很多人问,十年磨一剑,圆梦清华,但最终却去了高中当老师,这不是浪费吗?

其实,吴善柳在郑州四年一点也不屈才,首先该学校是郑州首批省示范学校,且多年来一直排名前三,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该校的“钱学森实验班”和“天明博爱班”,这两个班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老师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学本科、硕士等毕业生,而吴善柳就就职在该校“钱学森实验班”,而他的同事和他相比,学历均不在其下,如下图所示,除了他是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外,其他人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的硕士生。由此可见,人们质疑的吴善柳拿着清华大学的文凭去做高中教师并不浪费,相反和共事的同事相比,他的本科学历相对于人家的硕士学历,也并不太占优势。

该校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名校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来该校任教,没有高薪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吴善柳当了高中教师,却不会像其他普通教师那样清贫,他的薪资水平和他的学历是成正比的。

目前,随着各地知名重点高中纷纷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来校任教,打造高学历教师队伍的风气日益,像清华、北大,甚至哈佛这样的名校毕业生去高中当老师的例子已不新鲜,拿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来说,拟录人员大多是清华、北大、中科大的硕士生。

另外,能吸引这些名校毕业生来高中任教的原因,除了高薪,还因为所教并非资质平平的学子,而是有望升入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等一流名校的高材生,所谓“教学相长”,能送一届届的优秀学生进入顶级名府的老师一定也是幸福的,人生也一定是有成就感的。因此,吴善柳的选择又何来浪费一说呢?


指尖教育帝国


吴善柳,2018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教郑州某中学。从毕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的怎么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看。对于工作刚满一年的新教师来说可能也谈不上过的好与坏,因为连一届学生都还没有教毕业。教师这个行业比较讲究年限,老教师更加受到欢迎,也更有名望。但是他有8年9所重点大学的经验,证明了他超凡的学习能力,倘若能把所学交给学生们,也算是学以致用了吧。

二、从年龄上来分析。他从清华大学毕业时他已经36岁了,已经过了考取教师编制的年龄,所以他是在私立高中当教师。可以想象,学校中他的同龄人,可能只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都已经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中坚力量了,而他才是一位新人。36岁才开始工作的新人,年龄还是影响到了他的事业,十几年的光阴都成了故事,不能不让人感叹。

总之,我认为,人生应当是在合适的年龄,在合适的地方,干合适的事情。至于他生活的如何,我们只能祝福他了。


童年的童先生


已经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合他自己的工作--老师

2018年双证在手的吴善柳选择了郑州一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

2010年考进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和2008年均考进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考进中山大学,2010年考进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考进北京大学,2012年考进南京大学,2013年考进同济大学,2014年考进清华大学…

名副其实的“考霸”、“高考专业户”

别的不说,他对考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当老师适不适合他呢?

个人觉得,真的很适合他

一个“身经百战”的人,就算把自己学习的经历分享给学生也是对学生十分有利的

而且想问一句在座的各位,想不想去他那取下经?

至于说那十年复读时间有没有浪费呢?其实也没有浪费

工作不一样是为了生活吗?工作一样也是为了挣工资,对不?

那么对他来说,复读相当于工作了,一样也是挣钱的,最多是月薪和年薪的区别

普通人每月领工资,而他是每年领一笔奖金(高考一般各个地方都对前几有奖金,学校为了吸引高分复读生也有奖金)

而且现在他选择的是老师这个职业,那么十年复读经历相当于他备课的积累


阿杰座谈


这人叫吴善柳,为了上清华大学复读了八年,2011年曾考入北大,因非清华不上仍旧坚持复读。最终于2014年被清华大学录取,2018年7月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今年的吴善柳已经37岁了,目前在郑州某中学担任数学老师。


说起吴善柳本人,确实是个狠人,在其8年复读期间曾考进了不少名校,2009年考上了中山大学,2011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2012年考入了南京大学,2013年考入了同济大学,最终于2014年夺取钦州市理科状元,成功圆梦清华大学。

据吴善柳本人坦言,其本人在清华的学习并不轻松,甚至压力很大。整个年级132人,刚入学的吴善柳成绩倒数几名。于是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自习,中午也很少休息,晚上学习到凌晨1点,尽管如此拼尽全力,成绩也只到达了58名。在“学神”遍地的清华大学,吴善柳经常有一种智商被碾压的感觉。



围绕人物本身的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其多次考入名校不去就读浪费了宝贵的招生名额;二是有人质疑其反复复读是为了赚取高额奖学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吴善柳来说,也许考上清华就是他必须达到的底线,对于复读八年上清华,你认为值不值呢?


考研小秘书


对于吴善柳同志,我还是表示很佩服的,理由如下:

1、八次高考,考上的大学都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其中不乏一流名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最终凭借680分的成绩考上了他理想的清华大学才罢休。可见当时的清华和北大都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北大肯定在思考凭什么在吴善柳的眼中就比不上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肯定也在思考,为什么北大都不去非要来我们清华,到底有什么企图?

