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无聊赖,喜欢帅哥快过来

宅在家里无聊赖,看看帅哥也不赖。有喜欢帅哥的没?还不快过来!

这位帅哥可是正宗的高富帅、官后代、有肌肉、有艺术、有毅力……快看看是不是你的菜——

第一章 战国争雄

第一讲 全能自恋的智瑶

话说三皇五帝、夏商西周,诸多神话,难以考证。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互伐,战乱频繁,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而《资治通鉴》作为帝王教科书是从战国故事开始借鉴的,自有它的道理。本人认为,战国之后的故事相对来讲更充实、更细腻,更有趣味、更接地气。那么,我们也从这里开始吧。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两百多年,风云叱咤。智者如星,勇者若雨。用现在能量层级的说法,那两百多年绝对是能量层级极高的时期。

战国时代从何时开始存在不同说法。《资治通鉴》认为,三家分晋是战国开始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吞六国。我们的故事从三家分晋说起。

春秋时期,晋国被称为中原霸主,它占据了黄河流域的核心位置,而且疆域辽阔。后来,三家分晋,这三家占据了战国七雄之三雄,足见晋国的强大。

春秋霸主之一的晋文公曾设智、韩、赵、魏、范、中行六卿。春秋末期,晋国国君权力衰微,六卿势力逐渐强大,他们各有土地,互相攻伐。后来,范、中行两氏被灭,晋国变成智、韩、赵、魏四大家族的天下,其中智氏最为强大。那么,为什么会是三家分晋不是四家分晋呢?最大的智氏在不在其中呢?

这个结果跟智氏的一位继承人有关,可以说这位智氏的继承人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他的名字叫做智瑶,他的故事是《资治通鉴》中第一则故事。

智瑶是谁?智瑶(?-前453年),又称智伯、知瑶、荀瑶,因谥号“襄子”,又称智襄子,智氏家族首领智宣子荀申的儿子。

有一天,智宣子准备确定继承人,于是征求同族人的意见。智宣子首选智瑶,因为智瑶是三好学生。还不止,他是五好继承人,哪五好?《资治通鉴》这样描述: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用今天的话说,智瑶那是高富帅、官后代,他武艺高强、精通艺术、能写善辩、刚毅果敢,简直是难得的人才。但是,族人智果却坚决反对。甚至说:“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为什么呢?智果认为智瑶“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意思是,他依靠五种能力以强凌人,但不以仁德之心施政,谁还会支持他?其实就是坏人有智慧更可怕。智宣子不听,坚持立智瑶为接班人。智果长叹一声:“智氏休矣!”于是带领自己亲近的一部分族人,脱离智氏,另立辅氏。

智宣子死后,智瑶当政,他的五大优点逐渐得以显现。他攻城略地,连打胜仗,声名显赫,逐渐强大。但同时,他的“不仁”的缺点也开始暴露。都有哪些不仁的特点呢?

一、仗势欺人

公元前468年,智瑶伐郑,赵氏首领赵简子生病,派太子赵襄子(名无恤)带兵出征。晋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兵临郑都城下。智瑶自己保存实力,却令赵襄子率军攻城,被赵襄子拒绝。智瑶火冒三丈,当众羞辱赵襄子:你人长得丑也就罢了,还是个窝囊废。赵简子怎么会选你为继承人呢?晋军虽然没有攻克郑国都城,但也大获全胜。庆功宴上,智瑶趁着几分醉意,开始发酒疯,用酒灌砸向赵襄子。赵氏家臣们要跟智瑶拼命,被赵襄子拦住。按说智瑶理亏,事后应该道歉才对。他没有,不但没有道歉,还跟赵简子说,你儿子赵无恤不行,你把他给废了吧。赵简子当然不听,但从此赵襄子跟智瑶可就结下梁子了。

公元前457年,智瑶伐卫归来,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举行宴会。智瑶拿韩康子的名字“韩虎”取笑,韩康子的家臣段规表示不满,智瑶用手拍一拍段规的头:“你这个小个头懂什么,也敢在这里饶舌。”说罢哈哈大笑。段规看一看韩康子,意思是只要大哥发令,我就跟他拼了。韩康子装醉,赶紧说:“不行了,喝醉了,我要回去了。”可以说是不欢而散。

事后,家臣智国赶紧劝诫智瑶,主人啊你得罪人了,要小心啊。智瑶说:

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什么意思?只有我可以为难别人,谁还敢为难我?

二、敲诈勒索

后来,智瑶通过拥立新君,“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把控了晋的国政,“晋国皆归于智伯”,于是,他又打起新的算盘。

公元前455年,智瑶以国君之名向韩氏索地,说是要增强国君的实力,维护晋国的霸权。韩康子不想给,段规劝诫他说:“智瑶贪得无厌,刚愎自用,如果不给土地,他一定会攻打我们。给了土地,他一定会继续向别人索取,别人不给,他必定发兵讨伐。这样韩国不但可以免受攻击,还可以等待好机会。”韩康子觉得有道理,马上献出万户之地。

智瑶一看计谋得逞,更加欣喜,于是又向魏桓子讨要地盘,魏桓子也不想给。家臣任章劝他说:“智瑶无缘无故地索要地盘,各个大夫必然会恐惧。我们给他土地,他一定会更加骄横,骄横就会轻敌,恐惧就会亲近联合。以亲近联合之兵对付轻敌之人,智氏家族的命运不会长久了。我们干嘛要单独得罪他呢?”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任章引用了《周书》上的一段话: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通俗地讲,先喂饱,再宰割。魏桓子一听,此计甚妙,也给了他万户之地。

智瑶一看,暗自窃喜呀,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两万户封邑,于是得寸进尺,继续向政敌赵襄子索要土地。不但要,而且点名要蔡、皋狼两地。这个真是欺人太甚!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赵氏祖先的封地,赵家的宗庙都在这里,给了那是奇耻大辱啊。于是,不给!于是,智瑶大怒!

