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北新增病例突增14840例?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

农夫也疯狂


湖北省一天增加14840个确诊患者,是因为

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担忧!

之前咽拭子的阳性率30-40%,导致很多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也无法确诊住院,所以才增加了一条临床病例确诊!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诊断标准,湖北省的疑似病例,只要在影像表现中符合肺炎改变,就能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这就是湖北一天突然增加14840确诊病例的原因!

湖北省

疑似病例标准,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学病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的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感染患者

(4)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的任何一条或无,且符合临床症状的两条。


风清杨295


今天湖北新增病例突然爆炸性增长,一下子增加了14840例。很多人打开手机看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惊呼是不是新闻编辑写错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是,大家也不要恐慌,今天数字的爆炸性增长,我认为主要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政府和防疫机构开始下沉,彻底摸查所有人员,对湖北绝大多数人员,尤其是疑似病例进行了摸查,该收的病人全部集中隔离收治,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第二,是诊断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以核算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标准,而是采用症状+影像学表现作为确诊的标准。

只要患者有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CT检查显示胸部有肺炎病变表现,那么,无论核酸检测是否为阳性,均将其视为确诊病例,收入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这就是临床诊断病例。


为什么要放弃核酸检测而采用症状+影像学检查的方法来确诊病人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不够好,不够灵敏。很多明明是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但是核酸检测就是显示阴性。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大家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还不够。

前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了这个问题,专家认为结合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敏感性更高,更加可靠,所以,现在采用了这种方法来确诊病人。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样做的好处很大。

前期,很多核酸检测的病人无法被认定为确诊病人,无法收入医院集中隔离治疗,只能在家居家隔离治疗。居家隔离期间,由于和家人共处一室,且普通大众缺乏有效的预防知识,往往导致一家人一起被感染(别说普通大众,就是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感染)。居家隔离期间总要吃饭吧?因此家里面总要派个人上街去买菜吧,这个人可能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是正好处于潜伏期,没有发烧,因此他能够通过小区的体温监测。但是他也有传染性,导致更多的人被传染。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人被感染。

因此,现在采用这种新标准,再加上更加严格、全面的排查,再加上不断扩充的收容病人能力,以及全国各地援助的医疗力量,力争将所有感染病人隔离收治,限制行动,采取人员进行固定保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疑似患者和轻症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性,从而更好的控制疫情。


目前还需要怎么做

采用了新标准之后,一定要多方配合,这不是医疗系统一家的事情,各个政府部门、社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一定要把排查工作抓实,一定要排查到各家各户,不漏一人。

另外,要不断加大医院的收容能力,多建方舱医院。因为这个疾病大多数是轻症,轻症患者其实只需要一些基础保障就能够自愈。但是这些轻症患者如果不集中起来,也是最大的传染源。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对轻症患者的管理。给这些病人做好生活保障,让他们就在隔离区里面恢复,不要在社会上移动了。

第三,还要注意转运病人司机和下基层排查人员的防护,不要因此产生新的感染者。昨天看武汉转运大巴车司机的防护,我觉得做的不是特别严密,很容易造成感染。一定要加强这些人员的教育和保护。


大量确诊数据不要惊慌,我认为这至少体现了我们的开始了大范围的排查工作,这是有利的信号。


人体探索者


今天早晨起来就看到,全国确诊病例数增加15153例,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被吓了一大跳,认为疫情更加严重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小伙伴们不用担心、不用焦虑,数量快速增加并不代表疫情的真实发展情况,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来看我对这个数字的分析。


从数据来看,全国确诊病例其中湖北和武汉占了绝大多数,湖北省新增病例数14840例,湖北还是全国疫情最核心最严重的区域,其他省市自治区还是以少数散发病例为主,所以目前除湖北外地区,包括我在的江苏地区都是可控状态,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如果大家都比较关注数字的变化,应该知道这几天全国确诊新增病例数已经从3000+降到了2000+,突然一下子有暴涨到了15000+,可能很多人都懵了。


如果大家观察仔细的话,可以看到新增病例中包括13000+都是“临床诊断病例”,而不是“确诊病例”。不要小看这几个字的变化,这个变化十分重要,而且释放了十分积极的涵义,不是病人数量突然增多了,而是对于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更加详细更加全面细致了,随着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火速增援,湖北的病人诊疗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和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针对此次疫情的特点,对于病例的诊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方便患者(包括疑似和待诊患者)可以尽早的接受规范的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针对目前的疫情,目前主要有3中病例的分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新增加的“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史;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需要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临床诊断病例:上述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了解了,如果想确诊,就是需要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情况,因此为了减少漏诊病例的出现,临床上结合疑似病例(流行病史+临床症状+血象指标)以及胸部CT影像改变,可以“临床诊断病例”来收治病人,大大增加增加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能力,可以大大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




