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吴国有哪些人物可以算得上是名将?

薛佩萁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


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


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


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3、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


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


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


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


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4、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


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


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5、韩当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因而为孙坚所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陷阵擒敌,屡立战功,后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先登校尉,孙策授韩当兵二千,马五十匹。


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江夏郡的沙羡击破刘表将黄祖,回师后讨平豫章郡的鄱阳县,又兼领乐安县长,使山越畏服。


梅姑姑318


据三国志记载:吴国有名的大将就这么几个,注:这里所说的名将指的是能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文武兼备的大将,而不是单单武力来评 。 周瑜、(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陆逊、

(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陆抗、(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皥噑144卡


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名将最多,次之蜀汉,五虎将名闻天下,吴国的将军们最朴实,他们虽沒多少耀眼的光环,却很实用。

周瑜是吴国有名大将,因为小说的原因,周瑜在民间一直是一个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的鼠肚鸡肠式人物,这其实是罗贯中为突出诸葛亮而有意贬低了周瑜,先来看看三国志中人们对周瑜的评价。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

"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曲有误,周郎顾"。

"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周瑜的英雄气概。

鲁肃是又一个为东吴立下大功的名将。

三国志中鲁肃是这个样子"家富于财,性好施与"。

″此天以卿赐我也″。

"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肃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帅才。

吴国的名将还有"火烧连营"的陆逊,

袭取荆州的吕蒙。

还有吴国最后的将星,取得西陵大捷的陆抗。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名将的存在,吴国才能在与魏、蜀两国的较量中不落下风,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与之分庭抗礼





大河桥下流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早期以曹操为主线,后期以诸葛亮为主线,所以大家对魏、蜀的名将比较熟悉,而对吴国的名将比较陌生。那么吴国有哪些著名将领呢?

第一位:孙坚

孙坚,字文台,东汉末年江东地区割据诸侯,是孙吴基业的奠基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参与了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战役,斩杀华雄,大破董卓。官至破虏将军,又被称为“孙破虏”。后与刘表作战时身亡,孙权即位后,被追谥为武烈皇帝。

第二位:孙策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亲遗业,东吴事业奠基人。先后讨伐扬州刺史刘繇、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袁术,后统一江东。基本奠定了孙吴的基本版图。孙策英勇无双,其治军严整,军纪严明,人称“江东小霸王,和周瑜合称江东双璧。由于年轻气盛,难免处事不慎、好勇斗狠,为日后遇刺种下了祸根,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第三位: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吴四英将之一,三国时期名将,东吴四大名督之首。出身名门,长相俊美,范成大称赞周瑜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文武双全,文能辅佐孙策平定江东,武能赤壁击败曹操,南郡击败曹仁。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四位:吕蒙

吕蒙,字子明,东吴四英将之一,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屡建战功,攻占皖城,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跟随孙权南征北战。吕蒙起初只是一名武将,不愿学习,经孙权劝说后开始读书,识见精博,渐能克己让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第五位:程普

程普,字德谋,江表十二虎臣之首,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

第六位:黄盖

黄盖,字公覆,江表十二虎臣第二位,零陵泉陵人,辅助孙坚、孙策、孙权三朝。平定山越诸部族,在赤壁之战中诈降,献计火攻。是“周瑜打黄盖,愿者上钩”的主角,东吴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第七位:韩当

韩当,字义公,江表十二虎臣之一,辽西令支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局势的稳固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官拜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第八位:蒋钦

蒋钦,字公奕,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九江寿春人,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

第九位:周泰

周泰,字幼平,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九江下蔡人,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多次救孙权于危难,为表彰周泰为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获赐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第十位:董袭

董袭,字元代,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会稽余姚人,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随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时,亲自斩杀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建安四年,再次随孙策攻打皖,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官至威越校尉,偏将军。

第十一位:甘宁

甘宁,字兴霸,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被称为东吴第一猛将。少年时为非作歹,抢劫他人财物。青少年时开始熟读诸子百家,跟随刘表和黄祖,但不被重用,跟随孙权后才开始建功立业。官至升城督,折冲将军。