这事好玩哈,明明是自己欺人太甚,别人不答应还要大怒。

于是,智瑶带上韩、魏的军队一起攻打赵氏。

三、兵戎相见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退守晋阳。三家联军把晋阳团团围住,后来又决开汾水灌城。围城两年,“沉灶产蛙,民无叛意”,可以说是军民一心,同仇敌忾。

智瑶乘车巡视,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持兵护卫。看看智瑶是怎样对待盟友的哈。智瑶坐在车上,感觉大局已定,胜利在望,于是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亡人之国啊!”这时候,魏桓子悄悄用胳膊肘抵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了一下韩康子,两个人心照不宣,打了个哑谜。什么哑谜? “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安邑是魏氏都城,平阳是韩氏首府啊。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意识到,一旦大水灭赵,下一步就会消魏、灭韩!这种情况下,谁还会为你出力呢?不是自取灭亡吗?

故事到这里又出现了惊险的一幕,谋士絺疵跑来警告智瑶——魏韩必反!智瑶问,为什么呢?絺疵说,晋城将破,赵氏将亡,明明可以瓜分赵地,但韩、魏两君面无喜色,反倒忧心忡忡,可见二人在担心下一步将会殃及韩魏,这不是造反的征兆吗?我们看,智瑶手下也是有能人的。那么,智瑶会不会警觉呢?

第二天,智瑶问魏桓子和韩康子:“你们是不是要谋反啊?”二子大惊,赶紧辩驳:一定有赵氏的说客,企图离间我们,让我们内讧而停止攻打赵氏。我们盼望早日分得赵氏之田,怎么会做这种危险的事呢?智瑶于是不再听信絺疵,絺疵于是请求出使齐国,其实就是避难开溜了。

赵襄子秘密派人出城会见二子,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三家定下日期,联合反智。一天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守堤的将士,放水倒灌智氏军队,并突袭智瑶的军营,韩魏两军也从两侧杀出,智氏军队一片混乱,一击而溃。智瑶一下子被打懵了,瞬间被杀,智氏家族受到灭门之灾。智氏的领地被韩、魏、赵三家所瓜分,三家分晋的雏形从此形成。

值得庆幸的是,智氏没有全部灭绝,还记得智果吗?对了,后来叫辅果了,智氏的这一支因为另立门户得以保全。

那么,智氏的故事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呢?没有。

关于智氏之亡,司马光总结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他解释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这是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无德而有能力的小人危害更大。这个道理,大家想想希特勒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许多史学家总结为:智瑶之亡,亡在无德。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智瑶为什么会无德?一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智瑶们却视而不见呢?所以,只得出一个道理似乎还不够,用现在的眼光进行更进一步的挖掘,才能让更多的人自我完善,共同成长。

这里我想借用心理学的理论做一点分析:智瑶的问题出在心理的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心理扭曲,这种扭曲叫做自恋型人格障碍。

关于自恋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Kohut)的分析已经相当成熟。他认为,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TA是全能的上帝,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全能自恋。当婴儿期的全能自恋得到满足,婴儿就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如果得不到满足,心理发展就会卡在这一阶段,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武志红老师称这样的人为巨婴。婴儿和巨婴的全能自恋有四个基本变化:全能自恋、自恋暴怒、彻底无助、被害妄想。

看看智瑶的表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多么自恋啊!因为全能自恋,他才会羞辱无恤、取笑韩虎;因为全能自恋,他才会贪得无厌,刚愎自用;因为全能自恋,他才会激怒别人,引火烧身;因为全能自恋,他才会放松警惕,缺少防备……因为在他的心里他是神,谁能把神怎么样呢?

那么,如果别人不听他的,破坏了他的全能自恋,他会怎么办呢?自恋暴怒。我们看到,他自己可以保存实力,却令赵襄子率军攻城。被赵襄子拒绝后,他勃然大怒,当众羞辱赵襄子。我们还看到,明明自己索要土地,本来就不合理。而且还要赵氏的宗庙之地。对方不给,便勃然大怒,以至兵戎相见,你死我活。是不是典型的自恋型暴怒?

如果自己控制不住局面,导致全能自恋被毁,他会怎么样呢?彻底无助。我们看到,战争失败后,智瑶没有狡兔三窟,没有东山再起,没有死里逃生,因为他不会料到会有失败,也绝对不会接受失败的。所以我们发现,许多苦心经营、多年积累、战无不胜、指挥千军的军事奇才,失败的时候几乎都是急转直下、一溃千里、无可救药、瞬间崩盘。看一看关云长败走麦城、楚霸王自刎乌江、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希特勒受困斯大林格勒……是不是如出一辙?甚至于一个朝代,幅员辽阔、沃野千里、拥兵百万、山河险固,常常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不是也陷入彻底无助的状态呢?

当然,我们没有机会看到智瑶的被害妄想。只能就此打住了。

但教训没有结束,思考没有结束,成长没有结束。对于人生的许多问题,讲许多的道理似乎意义不大,只有反观自己,走进心灵,我们才会真正获得提高。


怎么样?这个帅哥,是你的菜吗?不管是不是,经验教训是有的吧?帅哥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人生,或许需要从跨越全能自恋开始。怎样跨越呢?敬请关注下面的故事——“赵襄子洞若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