这次的新增病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核酸确诊病例,以往公布的新增病例都是核酸确诊病例。


之前官方所公布的确诊病例,都是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但是其实很多病人已经有症状,比如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双肺CT影像学改变。这些患者阳性的可能性很高,但是核酸检测的速度和实效性,部分患者没有排上队来做检测。当然其中也会出现特殊情况,核酸检测报告“假阳性”的存在。

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南,对病例诊断的标准存在差异。

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湖北省: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1.湖北省以外地区

如果符合发热、肺部影像异常、白细胞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临床表现中的2条,且存在流行病学史,或者符合3条临床表现症状,无明确留学病学史的,都都可以视为疑似病例。

2.湖北省

因湖北省具备了流行病学史,只要具备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者白细胞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即可视为疑似病例。如果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即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核酸检测阳性,或者病毒测序同源,即可视为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的定义指的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也可以理解为“疑似病例+CT肺炎表现”。疑似病例的标准,针对湖北省内和省外的不同情况是用了不同标准的,湖北省内的标准要更加宽松、快速、简单。所以今天的新增就是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


从个人的理解上来看,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把“假阳性”或者“未显现阳性”的人纳入新增病例,及时采取采取隔离措施,入院治疗,更大范围上控制潜在传染源的可能。另一方面,把“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也是更加科学的数据公布。


但是没有必要因此惊慌,这能够让全国人民了解目前湖北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公布的数据更加透明真实,也进一步加强大家的防控意识。


熊猫医森


2 月 12 日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14840 例(含临床诊断病例 13332 例)。湖北确诊病例数为何一夜之间大幅增加?

据新华社记者 13 日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够早诊早治,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根据该方案,近期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开展了排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订正,对新就诊患者按照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


————

丁香园对数据调整前后的时间线进行了梳理如下:


2 月 5 日

国家卫健委明确湖北省内增加「临床诊断病例」分类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正式向各地卫健委下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其中指出:

1. 病例诊断根据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区别对待。

2.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2 月 10 日

湖北省卫健委首次提及临床诊断病例,且从「确诊病例」中核减

湖北省卫健委公告说明需要对 2 月 9 日发布的确诊病例进行核减,去除其中包含的「临床诊断病例」。

图片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同)


2 月 12 日

湖北省卫健委首次在每日疫情汇报中出现「临床诊断病例」具体数据

湖北省卫健委在公布 2 月 11 日疫情数据中提及具体的「临床诊断病例」数据,但未加总到总确诊病例中。


2 月 13 日

湖北确诊病例数突增,「临床诊断病例」杂糅到「确诊病例」中

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直接纳入「确诊病例」进行公布。

湖北公布的确诊病例 = 真实确诊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 + 影像学检查

存在问题:死亡、治愈、疑似均无法分辨因为这边变动是否有所影响,且直接影响「确诊病例」变化趋势。

————


但也有专家向丁香园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讲,中途改变病例诊断标准是很大的禁忌,突然增加的数据可能会造成人心慌慌。


而且,之前并没有完整的「临床诊断」病例数。这个数据的调整,可能会影响相关数据模型预测的疾病走势,(相关文章可以点击查看:拐点究竟何时到来?为什么很难有个准信儿?)进而还可能会影响相关决策。


专家建议今后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数这两个指标需要分别清晰公布,且死亡、治愈中都需要明确对应分类。


丁香头条


【2月12日湖北为何一天新增一万多?真正“确诊病例”没那么多,标准放宽了,才是更好治疗疾病】

2020年2月12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以前都是一天两三千的,为何翻了这么多倍呢?

湖北省采用了独特的诊断标准,我们对比下非湖北和湖北的标准发现,湖北的“疑似”标准比较宽,在“疑似”和“确诊”中间多了一个“临床诊断”,也就是这次占了大头的内容。

什么意思呢?比如上海我们医院为例,符合“呼吸道症状”及“血液检查”,肯定会去做ct有特殊肺炎表现,才能诊断为“疑似病人”,再做“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病人。”而湖北仅有“呼吸道症状”和“血液检查”,就是“疑似病人”,做了ct有肺炎,就是“临床诊断病人”,如果继续做核酸阳性,才是“确诊病人”。

可以这么理解,“湖北的临床诊断病例”相当于“非湖北的疑似病人”。

在湖北,有多少比例的“临床诊断”病人是“确诊病人”呢?不知道!!在上海,“疑似病人”诊断为“确诊病例”的比例很低!在上海大概10-20%左右。

为什么对湖北要放宽标准呢!当然是为了更好治病呀,无论是否“临床诊断病例”是不是真正的“确诊病例”,至少病人都有明确的“肺炎”了,这个时候赶快治疗才是硬道理!

