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杀人魔窟”,他装疯卖傻14年!被察觉后,从戒备最森严国民党监狱逃脱

看过小说《红岩》的人,都不会忘记“疯老头”华子良这个人物。而华子良的原型就是在国民党军统重庆集中营里唯一独自越狱成功的脱险者——韩子栋。

韩子栋原名韩国桢,1908年生,山东阳谷人。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地下党领导下,打入国民党“蓝衣社”,在十分危险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解放后的韩子栋

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始终咬紧牙关

1947年8月18日,重庆磁器口码头,一个衣着破烂、看上去疯疯癫癫的中年囚犯跟随国民党白公馆监狱的几个看守去买菜。途中,他借机脱离看守的视线,穿街过巷,一路飞奔……这个人就是韩子栋。

根据《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华子良”形象

1934年,韩子栋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严刑拷打,他始终咬紧牙关,被当成国民党严重违纪人员关进贵州息烽监狱。狱中的韩子栋老是不停做清洁,而且常常一个人来回走动,显得行为怪异、痴痴呆呆。

韩子栋与原中共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关在同一牢房。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韩子栋与罗世文、车耀先等被转移到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关押。刚到重庆不久,罗世文、车耀先就被特务枪杀。韩子栋牢记罗世文“不要暴露共产党员身份”“全体越狱不成,就走一个算一个”的叮嘱,开始秘密计划越狱行动。

不少人在观看了电影《烈火中永生》后知道了“江姐”“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革命人物

借到狱外买菜之机,绘制越狱地图交给狱中支部

白公馆地势险要、高墙耸立、电网密布,内外重重设卡、戒备森严。按特务们的说法,就是“插上翅膀也别想出去”,这里也被称为“杀人魔窟”。

韩子栋装疯卖傻,骗取了看守的信任,看守们把脏活累活都交给他。韩子栋对重庆的地形很陌生,但他每次外出买菜,都会暗中观察,留心旁人的谈话,渐渐对周边地形有了大致了解。回去之后,他凭记忆绘制了详细的周边地形图,交给了狱中支部。

“华子良”接头处(重庆城市雕塑)

韩子栋坚持每天不停地跑动以增强脚力和体力。然而他这种奇怪的举动,被看守们认为是“疯子”行为,经常取笑和捉弄他。其实,韩子栋的家乡山东阳谷历史上也有一个出名的“疯子”——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膑。当年孙膑被困魏国,就是以装疯的方式逃脱。

取材于小说《红岩》的现代京剧《华子良》

犀利眼神让军统处长沈醉生疑,促使加快越狱行动

正当韩子栋进行逃狱准备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不得不加快行动——有一天,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来到白公馆,一进门就见一个疯子样的人在跑圈。沈醉不经意与其对视了一眼,立刻警觉起来,疯子不可能有那样犀利的眼神。他命令把韩子栋关起来。沈醉离开后,看守长却不以为然,把韩子栋放了出来。

“225!带上家伙跟我走!”225是韩子栋在监狱里的番号。韩子栋循声望去,是名叫卢兆春的看守。

韩子栋把“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缝制的衣服穿在里面,又把脏衣服穿在外面。重庆的八月,十分炎热,卢兆春看韩子栋穿得那么厚实,嘲笑了一句:“果然是个疯子”。

瓷器口“华子良脱险处”(重庆城市雕塑)

出狱买菜借口“解手”逃脱虎口,到解放区找到党组织

韩子栋跟随卢兆春到了重庆磁器口码头,很快就采购完了货物。这时,他们在一家杂货铺碰上了熟人——白公馆里的一名医生,邀约卢兆春去打麻将。卢兆春看天色还早就答应了。一开始,卢兆春输了,两圈后开始“转运”。韩子栋眼看四人陷入酣战,判断时机已到,于是向卢兆春嚷着说要“解手”。

一离开房屋,韩子栋就假装找地方“解手”,看没人跟出来,立刻把身上的脏衣服脱掉,直奔江边。

逃出虎口的韩子栋一路兼程,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河南解放区找到了党组织。

韩子栋讲述脱险经历

1948年1月,韩子栋向中共中央组织部递交了一份报告,详细汇报了自己入狱及脱险情况,组织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

面对凶狠的敌人,他装疯卖傻、隐忍坚毅,周密计划、沉着应对,从戒备最森严的国民党监狱成功脱逃,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韧意志和斗争智慧。”11月28日,沙坪坝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朝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韩子栋深陷牢狱14年,却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及入党时的初心。韩子栋的事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