2、吴善柳八年的高考并非是高考本身对他的不公,而是他用超强的考试能力挑战了高考,但同时也伤害一大批连二本都考不上的学子,人与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3、别人复读是为了考更好的大学,吴善柳复读只是一种执念,但也有人说是为了拿奖金,在不同的中学复读,很多次都是名校加本地状元,这就是传说中的互利共赢吗?

4、兜兜转转,从两次考取北师大,然后到北大医学部,再到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学术,为梦想,但最终还是做了一名高中数学老师,这种折腾的意义估计也只有吴老师本人能参透了!

高考的意义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一个能力范围内的小目标,而不是玩弄这个目标。吴善柳目前的状态挺好,我们不能说是折腾和浪费人才,毕竟人各有志嘛!但人生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才对,而不是仅仅和高考死磕到底,因此这样的例子不值得模仿和学习。

大家认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美蛙英语


吴善柳出生在广西省浦北县一个普通小乡镇的教师家庭,父亲是乡镇中学副校长,姐姐是镇上一名普通老师。他因为10次参加高考,8次考入名校,32岁圆梦清华,而被人们成为“高考疯子”、”高考专业户“”浦北考霸“”当代范进“。

2000年,17岁的吴善柳高三毕业,但是高考落榜,复读一年后,成绩优秀,2001年他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是吴善柳的理想,远不是这里,开学第二天,他就参加了离学校不远的清华大学。

在北京交通大学,他迷上了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所以读了3年后选择辍学,此后在柳州铁路及广东打工二三年。这个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因此走上了复读之路,并一发不可收拾。

从2007年开始,吴善柳连续8年复读,先后被2次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但是出身教师家庭的吴善柳的理想,并非在此,他对当老师并不“感冒”,随后又被中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录取。直到2014,他以680分的成绩夺取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录取。

32岁圆梦清华,但是4年大学毕业后,他却没有从事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业,其中年龄是一个最大的劣势,因为年龄问题,他被一所知名企业拒之门外,最后选择了河南省郑州四中,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

对于吴善柳的经历,一直存在争议!

一、复读10年,他是否浪费了公共资源?

10次参加高考,9次考入大学,而且都是名校,但是他却人性地放弃了8次,这8次足以改变8个人的命运,因为不会因为他的放弃,而递补其他学生,白白浪费了8个名额,虽然这并不“违法”,但是从道德上却说不过去,连吴善柳也表示这是“价值观不同而已,别学我”。

如果说考上大学不去上,这并不违规违法,但是到公办学校去复读,已经名校违规了,因为早在200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就表示: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而吴善柳所复读的学校,均为公办学校,这已经涉嫌违规,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浪费了高考名额,对于应届生是十分不公平的,应该追责。

二、毕业后当高中老师,是否意味着失败?

从吴善柳个人的追求来说,这种结果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的目标是经济、金融这样的热门专业,以后能赚大钱的专业,而当中学老师,很明显是无奈之举,他曾经两次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都放弃了,足以看出他并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如果那个时候他不选择复读,现在的吴善柳应该已经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了,也许已经是高级教师或者学校领导了,而如今,36周岁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初级教师,晋级之路非常漫漫。

当然,他所从教的郑州四中也不是一般的学校,这所省示范高中,在河南省是非常著名的,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该校的“钱学森实验班”和“天明博爱班”,这两个班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老师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学本科、硕士等毕业生,而吴善柳就就职在该校“钱学森实验班”,他同事毕业的学校和学历,一点也不压力他。

对于他的学生来说,有10年高考经验的吴善柳应该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加实用的备考经验,这是学生之幸,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你认为呢?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高考疯子”吴善柳从2001年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到2014年,共14年时间,考上9所重点大学,且最终考上清华大学,真的令人佩服!但是我对吴善柳最后选择当中学老师,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图片中的8所大学中,除了2所是211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其余6所都是985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是多少人垂涎欲滴的大学和专业,可是吴善柳选择放弃另我不解,据说是晕血。

既然最后选择了教书,为什么两次考上中国最顶尖的师范大学而不去就读反而选择复读啊?

两次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说明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跨专业就业呢?

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都是我国的顶尖大学之一,为什么选择放弃呢?

冷静一下想一想,吴善柳同学对自己的工作行业根本没有好好规划,而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能够考上清华大学而已,这真的令人不解。

如果一般的人,对自己未来工作行业做好了规划,必然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专业,读了本科读硕士,硕士毕业读博士,最终成为高精尖人才。而吴善柳同学把宝贵时间浪费在多8年时间考清华!如果当年选择北京交通大学,努力学习,在2018年应该是一个博士研究生了!