所以数字的增加,提现的是政府更加注重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是好事。把常规肺炎病人提升到“新冠病毒肺炎”来治疗,对病人的重视只会增加,尤其在这个医疗资源集中到抗疫的大环境下。





对于湖北新增病例14840是绝对好事,这是目前医疗重大改革,也是与疫情决战的时刻。


2月12日以前 ,一直是以核酸阳当确诊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纳入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数据,可是目前的医疗资源,没办法每个疑似病例都去做检测,而且在加上核酸检测报告会出现“假阴性”的存在,这就像打仗,疑似病例就潜伏中的敌人,而“假阴性”是间谍中的间谍,可以混淆我们的判断。

而这一次的突发万例确诊病例,就是把这些潜在的敌人曝光了出来,只要敌人不在暗处,那我们就好消灭他们,哪怕错杀1000也不放过一个。


所以这次的突发病例是一件好事,不必惊慌。


临床诊断是什么?

临床诊断就是通过医生的经验在根据你当前的症状来判断,不用去做核酸检测。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辉说过“在看病诊断肺炎时,能够拿得到的病原学,也就20%-30%,剩下的70%-80%要靠临床诊断”


从这次的肺炎到发展,基本可以确定试剂盒和CT都有不容忽视的假阴性概率,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只依赖核酸检测,而忽视了医生的诊治经验,让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也不能向有关部门提供真实的疫情数据。

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标准;只要符合“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和“双肺CT影像学改变”这两条是目前的临床标准,如果出现变可以纳入为确诊病例


这个临床诊断对于社会来说,可以堵住疫情的传播漏洞,之前有大量未确诊人群的存在,对疫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漏洞,就相当于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而临床诊断是一个可以让所有潜在漏洞全部曝光出来,这样我们才能趁早切断传播途径


中医小师妹xintong


今天很多网友都在咨询我这样两个问题,湖北新增的确诊病例突然增多了15111,为什么?很多人说是因为使用了临床诊断病例标准,这又是什么?

首先要解释为什么突然增多?

是患病者多了这么多吗?其实并不是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湖北省与其他地方的确诊办法做出了区别。

在其他省份,我们仍然按照核酸检测阳性的办法确诊,因为这是“金标准”。

“金标准”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诊断办法,但它一定是最准确的办法。因为只有核酸阳性,我们才能有确凿的证据说找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依据,才能最准确的告诉患者是确诊了。

使用核酸检测这样一个“金标准”当然更准确,但是遗憾的是它的检出率仅仅为30%~50%,还要加上试剂的紧缺以及检查的高昂费用,真实的检出率会更低。

在这样一个与疫情斗争的关键时刻,我们绝不能漏诊掉一个病人,特别是在湖北,医疗资源有限,漏诊和确诊所接受的医疗资源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大量的漏诊后果不敢设想的。于是,专家们提出了“临床诊断”的办法,目前来看,不是一个最准确的诊断办法,但是是目前最佳的一种诊断办法。

什么是临床诊断?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规定了临床诊断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也就是说,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影像学特征。

疑似病例容易判断,这个临床诊断的难度就在影像学特征上,这里骨科王医生建议所有的患者都做CT检查,胸片筛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已经没有必要。

在这个时候开始启用临床诊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生对新冠病毒肺炎胸部CT的认识不断加深,CT诊断的阳性率也是不断提高。

上图总结了新冠病毒CT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这是在不断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当我们对CT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也就是疫情初期,核酸检测一定是优于临床诊断的。

案例分享:

陈某,男,50。发热4天,T:38.2°C,伴干咳、乏力、胸闷;

流行病史:武汉地区,1.16从武汉乘火车返回,聚集性发病;

CT表现特点:1.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样渗出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

1.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增大,新发左肺病变。

从病变早期到进展期,像这样一种典型的CT表现的疑似病例患者,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确诊,在以前,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那么这个病人仍然是疑似病例,这对这个病人是不公平的。

总结:

临床诊断不是“金标准”,不是最准确的诊断办法,但是,一定是这个疫情抗战的关键时期针对湖北省最有利的一个办法。而且,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多,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会不断提高。感谢关注,我是骨科王医生。


骨科王医生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其中包括“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有很多人问我,是不是疫情更严峻了。