第十二位:徐盛

徐盛,字文向,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琅邪莒人,早年抗击黄祖,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官拜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第十三位:潘璋

潘璋,字文珪,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东郡发干人,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官至襄阳太守,右将军。

第十四位:丁奉

丁奉,字承渊,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就骁勇善战,屡立功勋,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大将军,官至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第十八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第十九位:朱恒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主要成就有协助陆逊击败曹休,又设计引诱曹仁派兵攻城,于是斩常雕,生擒王双,斩溺魏军千余人。官至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第二十位:陆逊

陆逊,字伯言,东吴四英将之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出身望族,孙权招贤纳士时,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深得孙权器重,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历史TOP榜


吴国也是有很多优秀人才的

1.周瑜 二十岁出头就与孙策打天下 ,定江东。英姿潇洒,才华横溢 ,曲有误 周郎顾。

2.鲁肃 出色的外交家 ,促进了孙刘联盟,提出了二分天下的大计。

3.陆逊 吴国中期的中流砥柱,文至丞相,武至上大将军。


蘇光正


吴国可以称得上名将的,没有几个。

名将,不是说武功厉害,战场上杀的人多就是名将。

它的标准是很高的,一要武功好,二要有谋略,三要有心系国家的大局观。

第一个当之无愧的是周瑜周公瑾。他帮孙氏家族打下了江东半壁江山,连孙老夫人都非常尊敬他。

孙策死前交代孙权,必须事事征求周瑜的意见。

他把孙氏的优劣形式看得很清楚,所以要以江东为基地,逐渐西征来扩充疆土和力量。

稳定江东最重要的赤壁之战,就是他指挥的,

最终打败了曹操,大大的延缓了曹氏家族夺取天下的步伐,也为孙吴争取了几十年坐江山享帝王之福的时间。

可以说他是孙吴第一名将也不为过。

第二个名将是吕蒙,周瑜死前推荐吕蒙接任他东吴大都督的位置,是非常看重他的。

事实也证明了,吕蒙对孙吴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吕蒙年轻的时候是个不成器的愣头青,犯了好多错误,但他经过不断努力学习,也远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是孙吴时期年轻人的楷模,是普通人逆袭成功的典范。

吕蒙对东吴的形式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一直以稳定为主,修身养息,东吴才得以逐渐强大,也是东吴最强盛的时期。

第三位,陆逊,虽说他也可以称得上东吴名将。但他这个名将做得有点尴尬。他让东吴的灭亡加快了速度,也变相的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也就是说,他帮助曹魏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现在来说,他就是傻帽儿。

其他如甘宁,黄盖,太史慈之流,只能算得上武将。

东吴几十年全靠前面所说的三位名将。


军哥话历史


古梁镛解答。

《三国志》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中最重要的前四史,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人物和历史大事件,《三国志》尊魏国为正统,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那么,在《三国志·吴书》中,有哪些人物可以算的上是名将呢?

古梁镛详细解答。



《三国志卷五十五 ·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将程普、黄盖、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放在一起,详细介绍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多位武将,其中程普、黄盖、周泰、甘宁、潘璋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将领,他们很多都是东吴本地将领,有的出身江东世家,有的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军中小卒成为领兵作战的将领,那么,作者陈寿是如何评价这些人的呢?

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陈寿认为这些将领,都是东吴的虎狼之臣,属于猛将范畴,勇猛为先。



《三国志卷五十四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传第九》

在《三国志》中,陈寿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放在一起做了一个详细记述,其中对周瑜、鲁肃、吕蒙的一生介绍的非常详细,但是对陆逊的记述的比较少,原因是这篇文章后面记录了一件事,就是孙权和陆逊品评周瑜、鲁肃、吕蒙,有孙权把这三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一一言明,以此告诫、拉拢陆逊,所以说,孙权对陆逊可谓是推心置腹。至于为什么对陆逊的介绍比较少,因为陈寿在后面一篇文章,专门详细介绍了陆逊陆抗两父子。



