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刘太后为何被冤狸猫换太子?其实白莲花李宸妃才是高段位赢家



宋仁宗赵祯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其治理下的国家被史学家概括为“仁宗盛世”,同时其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善飞白书。不过对后世人来说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发生在宋仁宗身上的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


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即便不用细细推敲也不难看出其中百出的漏洞。戒备森严的后宫之中怎么可能会悄无声息地用狸猫换走太子,至于假怀孕争宠这样的低段位宫斗情节也只能出现在庸俗的宫斗小说之中。 之所以狸猫换太子这样传奇故事会落到宋仁宗身上,大约是跟他拥有众多母亲有关。据史料记载,宋仁宗除了生母宸妃之外,还有三位嫡母,这其中就包括继后刘氏,还有一位后来的养母杨淑妃,如此盘点下来,能被宋仁宗称之为母亲的女人竟有四人之多。


作为狸猫换太子中的最大受益人也是最大反派太后刘氏,其实在历史上是个非常合格的嫡母,她本人的经历本身也很传奇,入宫前她嫁过人,在真宗还是王爷的时候被选入王府,真宗登基后被封美人,且一直圣宠不断,这与刘氏本人饱读诗书,性情机敏好学有着很大的关系。简单来说刘美人是个封建社会少有的女知识分子,真宗在第一任皇后离世后就想将刘美人扶正,但因为刘美人无后只封了个修仪,实际上却是除了皇后的第一把交易。


刘氏因为是二嫁君王,所以她本身格外珍惜这段婚姻,因此对争宠这种事根本不像故事中那样善妒,相反,在她与世无争的性格影响下,真宗的后宫相当和谐。由于后来真宗求子心切,相继入宫的嫔妃不胜枚举,但事与愿违,真宗的子嗣还是少得可怜。就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狸猫换太子中的受害者李宸妃,作为刘氏身边的宫女登场了,此时的真宗已经四十一岁了,还膝下空虚,求子之心人尽皆知。


一日真宗在刘氏宫中洗手,正是李宫女侍候,主仆二人闲来无事聊了几句,皇帝无心,宫女却有意,不管李氏处于何种目的,这个能言善辩的女子在这一刻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改变了她一生命运的决定。她突然向面前年过四询的皇帝讲述起自己编造的一个梦境,称有赤脚仙人托梦告诉她要做她的儿子。想儿子想到疯狂的真宗二话没说当即就招幸了她,不久后李宫女果然有孕,生下了后来的仁宗。


其实在这里我们就看得出来,真宗之所以招幸李氏完全是为了要一个儿子,至于宠爱则完全谈不上,而且碍于她的出身,真宗可能打心底就没有想过给她什么名分和地位,李氏就像一个代孕妈妈一样,而她生下的儿子也自然而然地交给了地位高的刘氏抚养。真宗至此对外宣称儿子是刘氏所出,并借这个理由顺势升了刘氏为德妃,就在这一年十二月,刘德妃又晋升为皇后,并不时帮助真宗批阅奏章,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处理政务,刘皇后的养子,也就是李氏的亲生儿子又被交给杨淑妃抚养。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十年12岁的太子继位,是为宋仁宗,刘太后垂帘听政。晋升李氏为顺容,并令其去为真宗守陵。十年后,李顺容病中,刘太后亲自探望并加封其为宸妃,就在册封的当天,李宸妃过逝。至此宋仁宗一直以为刘太后就是自己的生母,并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亲生母亲李宸妃。


李宸妃死后,刘太后令其丧葬礼制全部遵照一品礼仪,还追封其三代,在一切事宜处理妥当以后,刘太后自觉大限将至,以其不争的性格早已不会纠结仁宗对身世的看法。一年后刘太后病逝,太宗少子燕王赵元俨,搬弄是非对仁宗说,李宸妃死于非命。此刻的仁宗才得知身世的真相。一度伤心不已,多日不朝,最后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又亲自去祭祀,得知李宸妃的丧仪早已在刘太后的安排下以皇后礼入葬。不由感叹"人言其可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