其实不用太过紧张,这是对诊断标准作了调整引起的数据上涨。目的是实施湖北地区疫情的歼灭战。

湖北以外的地区新增确诊人数已经连续八天下降,意味着外围散布疫情已经出现拐点。主要继续巩固战果,湖北外疫情应该能够很快消灭。

外围战场出现转机,此时吹响主要战场的歼灭战号角,为的是趁势追击,加快全部疫情拐点的到来,迅速解决疫情。

调整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在试行的第五版诊疗方案中,提出了湖北省内可以使用肺部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之所以使用肺部CT作为诊断,是因为肺部CT简单快速。有经验的呼吸科专家,对于肺部CT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够比较好地区分新冠肺炎与普通肺炎的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是:磨玻璃影和浸润影。钟南山院士的新论文提到,有76%的新冠肺炎病人肺部CT显示典型表现。

所以为了快速推进诊治,控制疫情,选用比核酸检测更快的诊断标准,不漏掉一个病人。这种操作,需要的就是高效的国家机器。

希望这场歼灭战能够早日成功,全国疫情出现拐点。



罗医生健康说


啊呀!现在,实时打开电脑突然发现:新增确诊病例15153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惊讶,怎么突然增加这么多确诊病例?疫情事态更加严重了么?爆发了?控制不住了?NO,NO,NO!恰恰相反,如此这般操作下来,疫情会更快,更好的得到控制!!这让我这个临床医生看到的疫情会提前结束的曙光!


更改了更合理的、快速的诊断标准,患者得到了火线确诊,使得新增病例数激增!

新增病例数激增,这很简单,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前的诊断,都是靠病毒的核酸的检测确定诊断。

就像当时“吹哨人”现已经牺牲的李文亮医生,自己一直怀疑自己是新冠肺炎,临床医生看着也非常像,为什么怀疑?太特殊的病了,医生看到都会觉得恐怖,窒息,压迫,这是什么病呀,恐怖性的病情急转直下,“大白肺”,窒息,无法呼吸,不管您平时有多健康,多强壮,毫不犹豫击垮你、吞噬你!

可当时,非要等核酸检测结果才能上报疾控中心,李文亮1月10日咳嗽,1月11日发热,1月12日住院,直到2月1日核酸检测才阳性,住院19天才确诊为新冠肺炎!19天呀!19天呀!

2月7日,确诊后的6天,也许是5天(2月6日),“吹哨人”现已经牺牲的李文亮医生,就永远都的离开了我们!他经过了很多次的核酸检测,最后才尘埃落定。他所经历的也是所有患者一直在经历的,导致患者迟迟不能确诊,传染源在街道流动,疫情得不到完全的控制。

其实李文亮医生他一开始不是吗?他从患病那一刻,一开始李文亮医生患的就是新冠肺炎,只不过当时的诊断标准。必须要核酸检测,他才迟迟住院19天才确诊!

而现在在湖北,改变了诊断标准,确诊新冠肺炎,是看症状+CT +血常规等,临床医生,你看着像就是喽!

不需要等待核酸检测的结果了,这是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令人振奋。

医生看到都会觉得恐怖,恐怖性的病情急转直下,“大白肺”,窒息,无法呼吸,不管平时有多健康,多强壮,毫不犹豫击垮你、吞噬你!那好,临床一线医生看到了,好了,就是你了,你就是新冠肺炎,我不用再等迟迟现身的核酸检测阳性了。我说是,就是喽。

打个比方,就像什么,大米好比正常人,黄豆好比新冠肺炎患者,大米和黄豆混在一起。要把大米黄豆分开来,我原来需要用镊子一个个挑挑来,挑完之后放到灯底下看啊,这个是黄豆。

黄豆太多,镊子挑起来太慢。怎么办?我找了个筛子。我用筛子把大米筛出去,把黄豆留下。用最短的时间把黄豆挑出来,使黄豆和大米分开来。

换了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也就是我换了一种挑豆子的方式,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时间,把新冠肺炎的患者挑了出来。使新冠肺炎患者和健康人群迅速分开,就能减少冠肺炎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性,保护人群,避免更多人被感染。

然后武汉又开始了地毯式的排查。注意是地毯式!地毯式!政府工作人员下沉,把所有的发热的患者,有可能的患者都列入到排查手段的,所以确诊病例数才会暴增。

使新冠肺炎的患者和正常人群隔离,才能更有效的减少新增加的病例,集中火力诊治患病的新冠肺炎患者。

不会出现或减少出现:现有患者还没治好,新患病的又跑步跟上来。减少恶性循环,减少新增病例,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荷,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而不至于把超负荷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击垮,不至于让医疗系统崩溃。

保护一切“大米”(健康人群),最大限度隔离救治“黄豆”(新冠肺炎患者),所以才会出现一夜之间确诊病例暴增。近期确诊病例的激增才会更快的迎来我们期待已久的“拐点”出现!!期待“拐点”!!

我是妇产科的王晓莉医生喜欢我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