周瑜可谓是东吴政权的元老级人物,孙策开启东吴霸业,周瑜就是孙策集团最为重要的一个领袖人物,孙策之下就数周瑜。孙策身陨后孙权继位,周瑜依然是东吴政权的二号人物,执掌东吴军事大权,赤壁之战,周瑜更是亲自指挥,最终大败曹军。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鲁肃去世后,吕蒙接任,鲁肃时期东吴发展相对平稳,而到了吕蒙时期,蜀国和吴国摩擦不断,最终吕蒙乘着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联合魏国,吕蒙率奇兵白衣过江,偷袭荆州,致使关羽腹背受敌,最终大败,孙刘联盟自此正式破裂。

陈寿对于周瑜、鲁肃、吕蒙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陈寿认为,在曹操大举南征,举兵进犯荆州,扬威东部的时候,大臣们都建议东吴向曹军称臣,以换去江东政权的存活,可是周瑜、鲁肃明辨是非,高瞻远瞩,看法和其他人完全不同,属于“奇才”,吕蒙有勇有谋,懂兵法,擒拿关羽是吕蒙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所以周瑜、鲁肃、吕蒙不单单是普通的武将,他们具有“国士之量”,属于文武双全级别的优秀军事将领。



《三国志卷五十六 ·吴书十一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朱治可谓是东吴政权的老臣,孙坚当年为长沙太守,朱治就跟随孙坚东征西讨,建立了很多战功,孙坚去世后,朱治的职位是督军校尉,有兵权。孙策当年寄居袁术门下,正是朱治等人一起助力孙策脱离袁术,孙策脱离袁术前往江东创业,朱治就是孙策最为忠实的支持者之一。朱治作为江东朱治是孙策政权的最早一批核心成员,对东吴孙氏政权忠心耿耿,孙策去世后,朱治继续辅佐孙权,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朱然是朱治的外甥,他和孙权是好朋友,曾经在一起学习,孙权执掌江东后,朱然先后担任山阴县领、折冲校尉,管理五个县的民生,政绩卓然,孙权提拔他为临川郡太守,负责清剿会稽山山匪。吕蒙病逝前,孙权问吕蒙,谁可以继承吕蒙的职务,吕蒙推荐了朱然。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孙权最为中意的是吕蒙、凌统,其次就是朱然。

吕范很早的时候被孙权赏识,立过很多军功,吕范生活奢侈但是对于工作非常认真勤奋,所以孙权也没有追究他,对他依然非常尊敬和看重。当年孙权商议借荆州给刘备,吕范当时严厉反对,可惜孙权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后来孙权讨伐关羽的时候,经过吕范的家,他特意进去和吕范见了一面,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吕范的建议,吕范去世的时候,孙权亲自去葬礼送别。

朱恒也是孙权提拔的将领,这个人作战勇猛,每次作战“耻为人下”,非常勇猛,但是这个人对于财物看的非常轻,轻财贵义,并且记性非常强,见人一面他就牢牢记住这个人了,朱恒对于东吴政权忠心耿耿,去世的时候家里没什么钱,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他的子孙也都是东吴政权的猛将。

陈寿对朱治、朱然、吕范、朱恒的评价也非常高

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陈寿认为,朱治、吕范、朱然、朱恒、吕据、朱异、施绩都是将才。



《三国志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 陆抗张象传第十三》

这一篇陈寿主要记述了陆逊陆抗两父子的一生业绩,陆逊我们都知道,关羽被害后,刘备兴兵报复,当时蜀汉兵强马壮,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东吴内部反应非常大,许多人都觉得大难临头,后来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负责兵马调度,夷陵之战,陆逊火烧刘备连营,最终大败蜀军。陆逊治军有方,调度有法,可惜陆逊最后被孙权猜疑,“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到孙休的时候,他追谥陆逊为昭侯。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父亲死后,陆抗带领陆逊的五千兵马接父亲灵柩返乡,孙权召陆抗,当面问杨竺参陆逊的二十条罪状,陆抗面不改色一一对答,孙权才发觉自己错怪了陆逊,后来有一年,陆抗重病来都城就医,病好之后赶赴工作岗位,孙权亲自送行,并且承认自己对不起陆逊。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陆抗是东吴后期的主要将领,引领东吴对抗晋司马政权,陆抗和晋车骑将军羊祜可以说是三国后期最著名的两位军事人才。

