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至仁无亲

商太宰荡问庄子:“什么叫作仁?”

庄子说:“虎狼就有仁。”

太宰荡说:“你这话怎么讲呢?”

庄子说:“虎狼父子相亲相爱,这不就是有仁吗?”

太宰荡说:“那样的仁太浅了。请问至仁到底是怎样?”

庄子说:“至仁无亲。”

太宰荡说:“我听说不亲就不爱,不爱就不孝啊!如果照你这样说,至仁就是不孝,是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至仁的境界很高,孝的境界达不到。好比冥山是在遥远的北方,郢是在南方。如果你站在郢地望着北方,冥山是望不到的。所以,用爱心去行孝,很容易。使双亲顺适而忘掉你的爱心,就难些。如果用自然的爱心,不亲不疏,使天下的人都很舒适而忘掉人与人之间的爱,那就更难了。”

庄子又说:“用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来使人相亲相爱,这不是最高的境界。那就像湖水干了,鱼互相吐着口沫来相亲相爱一样。不如江湖水满的时候,鱼儿在水里悠游自在,互不相干的好。所以,人要到达至仁的境界,就要超越世俗的孝悌仁义,以及忠信贞廉才行。”

庄子又说:“最尊贵的人,不要爵位。最富有的人,不要金钱。最快乐的人,不要名誉。这才是最高的道。”

【点评】

(一)这篇问答式的故事,层次分明,非常好。

(二)庄子解除世人的疑惑,从世俗的孝,谈到较高层次的孝。从世俗的仁,谈到最高层次的仁──不亲不疏,这层境界,无所谓孝不孝,无所谓仁不仁,这是庄子要旨。

(三)鱼不能没有水。水对鱼来说,也无所谓亲,也无所谓仁。亲而不亲,仁而不仁。多想想这个比喻,便能明白庄子去仁去孝(去世俗之仁、世俗之孝)之道理。


本文摘自:《庄子:哲学的天籁》编撰:罗龙治,九州出版社

庄子风格狂傲、一半避人、一半避世。他认为身在乱世之战国,著书黄叶村而传薪火,比拔剑狂走有意思。他的狂傲有其文化上的厚度,他的思想证明人的“方寸之奥”不可劫夺。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本书是由《庄子》原典中最具故事性的部分采选出来改写而成,再现了庄子哲学的精华。