2018年,吴善柳同学大学本科毕业,可能找不到方向,没有选择读硕士博士,最终选择在一所中学教书,真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平淡是真oymlq


我是孙启耀英语教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点我认为不值。第二点,我认为这个人情商有问题。

2009年,他考上中山大学就应该去读书。这样的话,2013年他就大学毕业了,2015年,他应该硕士毕业。2018年,按照他的能力,应该是博士毕业。现在他或者在大学教书或者在读博士后。


人追求梦想是应该的。人与动物不同点之一也是因为人有梦想而动物没有。但是人与动物不同之处是人有思维、会分析。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达到最初的梦想,是退而求其次还是继续努力追逐最初的梦想?人这种灵长动物,会分析这里面的利与弊,分析其中的性价比,最终以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取舍。


他浪费了四五年大好的时光。这是他自己的问题。另外关键的问题是:他考上了,被录取而不去就读,会不会浪费本该有人去读书的名额?


他为复读而就读,他是不是也占用了就读学校的名额?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不是太过于自私自利了?

再者说,他读了清华大学毕业了,也还是做一个中学老师,也没有做出更大的贡献啊?也有人会认为我的观点不对,做中学老师难道就不能做出更大贡献了吗?


当然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是说哪个不重要,早有一大堆人、一大堆话等着你呢!但是你考上了全国最高等学府,师资条件、实验条件均为全国一流,只是为了培养一个中学老师吗? 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诺贝尔奖都在等着你呢!

诚然,他也不一定从内心里想去做高中老师。但是他因为连续多年高考错过了考取教师的年龄。要不是他在学校里考取过教师资格证,恐怕连这个职位他也拿不到呢!


人哪,该到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不要幻想太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么做的结果是耽误了自己四五年、五六年的宝贵的光阴,同时也占用了其他优秀学生的名额。


并且给国家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国家各级的招生办的人,总有人为你的事忙来忙去吧?)。


孙启耀英语教授


2000年参加高考,按照当时18岁,如今多大了?37岁了,去年清华毕业,那时候也是36岁了,想一下,一个36岁的人,大学才毕业,即便是清华大学,又有什么竞争优势呢?

如果按照2001年考上的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毕业,14年时间过去了,我想,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14年后,能差到哪儿去?还不如去年毕业的清华大学?


如果当年正常毕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14年后,房子车子和老婆,甚至孩子都有了,还不至于去年毕业,至今从事教育工作吧?

查看吴善柳的资料,除了200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取的学校不理想外,复读并参加了9次高考,每一次都是985或211院校。其中有一次是北大医学部学习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不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于是又选择了复读。

纵观他的这些高考经历中,都是有趣现象,特别是在2011年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学习了3年后,因为爱玩,荒废学业,没等毕业,他就辍学回家。此后在柳州铁路和广东等地打工两三年,因为在打工的过程中,自己没有拿到大学毕业证,所以给的待遇很低,而周围那有清华(北大)学历的却有比较高的待遇,所以更加坚定了他考清华的决心了。


于是,这样一复读就是8年。 可以说,吴很适合高考,对高考掌握的比较透彻,所以,每一次都能考出好成绩,其中还有北京大学,只能说,这是一个高考奇才,也是广西一个小乡镇跑出来的奇人出现的异事,非一般人能做到,甚至是高考的机器。

2018年,吴善柳已经36岁,虽然他有清华大学毕业证,可是在就业时并没有招多大的优势,清华大学耀眼的光环,并没有让吴善柳收获到如意的工作。 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已经36岁,他比自己的同学大一圈,大部分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已经成家立业。


而他因为学习的原因导致就业不利,最后选择在郑州一所私立高中做了一名教师。

吴一直觉得,自己考上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不断去参加高考,当后来终于靠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后,清华大学毕业当一名老师,看起来,他前后的人生还是有点落差,如果,当时北京交通大学毕业,或者其他大学毕业,当一名老师,十几年后,成绩还不如他去年清华大学毕业当一名老师的成就?

虽然吴善柳有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偏执地不断去尝试,且最终实现,值得敬佩,但此种行为,并不值得推广,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愿意干,哪一行也可以做出成绩的。

何况,你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照样可以从事其他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大学四年学的是历史专业,自己确实不喜欢(因为高考历史分数高,填报了服从调配,最终划到了历史专业),毕业后,自己选择跨行业,从事如今喜欢的文字工作,我觉得,也挺好的。

大学,不一定会让你学到多少专业知识,它更多是给你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带来提升,是提升你的自我认知能力、看问题的角度和综合素养,不一样就是要你一定学到多少知识,只有你工作多年后,才知道,其实大学那点知识,根本就不够用,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充电,但大学给你思维带来的历史性的蜕变,是一个没有上过正规本科大学,不可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