陈寿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陈寿对陆逊的评价非常高,称他为“社稷之臣”,而陆抗则“咸有父风”可谓是一门忠烈。



武庙古今七十二名将

武庙是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武庙经过多年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以供奉武庙十哲为主,七十二名将为副的庙宇,以表彰祭祀古往今来的著名武将,和文庙相对,同时激励当代青年。

武庙的发展也经历了几次变迁,最为著名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驾临武庙,亲自将白起孙膑踢出武庙,后来又召集大臣严肃讨论此事,原先的六十四名将中,多达20人被踢出武庙,新增23人。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其中三国时期的名将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邓艾、陆逊、陆抗、羊祜。



古梁镛点评: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才子涌现的年代,虽有战乱,天下三分,但是期间产生的优秀军事将领、诗词歌赋非常多,讨论古今名将,武庙十哲七十二名将是非常公正的参考,所以说,在《三国志》中,东吴名将有周瑜、陆逊、陆抗三人。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转发+关注哦!


古梁镛


一个是周瑜周公瑾,孙策死的时候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赤壁一战成名,水战无敌,一系列布局堪称顶尖名将,第二个鲁肃,鲁肃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误解,但实际上鲁肃一直都是很厉害的,陆战鲁子敬,水战周公瑾,在天下大势中鲁肃一直看的很明白,一力促成了孙刘联盟,在周瑜与诸葛亮之间周旋,尽量不制造摩擦,也是周瑜死前一力推荐的大都督人选,这个时候的吕蒙还不成事,也是鲁肃一手带出来的又一任东吴大都督,吕蒙听从陆逊的建议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杀了关羽,最后他的死三国演义里面也就一笔带过了,民间野史更多的说是关公显灵,杀了吕蒙,还有一个陆逊,陆逊是一个儒将,他在刘备进攻的时候,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战蜀汉元气大伤,被诸葛亮用八卦阵困住,被诸葛亮岳父所救,先后多次打退曹魏曹仁的进攻,在此四人之后,东吴也就多是碌碌无为之人了!


伟大卑微


东吴名将:周瑜、陆逊、孙策、丁奉、黄盖、朱然、凌统、甘宁、吕蒙、鲁肃、程普、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徐盛、潘璋等。

1.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

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二宫事件时卷入孙权孙和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2.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

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3.荡寇将军程普(?—210年)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4.黄盖

偏将军、武陵太守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主公。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5.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220年)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少年有力,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建安九年(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建安十年(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偷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

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折冲(常胜)将军。《三国演义》中虚构在吴蜀之战中在病重时被蜀国将领沙摩柯一箭射死。

扩展资料

江表之虎臣

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终南山先生乔俊杰


东吴有十二虎臣,虎,将也。分别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蜀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有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颌、于禁、乐进。但对吴国除了周瑜、黄盖、孙权耳熟能详之外其他好像就并不熟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论对三国的熟悉程度,首先肯定是刘蜀,这是因为作者基于刘蜀是汉代正统,有意偏袒,笔墨最多,这里不再赘述。其次是曹魏,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把曹操的个人奸雄魅力塑造的很不错,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英才汇集。最后才是东吴,东吴真是有苦说不出,都是被三国演义给坑了:正史中孙坚破吕布、斩华雄演变为“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又编造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甚至还恶心了一把赤壁之战真正总指挥周瑜周公瑾,说是气量狭隘,最后气绝身死,周瑜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正史中东吴国力不弱于蜀汉,甚至能与曹魏抗衡,三国志中东吴有传记的武将比曹魏还要多!在吴立国初期,猛将即有数十位之多。即有此东吴十二虎臣,也是三国时孙吴方面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骁战、功勋卓著而为人称道,《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称为“江表之虎臣”,故名东吴十二虎臣。

什么时候三国志能拍成一部剧,以告慰周瑜周公瑾周冤大头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