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中国家长的真实面目

新型冠状肺炎肆虐以来,假期一延再延,特别是孩子们,经历了一个超长的寒假,除了辛苦的医务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大部分家长们也难得有时间宅在家里陪娃。



一场疫情,让以往“不着家的爹”终于回归家庭,让职场妈妈也能有机会弥补平时不能长时间陪娃的内疚感,然而......

网上有个段子说“宅在家14天还没离婚,那就白头到老吧”。

一张图片在网络疯传,一位居家爸爸发出了痛苦的呐喊:每天都在挨骂中砥砺前行。

妈妈们也狂吐苦水:看着老公玩手机,孩子看电视,莫名烦躁,真想骂人。

难得有个机会陪娃,却天天盼着疫情早点过去,赶紧把家里的熊孩子弄学校去。一个妈妈朋友圈at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抱怨说:“疫情赶紧过去吧,幼儿园赶紧开学吧,小魔王赶紧去霍霍老师去吧。”

不少妈妈挣扎在水深火热中,发出了“我快疯了,看着娃和娃他爸就愁……”


不写作业的娃,不做家务的老公,情绪暴躁的老婆,无事可做的烦躁,混乱的作息时间,对病毒的恐慌,对不能工作的焦虑,加剧了宅家带娃的无奈感和无序感。

特殊时期,难得的彼此陪伴,却暴露了赤裸裸的家庭真相:前三天母慈子孝,剩下的只有鸡飞狗跳。幻想中一家几口其乐融融的景象,最后却化作了琐碎繁杂的一地鸡毛。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照妖镜”下中国家长的“真面目”吧!

事无巨细的“苍蝇妈妈”

“苍蝇妈妈”也被称为“直升机妈妈”,她们就像苍蝇一样,天天在孩子面前“嗡嗡嗡”,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管孩子这件事上。疫情期间,孩子不能外出玩,天天暴露在妈妈的眼皮子底下,躲都没地方躲,如果这时候,遇到一个苍蝇妈妈,孩子去个厕所,她说,别忘了洗手,孩子玩会游戏,她暴跳如雷,孩子睡会懒觉,她喋喋不休,孩子吃饭少,她让多吃点,孩子吃饭多,她怕孩子撑着。

美国华盛顿大学一项相关研究显示,过分关照孩子的父母会妨碍儿童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无微不至的照料会降低儿童的幸福感,并令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应对压力。受到父母过度照料的儿童,长大后经常会意志消沉,对生活不满,精神焦虑。

研究还显示,苍蝇妈妈的负面影响还包括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但是生活中,这种妈妈太多了,她们不给孩子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成天围着孩子转,让孩子都感到厌烦。估计,也有不少孩子吵吵着想赶紧回学校了,可能为的就是躲开自己的苍蝇家长。

假性陪伴的“陌生爸爸”

很多爸爸,平时忙于工作,也经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回家晚或者不回家,也经常给孩子许愿,说等有了假期会抽时间好好陪孩子玩。但是,真的有了这个意外的假期,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他们会以不能出门为借口,说:“要是能出去,一定带你去游乐园,但是现在不能出去。”然后在沙发上葛优瘫,又没完没了地刷手机和看电视,孩子在旁边也跟着玩手机和看电视。

这就是所谓的“假性陪伴”,就是说虽然将时间花在了亲子互动上,但其实并没有和孩子进行爱与爱之间的传递,相反,也只是消磨时间罢了。


虽然和孩子坐在一起,但彼此各玩各的,又怎么会有情感的沟通呢?又何谓温情之存在呢?假性陪伴一直都存在家庭中,只是这次疫情让假期格外长,让这种假性陪伴的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

著名作家池莉说过:“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在假装陪伴孩子?平时抱怨陪孩子时间少的你,真的珍惜这次陪伴的机会了吗?

如何更好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珍惜这段彼此陪伴的时光呢?大圣妈有三点建议:

全家讨论,重新制定家庭规则

突如其来的长假,打乱了不少人的原有计划,也打乱了也给家庭以往的节奏。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根据疫情,重新制定家庭规则。这个家庭规则需要每一个人参与进来,共同制定,并承诺遵守。

《超级育儿师》兰海认为,“制定家庭规则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家庭规则需要从全家人的角度考虑,而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规则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核心文化,我们倡导什么,我们反对什么。”

而且承诺的作用不可小觑。要让孩子和老公都口头承诺自己可以做到。

影响力大师罗伯特在《细节》一书中谈到:对方做出一个简单的口头承诺,就可能大大提高实现的可能。这个规则要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如,为加强防护,可以规定出门必须戴口罩,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

为保证家庭生活规律,规定早上7点半之前起床,10点半之前睡觉。

为保证每个人参与家务,可以做出家务分工,家庭成员轮流洗碗做饭。趁机锻炼孩子的家务能力。

为保证学习提升,可以规定每人每天看书、学习时间。

“苍蝇妈妈”们一定要适当放手,不要整天围着孩子,在孩子耳边说个不停,也不用每天催催催,可以找到自己的爱好,鼓励孩子按照规则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不用事必躬亲,凡事都帮孩子去做。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孩子成长的观察者、鼓励者。

用高质量陪伴代替“假性陪伴”

很多父母不知道,啥是高质量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必须有感情上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流动。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最好的陪伴就是玩。

玩什么呢?

网上有个家庭特别有意思,疫情期间,一家人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游戏。


一家人都参与进来,让孩子不会无聊,还能从场景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还有一个爸爸陪孩子做了一张防疫手抄报。让孩子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场疫情中,是无数的白衣战士在守护着我们,我们只有待在家庭,保护好自己,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借这次疫情,让孩子对医疗工作者,还有病毒有更加深刻地认识,让孩子从小就爱自己的国家,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也将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段特殊的难忘经历。

做孩子的榜样,传递正能量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疫情当前,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疑似病例,多少会给人带来一些负面的感受,但是,作为家长,一定不能让这些信息和负面感受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经常唉声叹气,战战兢兢,一天量八次体温,情绪低落,还是也会受到影响。

有位家长曾在朋友圈吐槽,她催孩子写作业,没想到孩子竟然回答:“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写什么作业?”虽然是带着孩子的戏谑,但是,家长没有营造好积极、乐观、开朗的家庭氛围,可能不经意地一次叹气,一次抱怨,一次流泪,一次恐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产生了错误认知。

家长要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告诉孩子,我们国家经历了无数大灾大难,但是每一次都战胜了,这次疫情我们一定能够再打胜仗。最近,一张照片刷屏,一名男青年即使身在病房,还在拿着一本书专注地看着,当别人被焦虑、不安、恐惧包围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却书香为伴,不惧病毒。这种心态和能量,就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孩子的。


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才是我们需要推崇的,是”最美逆行者”,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要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身为父母,请珍惜这被白衣战士守卫的时光,也珍惜这难得的亲子时光,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体会人间的艰辛,也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学会感恩,学会珍视。

“催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严冬渐去,静待春暖花开。疫情终将被战胜,当病毒散去,我们回头再看,一定会发现,中国人更加团结,我们更加珍视生命,家人更重视亲情了,孩子真正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